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硅
结构SiO4四面体SiO2晶体有多种晶型,其基本结构单元是四面体,每个Si周围结合4个O,Si在中心,O在四个顶角;最小环上有6个硅原子和六个氧原子。许多这样的四面体又通过顶角的O相连接,每个O为两个四面体所共有,即每个O与2个Si相结合。实际上,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因此,通常用SiO2来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SiO4四面体不仅存在于SiO2晶体中,而且存在于所有硅酸盐矿石中,是构成多姿多彩的硅酸盐世界的基本骨架。物理性质具有硬度大、耐高温、耐震、电绝缘的性能。可以透过可见光,以及红、紫外线。化学性质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对应的最高价水化物为硅酸(H2SiO3)。二氧化硅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与水和大部分酸发生反应。通常只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氢氟酸(HF)是可以与之反应的酸。(还有热浓磷酸)其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氟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通常只能与...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宁寿宫
历史宁寿宫区所在地,本是明朝仁寿宫一号殿的旧址。宁寿宫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来的宁寿宫建筑为“工”字殿,即前殿、后殿中间用连廊连接,形成平面呈“工”字形的格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96年)间,将前殿和后殿中间的连廊拆除,将前殿改建成皇极殿,原有的“宁寿宫”匾额被移到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并且在宁寿宫区的最南端添建了皇极门。皇极门北和宁寿门相对,进入宁寿门即为皇极殿,皇极殿后面是宁寿宫,这种布局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96年)间改建宁寿宫时形成。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为皇极殿,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最初为“宁寿宫”的前殿。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宁寿宫区的建筑进行改建时,将宁寿宫的前殿改称“皇极殿”,作为乾隆帝归政之后临朝受贺的场所,宁寿宫的原匾额则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上帝
历史在中国,上帝,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天”,儒教传世经典中或称天帝、昊天上帝等,是古代中国信仰中,主宰天地宇宙的神。除了祭天,上帝通常不接受祭祀,而是赐福给有德行的人。汉代以后,与上帝沟通的方式从巫筮转变为星象观测,并产生了北极星崇拜。北辰名耀魄宝,即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天坛是祭祀上帝的圣殿。根据孟子的理解,人类的君和师是上帝指派、感应产生的,让他们来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因此中国皇帝也叫天子,祖先是生者与上帝交流的媒介。中国传统上帝观上帝,又称帝、天帝、昊天上帝,亦称天神、天皇大帝、皇天上帝、皇皇帝天等,具有拟人化的神的概念。《说文解字》:“神:引出万物者也”。“帝”后来又用来指天子、帝王、君主。一方面认为昊天上帝居处北辰,“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另一方面,将天与帝区分开,认为昊天为全天,《毛诗传》:“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霍乱
简介霍乱,是由霍乱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肠而导致的急性腹泻疾病。在过去的200年中,曾发生七起大规模爆发,造成数百万人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霍乱的了解越来越深,并在霍乱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该流行病在20世纪70年代消退,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疫情,但直到今天仍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尤其是在战争、内乱或自然灾害之后。病症介绍霍乱,是由多种类型的霍乱弧菌引起的,它主要由受感染的水和食物传播,未煮熟的海鲜是常见的来源。贫困地区卫生条件差,清洁饮用水不足,容易引发霍乱。霍乱的主要症状是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可能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些症状通常在摄入细菌后半天到五天突然开始。如果不治疗严重的腹泻,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霍乱被昵称为“蓝死病”,因为人的皮肤可能因水分过多流失而变成灰蓝色。七次大流行1817-1824第一次霍乱大流行的...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珀耳塞福涅
传说《掠夺珀耳塞福涅》(伦勃朗/画,1631)按照赫西俄德的《神谱》的叙述,珀耳塞福涅是宙斯和狄蜜特的女儿:“他(指宙斯)来到慷慨的得墨忒耳的床上,她生出了白臂的珀耳塞福涅,她被哈得斯从她母亲身边偷走。”但是不像其他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的儿女,珀耳塞福涅一开始没有固定的地位。据说赫耳墨斯、阿瑞斯、阿波罗和赫菲斯托斯都向她求婚,但是狄蜜特没有答应他们。得墨珀耳塞福涅塞福涅藏到深山里不让她与其他神接触。因此在珀耳塞福涅成为冥后之前她的生活非常安静。有一天珀耳塞福涅正在与其他水仙女或者海仙女(在荷马史诗中她与雅典娜和阿提蜜斯)一起在恩纳采花,突然哈得斯从地缝中升出将她抢走。由于伴随她的仙女没有阻止哈得斯,她们被得墨忒耳变成了塞壬。得墨忒耳失去女儿后非常悲伤,因此大地上万物停止生长(得墨忒耳是大地女神)。太阳神赫利俄斯看到了一切,将珀耳塞福涅的下落告诉了得墨忒耳。最后宙斯无法阻止大地荒芜,因此下令哈得...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卓尔精灵
架空历史卓尔精灵源自被遗忘的国度上13000年前精灵们掀起的长达三千年的皇冠战争。在第四次皇冠战争中,柯瑞隆(Corellon)用法术把腐败、邪恶的精灵转变成了黑暗精灵,并且把他们驱赶到了黑暗的幽暗地域中。400年后,黑暗精灵的文明开始在幽暗地域形成。第一个大帝国塔伦提瓦(Telantiwar)成立。首都是在9000DR时从矮人王国夺取的巨大洞穴贝伦丹(Bhaerynden)。但是黑暗精灵的互相残杀的天性使他们一直争夺这处地方的统治权。终于贝伦丹在一场大爆炸中完全塌方,许多黑暗精灵与这些地下都市全部被埋葬。贝伦丹也成为了露天,而被称为大裂隙(GreatRift)。随后是被黑暗精灵称为大流亡的年代,残存的黑暗精灵逃进幽暗地域。原来塔伦提瓦帝国的领域出现了许多城市和聚落。生态学居地环境卓尔精灵最著名的居住地为被遗忘国度地下幽暗地域中的魔索布莱城(Menzorberranzan),此外还包括幽暗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美国国旗
起源悬挂在纽约市中央车站大厅天花板的美国国旗关于星条旗的起源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说法。一个在美国流传很广的故事认为,第一面星条旗是由贝特西·罗斯在获得了乔治·华盛顿的亲自授权后缝制的。1773年,当她21岁时,与一位地毯装饰匠约翰·罗斯私奔,之后夫妇两人做起了生意。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不久,约翰·罗斯在一次爆炸中丧生,贝特西·罗斯随即返回了费城。由于她的针线活做得十分出色,1776年夏初,她接待了由乔治·华盛顿、乔治·罗斯(GeorgeRoss)和罗伯特·莫里斯(RobertMorris)组成的三人委员会的拜访。华盛顿向贝特西出示了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旗的设计图,并请她赶制第一面国旗。几天之后,当华盛顿等三人再次登门时,贝特西已经完成了国旗的缝制工作,向他们展示了第一面美国国旗——星条旗。然而,这只是一个在美国流传非常广泛的故事,因为这一切都是贝特西·罗斯自己讲述并流传下来的,除此之外...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撒迦利亚书
关于作者圣经记载中约有30个不同的人都名叫撒迦利亚。但圣经把这位写成了以自己名字为书名的圣经执笔者称为:“易多的子孙、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他的名字(希伯来文Zekhar·yah′,撒迦尔雅)的意思是“耶和华已记念”。撒迦利亚书清楚表明,“万军之耶和华”记念他的子民,并为了自己圣名的缘故而善待他们。(撒迦利亚书1:3)据书中所载的日期显示,这本书所包含的时间至少为期两年。建殿工程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八月”(公元前520年的10月/11月)恢复过来,撒迦利亚亦开始说预言。(撒迦利亚书1:1)此外,撒迦利亚书也提及“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约公元前518年12月1日)。(撒迦利亚书7:1)因此,撒迦利亚的预言必然是在公元前520-518年间发出和录下的。(以斯拉记4:24)写作背景撒迦利亚开始说预言的时候,在耶路撒冷建造耶和华圣殿的工程完全陷于停顿。所罗门只花了七年半的时...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氯化银
理化性质氯化银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会分解为银和氯气氯化银是一种白色的、微晶体的、对光敏感的物质,照光会分解成Ag以及Cl2。在氨水、硫代硫酸钠和氰化钾溶液中却易溶,在这些溶液中它形成如[Ag(NH3)2]、[Ag(S2O3)2]和[Ag(CN)2]的配合物。它的晶体结构与食盐的晶体结构相同。此外,将锌粉加入到氯化银的浑浊液中,可以置换出银单质:自然界中的存在在大自然中氯化银以角银矿的形式存在。用途由于氯化银非常不易溶,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被用来测定样品的含银量。在不是非常敏感的照片软片、胶版和胶纸上有使用氯化银。但一般软片上使用的是化学性质上类似,但是更加对光敏感的溴化银AgBr。氯化银在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银-氯化银-参比电极。这种电极不会被极性化,因此可以提供精确的资料。由于实验室中越来越少使用汞,因此AgCl/Ag电极的应用越来越多。这种电极可以使用电化学氧化的方式在盐酸中制备:比如...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卡梅隆·莫纳汉
个人经历莫纳汉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一个单亲家庭。三岁时开始做儿童模特儿,七岁开始演戏。他的母亲Diane是保险专家。他和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迁往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当他三岁时,他的母亲把他的照片给模特儿公司,并于七岁开始进行商业演出。作品电视剧电影得奖与提名
人物百科 |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