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当年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
1961年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转入北工大后,增设土建系。数理系于1961年下半年停止招生进行调整。
1965年恢复数理系。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南横西街该校校址设北工大预科,后改称新生部。
新生部于1986年撤销。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
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工大,该院6个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学系合并调整为管理工程学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应用经济系,至此全校共设14个系。
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
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异地办学机构。
学校于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同时成立学校后勤集团西区管理中心,负责整个西区的后勤服务保障。
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1997年至2004年,学校经过学科结构性调整,对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组合、撤并,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形成15个二级学院: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应用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国语学院、实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另有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已由一所工科性学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组织机构
历任校长

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机构设置
北工大现有40个本科专业;5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3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光学、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及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产学研激光加工中心和中德激光技术中心,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等。
学院
重要中心、研究院、研究所、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部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光学
材料学
结构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术团体
分校
学生与教师
截止200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博士生导师151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24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3%。获得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5个北京市特聘教授岗位;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人;入选北京市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其中国家级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0多人;有国家、省部级突出贡献的专家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2人。学校重视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承担着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重点项目,2004年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66亿元。
建校40多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5.5万余名毕业生,27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思想指导下,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基地。学校现有在校生23706人,其中,研究生3485人(博士生573人、硕士生2912人),普通本专科生13188人(本科12334人、专科854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033人,留学生115人。
院士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楼
左铁镛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京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 杰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 毅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久兴
杜修力
聂祚仁
隋曼龄
校园采风
学生社团
学校设施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工业大学礼堂广场
图书馆
北馆(旧图)
南馆(逸夫图书馆,新图)
北工大图书馆藏书88.219余万册。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经过多年建设,现已拥有南北两馆共2万平米的现代化馆舍,形成信息工程文献为重点,工科文献为主,理、工、管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行全方位藏借阅一体的开放式服务,依托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用户提供实时的文献信息查询服务,并以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联机书目查询等方式满足读者对馆藏以外文献信息的需求。 北工大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的合作关系,并作为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技术支持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为北京市属市管院校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服务。
本馆部门包括:采编部、技术部、信息咨询部、流通阅览部、综合办公室
教学楼与实验楼
第一教学楼(一教)
第二教学楼(二教)
第三教学楼(三教)
第一实验楼(一实)
第二实验楼(二实)
计算机学院信息楼
知新园
学生宿舍
食堂
北工大共分九个食堂,其中第一食堂是对外开放的。第八食堂是回民餐厅。二、三、四、五食堂位于北区,六、七食堂位于南区。第九食堂为奥运期间的志愿者食堂,后改名为“晏苑”,位于南区,后又改名为"奥运餐厅"。
校医院
校医院坐落于校园的东北角,是一所综合性的一级甲等基层医院。院内设有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预防保健科和放射、检验、心电、超声、理疗等众多科室及50张病床。医院24小时急诊值班。
参见
中国大学列表
211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