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之万
生平出身张之万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科拔贡,十九年(1839年)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学习行走,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举人,二十七年(1847年)中试丁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仕途早期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出任湖北乡试副考官。咸丰二年(1852年),出督河南学政。太平军北伐攻克归德,进逼开封,之万上言防剿事宜,多被采纳。不久,之万被召还京师,教授锺郡王读书。由侍读累迁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62年),擢升礼部侍郎,兼署工部。出任封疆河南州县因“苛派擅杀”而被御史刘毓楠奏劾,朝廷命之万前往考察,证明属实,巡抚郑元善等人被处分,由之万代理巡抚职务。此后尽力镇压捻军。同治四年(1865年),改任河道总督。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之万也被牵连,革职留任。同治五年(1866年),移漕运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淮军在扬州捕获捻军首领赖文光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大太刀
简介一般都把刀身长达90公分以上的太刀称为大太刀,和当时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50公分至165公分)对比下算是相当巨大的武器。大太刀通常都是背负在背后,不过若是180公分以上的人则会像打刀一样别在腰间。通常文献中的大太刀指的是刀身150公分以上,而90公分以上则称为野太刀。但是普通人都把大型的太刀叫做大太刀,而把野太刀当作别称。发展历史日本进入镰仓时代后武家开始掌权,此时武器也成为武人炫耀腕力与豪气的工具,因此刀身特别加长的太刀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大太刀的主要使用方式是骑在马上然后快速冲向敌人,借由座骑快速冲刺时的力道来斩杀敌方的步行士兵。由于大太刀太长太笨重,故大太刀只适合做为骑兵武器,不适合于单兵携带。由于大太刀的长度与重量(2.5公斤到8公斤重)的关系,和太刀相同形状且柄和刀身长度比也相同的大太刀在使用上相当不便。为了克服这点,于是开发刀身的一部分缠上剑绳的中卷野太刀,后来发展为长卷。此...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建文帝
生平经历查看完整族谱建文帝的族谱皇太孙时期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嫡母太子妃常氏所生长子朱雄英早故,另有一子朱允熥为其弟。嫡母常氏在1378年逝世后,朱允炆生母吕氏成为继任太子妃,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亲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祖父朱元璋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其父同样温文儒雅,即长皆以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朱允炆出生时脑袋长得颇偏,朱元璋用手摸着说:“半边月儿。”一年除夕,他与父亲朱标陪同朱元璋,朱元璋叫他父子作咏月诗,朱允炆作诗曰:“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朱元璋看后默然不语。继位称帝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朱允...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日耳曼语族
书写一些早期(约公元2世纪)的日耳曼语言发展出自己的卢恩字母(runicalphabet,北欧文字),但这些文字相对来说运用并不广泛。东日耳曼语支使用哥特字母,由乌斐拉主教将圣经译为哥特语时发展创立。其后,因为基督教神甫与僧侣既讲日耳曼语,也能够读说拉丁语,所以开始用稍加修饰的拉丁字母来书写日耳曼语言。除去标准拉丁字母,各种日耳曼语言也使用一些标音符号和其他字母。其中包括元音变音(umlaut)、ß(Eszett)、Ø、Æ、Å、Ð、Ȝ和从如尼文中继承下来的Þ及Ƿ。传统的印刷体德语经常用黑体字。语言标记日耳曼语族一些特征如下:将印欧语系的时态体系削减为过去时与现在时(或一般时)。附加齿音后缀(/d/或/t/)来表示过去时态,而不用元音变换(印欧元音变换)。有两种动词变位:规则变位/弱变位(附加齿音后缀)与不规则变位/强变位(元音交替)。英语共有161个不规则动词/强动词,都属于英语本语辞源。...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詹事府
渊源詹事府之设立詹事之设始于秦代,为太子僚属。至唐代设詹事府,后历代因之。明代詹事府,设詹事一员。少詹事二员。府丞一员。主簿一员。录事二员。左右春坊、设大学士各一员。左右庶子各一员。左右谕德各一员。左右中允各二员。左右赞善各二员。左右司直郎各二员。司经局、设洗马二员。校书二员。正字二员。二十九年、添设春坊左右清纪郎各一员。左右司谏各一员。通事舍人二员。清代詹事府官多由翰林官充任,已出现翰詹合流之倾向。因清代立储远不及唐宋明时正规,为密匣立储制,培育储君向无定制,詹事府几无职掌,逐渐只作为翰林升转之阶。清代詹事府顺治元年(1644年)沿明制置詹事府,仅设少詹事一员,以安置降臣,清首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胡世安即曾任此职。因无职掌,故于同年十一月裁撤,并入内三院。顺治九年(1652年)复置詹事府,设詹事一员,少詹事一员,主簿一员,录事二员,通事舍人二员。置左右春坊,设庶子各一员,谕德各一员,中允各二...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秃鹫
特征秃鹫的体温图新/旧大陆秃鹫体长约1.2米,体羽主要黑褐色,飞羽和尾部黑色更深,领部羽毛淡褐接近白色。秃鹫头部绒羽,最显著的特征是颈后羽毛稀少或者没有羽毛。因为它们吃腐尸时,尸体的血会黏着秃鹫头颈上的羽毛,而这些位置是不能够被清洁的。无羽毛的头部便于让太阳光消毒被尸肉污染的皮肤。因为食腐的习性,喙与爪并不如掠食猛禽那样锐利。分类秃鹫可被分为旧大陆秃鹫和新大陆秃鹫两大类,两者为趋同演化。旧大陆秃鹫旧大陆秃鹫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与欧洲,为鹰形目鹰科中的秃鹫亚科与Gypaetinae亚科亚科。新大陆秃鹫新大陆秃鹫主要分布于美洲,为美洲鹫目美洲鹫科。它们与鹰科的关系不接近,反而接近鹳形目(即鹳类)。它们当中有数种的嗅觉异常灵敏,有别其他猛禽。食物新旧大陆秃鹫,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物,很少袭击健康的动物;偶尔也会捕食生病或受伤的动物。秃鹫的胃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令它们进食被细菌感染的尸体也不易生病。通...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冯毋择
子嗣冯敬冯代,袭汉博成侯。参考文献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真田昌幸
生平武田信玄家臣1547年,昌幸出生。7岁时,父亲幸隆将他送往甲斐,成为武田晴信(信玄)的人质。真田昌幸年少时,过继到信玄母亲娘家武藤氏做养子,名为武藤喜兵卫,担任起武田信玄的近侍与见习。首次上战场是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当时的身份为武田家足轻大将。1564年,迎娶远江国领主尾藤赖忠(宇多赖忠)之女山之手殿为正室。山之手殿为喜兵卫诞下了信幸(信之)及信繁。1569年,武田信玄准备攻击北条家,喜兵卫负责来往各部队的传达情报的任务。喜兵卫在三增峠之战取得了一番枪(最多战功者)的称号;1572年,参与三方原之战;1574年,父亲幸隆病逝,由长兄信纲继承家督。1575年,武田胜赖征召大规模部队西征,在长篠之战(设乐原)被德川织田联军大败,两名兄长真田信纲及真田昌辉阵亡,真田昌幸遂改回原姓,继任家督。1578年,上杉谦信去世,武田氏与上杉氏达成了甲越同盟。同年,昌幸攻击上野北条氏领地沼田城及名胡桃城;...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大海雀
分类与进化科学家通过分析线粒体DNA序列已经确认与大海雀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种是刀嘴海雀。大海雀和小海乌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小海乌经历了与企鹅完全不同的进化历程。由于与刀嘴海雀有很多外在相似点(不仅是不能飞行和体形),许多人过去常按照林奈双名法把大海雀错归为刀嘴海雀属。体形特征第44号大海雀充填标本——莱比锡成年大海雀站立高75厘米至85厘米,重约5千克,在海雀科体型最大,翅膀长约15厘米,最长的翅翎10厘米左右,但不会飞行。它全身以白黑两色为主,形似企鹅,后背为黑色,胸部和腹部为白色。脚趾为黑色,脚趾间的蹼为棕色。喙为黑色并有白色横向纹槽。夏天,每只眼睛和喙之间有一小块白色的羽毛斑点;冬天,这些斑点会消失进而长出延伸与两眼间的白色带状羽毛。眼睛的虹膜呈红褐色。幼鸟略有不同,喙上的横向纹槽不明显,在脖子上也黑白混杂的颜色。外观略似企鹅,为相同气候环境下进化适应的结果,而英语中为企鹅命名,其实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英吉利教会史
本书的编撰《英吉利教会史》作者比德画像《英吉利教会史》是8世纪前期,诺森伯利亚王国(在今英格兰北部)修道士及学者比德(生年:672或673年;卒年:735年)或所撰。比德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善于运用他所能找到的史料写作,对英国、意大利、法兰克、西班牙均有了解,略懂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精通《圣经》及早期基督教的教长著作。比德编撰此书的时间,是在他的暮年时期,书中内容从罗马不列颠时期到731年为止。据比德在《英吉利教会史》的“前言”里可知,他这部书具有教导、宣扬宗教意旨的功能,“为了教诲后代,努力把从普通传闻中汇集起来的资料写进这本书”,“如果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善人善行,那么细心的人听到这些故事后就会深受感动而去仿效他们;如果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恶人恶行,那么它同样可以使忠诚善良的读者或听众避免那些对灵魂有害的东西而更加自觉地追求他知道是合天主意的善事。”比德搜为了搜集史料,翻阅了当时的英国档案,...
人物百科 |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