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5
转发:0
评论:0
在西方语言中的词源在英文中“crime”一词是指违反世俗法律的行为或称罪行,而sin则指宗教概念。sin这个词来源于古英语的synn,最早的使用见于记载是在9世纪。同样的词根出现在几种其他的日耳曼语中,如古诺斯语的synd,或德语的Sünde。可能存在一个日耳曼语的词根*sun(d)jō(字面意为“为真”)。《新约圣经》中的通用希腊语词汇ἁμαρτία(hamartia)经常被翻译为“罪”。在古典希腊语中它的意思是“未中标记”或“未中目标”,也是古英语中的箭术词汇。但是在新约圣经时代所说的通用希腊语中,这个翻译是不确切的。“辛”(Sin)也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月神的名字。最近的某些学生曾将其与现代英语词汇“sin”联系起来,但是这似乎是出于民间词源学的一种联想,因为辛这个词是从苏美尔的月神名南纳衍生而来。在苏美尔神话《恩里尔与宁里尔》[2]中,辛被囚禁在地下世界,恩里尔与宁里尔的儿子们被...

在西方语言中的词源

在英文中“crime”一词是指违反世俗法律的行为或称罪行,而sin则指宗教概念。sin这个词来源于古英语的synn,最早的使用见于记载是在9世纪 。同样的词根出现在几种其他的日耳曼语中,如古诺斯语的synd,或德语的Sünde。可能存在一个日耳曼语的词根*sun(d)jō(字面意为“ 为真 ”) 。

《新约圣经》中的通用希腊语词汇 ἁμαρτία (hamartia) 经常被翻译为“罪”。在古典希腊语中它的意思是“ 未中标记 ”或“ 未中目标 ”,也是古英语中的箭术词汇 。但是在新约圣经时代所说的通用希腊语中,这个翻译是不确切的 。

“辛”(Sin)也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月神的名字。最近的某些学生曾将其与现代英语词汇“sin”联系起来,但是这似乎是出于民间词源学的一种联想,因为辛这个词是从苏美尔的月神名南纳衍生而来。在苏美尔神话《恩里尔与宁里尔》[2]中,辛被囚禁在地下世界,恩里尔与宁里尔的儿子们被献出代替苏恩,使其得以返回地上。

佛教的罪观

佛教不认可罪的概念,而主张“因果报应”的“业”,即业力。总的来说,佛教将动机作为业的因,不论善恶。因果 原因 和 结果

业的果,可能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艰难困苦、毁形灭迹以及所有方式的生命中的不和谐,也可能导致身体健康、万事顺利,以及生命的和谐。善行结善果,恶行生恶果。业与果就是你自己的行为与结果。

五戒是佛教的基本伦理戒律,由受过皈依戒的在家居士接受。而僧侣则需经过菩萨戒等,这些戒律有助于佛教徒皈依三宝,最终目标是摆脱苦海,脱离生死轮回,达成涅槃。

犹太教的罪观

犹太教认为违反神的诫命即是罪。按犹太教教义,罪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状态。人类不是与生俱来倾向做恶的,但是“从小时起”便有此趋势(创世记8:21)。人拥有驾驭这种趋势(创世记4:7)和选择善恶(良知)(诗篇37:27)的能力 。犹太教所称的“罪”包括了违反犹太教律法,但并不一定是道德上的缺失。根据犹太百科全书,“人必须为犯罪负责,因为人被赋予了自由意志("Behirah");而且他天生意志薄弱,心欲做恶:“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创世记8:21; Yoma 20a; Sanh. 105a)。因此上帝仁慈地允许人们忏悔与被宽恕。” 犹太教认为每个人都在生命中的不同时间犯了罪,也认为上帝是恩威并施的。

希伯来语用“avera”(字面意为:罪过)泛称一切宗教上的罪。根据希伯来圣经的诗篇,犹太教将罪分为三级。犯罪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故意犯罪的人——“B"mezid”。这是最严重的罪行类别。第二类是过失犯罪者。这被称为“B"shogeg”,虽然当事人仍然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被认为严重程度较轻。第三类是“Tinok Shenishba”——某些在被同化的或非犹太社区长大,不懂得正规的犹太律法(“哈拉卡”)的人。这种人不被认为应为其行为负责。

Pesha (蓄意犯罪;现代希伯来语:(法律上的)犯罪)或 Mered (字面意思:反叛))——故意犯罪;某种蓄意对抗上帝的行为(史特朗经文汇编:H6588(פשע pesha", peh"shah))。按史特朗的说法,它是由字根pasha`(H6586:)——反叛、犯错、冒犯——而来。

Avon (字面意思:罪恶)——此罪为或无法控制的感情。它是一种自知的犯罪,但不算蔑视上帝(史特朗经文汇编:H5771 ( avon, aw-vone ))。按史特朗的说法,它是由字根`avah(:H5753:)——意为不正常、道德:错误、罪恶、损害——而来。

Cheit ——这是一种无意的罪、犯罪或过失。(史特朗经文汇编::H2399 ( חַטָּא chate ))。按史特朗的说法,它是由字根 khaw-taw (:H2398, H2403)——意为“错过,(射箭)未中目标,犯罪,失足”——而来。

犹太教认为人类不是完美无缺的,所有人都会犯很多次罪。但是,某些情况下的犯罪(即 avon 或 cheit )并不遣人下地狱;只有一或两次极重的罪会导致接近标准意义上的地狱。圣经和犹太教拉比观念中的上帝是一个恩威并施的创造者。根据坦姆拉比(Rabbeinu Tam)在巴比伦塔木德中提到的(Rosh章HaShanah 17b),上帝有十三种仁慈的表现:

上帝对犯罪的人是仁慈的,即使知道人能够犯罪。

上帝即使对已犯罪的人也是仁慈的。

上帝代表了仁慈的力量,即使在一个人并不期盼也不应获得仁慈的情况下。

上帝是怜悯的,并减轻罪过的惩罚。

上帝是和善的,即使对并不值得善对的人。

上帝是不易怒的。

上帝的善意是绰绰有余的。

上帝是诚实的神,因此我们可以依信上帝饶恕悔过的罪人的保证。

上帝保证善待我们的子孙,因为义人的先祖们(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恩泽惠及子孙与所有的后代。

上帝原谅有意的犯罪,若犯罪者忏悔。

上帝原谅蓄意的挑衅,若犯罪者忏悔。

上帝原谅过失而犯下的罪。

上帝从悔罪者身上把罪除去。

因为犹太人受“效法上帝”教义所指引,从而仿效上帝,拉比们在制定犹太律法与当时的应用法规时也将这些表现考虑在内。

一本经典犹太教著作,纳坦拉比箴言集米德拉什(אבות דרבי נתן)说到:

巴比伦塔木德教导说:“约翰南拉比和埃勒阿扎尔拉比都解释过只要圣殿屹立,神坛会为以色列赎罪,但是现在(当把穷人请来作为客人时)一个人的餐桌也能赎罪。”(祷福书55a)

“敬畏之日”(至圣日,即犹太新年和赎罪日)的传统祈祷文称祷告、忏悔和仁爱(tzedakah)都是悔罪的方法。在犹太教中,对人(而不是对人或在心里)犯下的罪必须首先被纠正和尽全力来改正;没有尽全力纠正的罪不能说是已赎的罪。

犹太教的赎罪概念

更多资料:犹太教赎罪论

希伯来圣经,也就是基督教中的旧约圣经中讨论了罪的救赎。赎罪仪式在耶路撒冷圣殿中举行,由犹太祭司主持。仪式包括歌颂、祷告、敬献称为 燔祭 的牺牲。赎罪日的仪式在利未记第15章中规定。被放到被宣布为阿撒泻勒的荒野中的替罪羊的仪式是其中之一(利未记16:20-22)。

摩西五经当中规定了几种作为赎罪的动物献祭:一种赎罪祭用来赎无意中犯下的罪,一种赎愆祭来赎违反宗教律法的罪。动物献祭的含义并没有在摩西五经中详述,虽然创世纪9:4和利未记第17章提到血和生命是有联系的。应当注意,现代的保守派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主张犹太人从不相信所有的献祭都是用来赎罪的,只有赎罪祭和赎愆祭有这个目的;但是现代的早期犹太历史学者经常提出反对并认为这种区分是后来才出现的。圣经中较晚的先知偶尔会大致声明一下,人的心灵比献祭更重要:“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15:22);“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西阿书6:6);“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忧伤痛悔的心”(诗篇51:17)(参见以赛亚书1:11,诗篇40:6-8)。

尽管动物献祭是赎罪的规定,但是希伯来圣经并没有说动物献祭是赎罪的 唯一 方式。希伯来圣经教导说通过忏悔和祷告回归上帝是可能的。比如在约拿书和以斯帖记中,犹太人和异教徒都在忏悔,向上帝祷告并得到赦免,没有进行任何动物献祭 。另外,在现代社会,多数犹太人根本不会考虑动物献祭。在犹太新年和赎罪日的圣日,以及两者之间的十天中,悔罪主要是通过专门的祷告和赞歌进行的,而有些犹太人继续进行古老的牺牲献祭。一个悔罪常用的“献祭”方法是把面包放到水里,象征罪的消失和此人重新被上帝记在生命册上。犹太教公认的至圣日——赎罪日强调了这一点。

悔罪本身也是一中救赎的方法(见以西结书33:11,33:19,耶利米书36:3等)。希伯来语中的悔罪一词是 teshuvah ,字面意思是“回归(上帝)”。先知何西阿说:“当归向耶和华,用言语祷告他……”(何西阿书14:2)犹太教教义认为和上帝的个人关系允许人无论何时都可回归上帝,如玛拉基书3:7:“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和以西结书18:27:“恶人若回头离开所行的恶,行正直与合理的事,他必将性命救活了。”另外,上帝是极其怜悯和宽容的,正如但以理书9:18指出的:“我们在你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你的大怜悯。”

应注意现代犹太教对罪和赎罪的看法与希伯来圣经并不一致,更多来自见于犹太教口头律法中的圣经律法。

基督教的罪观

普遍观点

在西方基督教中,在某种意义上,罪经常被看作是违法或背约,因此与犹太教相似,侧重于救赎的法律意义。在东方基督教中,罪则更多地侧重于对人人或人神关系的影响。圣经将罪描述为不遵从上帝的道德教诲。这由来于《创世纪》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违抗上帝偷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此时他们拥有了上帝的自行判断善恶的能力。因此,当亚当和夏娃从树上摘果子吃——而上帝禁止这一行为——时,死亡由罪而生;“认为他们可以比拟于神,违抗神命,就是罪”。但是,因为上帝是明确地对亚当谈过,而亚当告诉了夏娃上帝的话,所以通常认为亚当应该为发生的罪恶负最大的责任,因此人类的堕落常常指的是“亚当的罪”。这宗罪使亚当和他的子孙不能接近生命树,他们的寿命不再是无限的。“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Romans 5:12)。在基督教神学中,耶稣死在基督十字架上是对亚当之罪的救赎。“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1 Corinthians 15:22)。

《新约》中被翻译成“罪”的希腊语词汇是hamartia,字面上的意思是 错失目标 。约翰一书3章4节说:“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耶稣订立了律法的基础,从而澄清了律法:“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里的总纲。”(Matthew 22:36-40)“律法”指的是出埃及记中上帝要求追随者遵循的十戒(Exodus 20:1-17)。在基督教中,救赎被看成是和解和与基督的一种真诚的关系。在给罗马人的信函6:23中写道:“但现今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神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东西方基督徒都承认,在经文的基础上,罪是拥有与上帝完整关系的一个障碍。但在约翰福音3:16中写道:“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一节是基督教的共同信条(见约翰福音)。某些基督教派相信救赎不是由行善而得,而是仅由信仰与遵循他们的宗教律法。这些基督徒相信人性因为有罪(不完美)不及上帝的“完美的荣光”,但是弥赛亚耶稣的牺牲提供了救赎的可能(给罗马人的信函3:23-24)。参见基督教律法。

罗马天主教观点

罗马天主教教义将本罪和原罪分别开来。本罪分至于死的和不至于死的。

至于死的罪是由于严重的事件而犯下的罪,犯罪者完全明白该行为(或故意不作为)是罪而且是重罪,并且在主观完全同意下实施该行为(或故意不作为)。犯下至于死的罪的人不能享受上帝的荣耀;犯罪本身就是拒绝神。如果不能得到谅解,至于死的罪的结果是永远在地狱中受惩罚。

可恕之罪是不符合至于死的罪标准的罪。犯下可恕之罪并不会使犯罪者停止享受神的恩典,因为犯罪人并没有拒绝神。但是可恕之罪伤害了犯罪者与神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通过和解的圣礼或者接受圣餐礼与神和好。

至于死的罪与可恕之罪都有两种惩罚的性质。他们都引起犯罪过失,导致永久的惩罚(永罚)与暂时的惩罚。和好是神的仁慈的表现,也表明了犯罪过失和永罚。炼狱和赎罪表明的是暂时的惩罚,以及体现神的公义。

罗马天主教教义也将罪分为两部分:罪首先是一种罪恶或不道德的行为,破坏了神的律法;其次是罪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后果。犯罪可能且的确会将某人被神和社会所疏远。因此,天主教会坚持和好的对象必须同时是神和教会。

罗马天主教的罪观最近有所扩展。圣赦院执行长詹弗兰科·吉罗蒂(Gianfranco Girotti)蒙席称:“众所周知的罪行日益表明它们是破坏整个社会的行为” ,包括如:

“通过基因改造(或实验)侵犯人类自然权利”

“药物(滥用),侵蚀意志,障人耳目;”

“环境污染,”

社会经济中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造成无法容忍的社会不公 ”(积累过多财富,造成贫困)。

这次修正是为了鼓励进行忏悔和参加告解圣事。

至于死的罪是直接违背上帝的严重的和故意的行为,经常被人和七宗死罪:傲慢、妒忌、暴怒,伤悲、贪婪、贪食及色欲相混淆,但是他们并不相同。

希波的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纳的观点

新教观点

罪的分类

东正教/东方正统教会的罪观

新兴教会、自由主义神学与解放神学

基督教论述救赎或偿罪的教义

教的罪观

教的赎罪概念

教的主罪:大罪

巴哈伊教的罪观

印度教的罪观

鼓起事故

参考文献

来源

Hein, David. "Regrets Only: A Theology of Remorse." The Anglican 33, no. 4 (October 2004): 5-6.

参见

罪论

原罪(也叫始祖之罪、继承之罪、与生俱来之罪和第一罪)

本罪

恒罪(也叫不可原谅或不可宽恕之罪)

至于死的罪

七宗罪(也叫七大恶或七重罪)

可恕之罪

燔祭

内罪

安拉

救赎

贪欲

伦理

罪恶

人类的堕落

上帝

不敬神

道德

宗教

忏悔

救赎

撒但

禁忌

全然败坏

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罪上加罪
罪上加罪【成语意思】:指罪恶更为严重【用法分析】:罪上加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罪恶更为严重。【成语来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uìshàngjiāzuì【成语声母】:ZSJZ【罪上加罪的近义词】:罪加一等【成语接龙】:罪上加罪→罪应万死→死中求生→生动活泼→泼天大祸→祸福有命→命在旦夕夕阳西下→下落不明→明效大验→验明正身→身无寸铁→铁壁铜墙→墙面而立立身行己→己溺己饥→饥駈叩门→门当户对→对牛弹琴→琴瑟之好→好语如珠珠零锦粲→粲然可观→观往知来→来情去意→意气风发→发上冲冠→冠袍带履履穿踵决→决一胜负→负担舍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之当然→然糠自照
· 原罪
犹太教经学观点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犹太教不相信人有原罪,但是相信祖先的罪恶会对后世的人造成影响。如原祖亚当犯罪导致世人有了必死的命运,金牛犊的罪过在人类每一代都留下痕迹。托拉也如此写道:“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们,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惩罚他们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但同时犹太教相信人出生时便带着罪恶的冲动,直到十三岁时善的冲动才降临到人的身上。基督教神学观点部分新教神学家认为,人是有原罪和罪性的,原罪的存在将人类和上帝隔绝,使人类终生受苦,不得解脱。圣经里虽没有出现过原罪、罪性或原罪论等字眼。但圣经对原罪这个概念有清楚的表达。所以,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性,这种罪性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是一代传给一代,永无停止,这就是“原罪”。而原罪的由来是来自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要得到救赎,只有靠耶稣基督。对于“原罪”,不同基督教学派对这段《圣经》记载有不...
· 罪不当罚
【成语】罪不当罚【成语】罪不当罚【读音】zuìbùdāngfá【解释】罪过还没有达到来惩罚的地步,但现在也指罪罚1~3月过轻或20~50年过重。【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反义词】赏罚分明
· 罪己诏
历代罪己诏汉朝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与?……将百官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所下轮台罪己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诏。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冬十月,出现日蚀。诏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唐朝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冬天,大旱,帝乃“罪己”求雨。宋朝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闰九月,有大雷。丙申,以雷发非时,下“罪己诏”。明朝建文帝于燕王兵临城下之时下罪己诏,其文不存。明成祖于新建北京紫禁城遭雷击大火后,到宗庙去修省下罪己诏。正统八年,雷震奉天殿鸱吻,英宗亦曾下罪己诏:实自祁镇不德所致,祁镇内怀祗惧,兢兢弗胜,继自今戒谨修省,不敢怠荒。景泰二年十月,代宗下罪己诏:君失其德,臣失其职。正德...
· “罪人”
老李是我多年的朋友,我们或者喝酒、或者下棋、或者练武,以前天天保持联系,自从两年多以前他老婆被医院治疗成植物人以后,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他又要打官司,又要照顾老婆,尤其是官司未果以后更是心情郁闷极了,时常喝闷酒。因为他有心脏病,在老婆住院期间他自己也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医生就禁止他喝酒,但他因为心情的缘故还是时常喝闷酒,结果几天前死于心肌梗死。老李整个死亡的过程我一直在场,他死之前有三天滴酒未尝,他感到浑身乏力,茶饭不思,我曾劝他,到医院里去检查一下,他没好气地说:“你打算把我也整成植物人?我死了把老婆交给他们医院,我也不跟他们打官司了,我看谁狠?”其实老李已经是对医院、对社会彻底失望了,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是那种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人。他死之前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跟我打了一个手机只说了三个字:“不行了!”我紧接着不断呼喊:“老李,老李!”就已经没有了回音,我赶到他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中心,医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