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曾经解说山地风筝

2013-09-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72
转发:0
评论:0
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曾经解说山地风筝,双水镇位于新会区西南部,东靠谭江边,南与崖门镇相邻,北与罗坑镇相接,西与台山毗邻
双水镇位于新会区西南部,东靠谭江边,南与崖门镇相邻,北与罗坑镇相接,西与台山毗邻,东与会城镇今古洲隔江相望。总面积207平方公里,有一半以上是丘陵山区,无论是村边、山地都种植竹子,村民就地取材编织竹器,世代相传。由于山区盛产竹子,村民织制竹器品,在业余时间就利用竹篾制作风筝,在重阳节前后,兴致勃勃上山放风筝。
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曾经解说山地风筝
双水镇山地风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于朱元璋洪武年间(1368-1398),据已去世的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等人的介绍,原来其祖先由山东潍坊,经河南、至中原地区,直下广东韶关南雄珠矶巷,不久迁居开平沙风,最后来到双水。山东潍坊人在历史上都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俗,他们在双水上凌、南岸、洋美、木江、岛桥等村定居,发扬了优良传统,在九九重阳节前后,创制风筝,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成群结队到山上放风筝,以表庆贺佳节,自误自乐。据上凌村谭氏族谱的记载,更早在南宋末年(1279年)上凌谭氏族谱已有记录:每年“秋社”,村民喜爱上山放纸鸢,已成习俗,世代传扬。
 
双水的山地风筝,从明代洪武年间伊始,时至今日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山东的潍坊人喜欢风筝,富有创造性,他们把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特有的民间技艺带到双水,像一棵不可多得的良苗,在双水地区生根、开花、结果。厚德载物,值得讴歌颂扬。
 
双水村民,经长时间的制作风筝和放飞的实践,从中总结了十分宝贵的民间技艺经验。
怎样制作风筝,总体分为两大类:一为竹节类,以龙、蜈蚣等风筝为代表,其制作过程包括扎圈、粘彩袋、绑竹签、上胶纸和串联等工序,最多可达70多个圆圈,30多米。
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曾经解说山地风筝
二为板块类,以蝴蝶、金鱼、鲤鱼、飞鹰、鸣牛风筝等为代表,制作过程包括把竹子剖成篾、把篾做成形、粘纸、上尾巴、上色,做花纹等工序。
双水山地风筝,具有地方特色,其主要特征有四点:
(1)品种独特:制作风筝框架要多才多艺,无论板块类与足节类风筝,要巧妙地在框架内安装乐器弘线,当风筝在空中飘动时,乘风飞跃,发出十分美妙的响声,清脆悦耳。当《鸣牛》风筝在蓝空飞跃时,东边传乐曲,西边奉和,这神奇的妙韵令人心旷神怡,乐也融融,人人沉浸在幸福中。
(2)工艺精巧:双水山地风筝造型别致,技艺精湛,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并融于选料、破篾、绑扎、粘合、包装、绘画等民间工艺于一体。《蜈蚣》风筝更是五邑一绝。
(3)类别繁多,品种齐全:双水山地风筝,世代相传,村民在实践中发挥了聪明才智,富于革新、创造,互相比美,争妍斗丽,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均有100多个花式品种,令人可喜可贺。
(4)怡悦身心,欢乐祥和:双水村民制作风筝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爱好者。特别是每年重阳节前,村与村、人与人之间互通信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开创了村庄和谐的新局面,村民深感欢乐祥和就是幸福。
 
双水山地风筝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历史价值:历史悠久,相传从明代朱元璋洪武年间伊始,上凌村谭氏族谱有记载,每年秋社,村民都有放风筝的习俗,一代一代往下传,时至今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优良的文化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二、民间工艺价值:制作风筝,将竹片经过结扎、粘裱、绘画,经过多方面的技艺加工才成为一种精致的工艺品。这工艺品来自民间,发展也在民间,从而开展社会活动,这是一项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活动。艺术造诣威力无穷,其价值极其珍贵。
三、实用环保价值:制作风筝,取材多半是手工废料,近代多用泡沫塑料袋,把废料变成民间艺术用料,能大能小,成本低廉,真正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意义重大。
 
为了弘扬文化遗产,双水镇府十分重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派出专人到各村调查,进一步挖掘制作风筝的传统技艺,以达到推陈出新开创新局面的目的。镇府从1998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在双水将军山举办风筝节,在风筝节上举行全镇性的风筝制作和放飞竞赛活动,大大激发了风筝爱好者的热情,对发扬双水山地风筝的文化传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双水山地风筝久经风雨,从起源发展经历了六百多年,漂亮的风筝让双水人民无比自豪。双水人民将弘扬光荣的文化传统,推陈出新,制作更精美的风筝献给人民观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让神奇的风筝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百名好民警谭晓凌
今年35岁的谭晓凌是一名从业10年的办案民警,在他工作的富阳城西派出所里,所有人都管他叫“防诈骗小王子”,这是因为他多次帮助被通信诈骗的受害者挽回损失。“现在所里面只要有通信诈骗的案子,大家都会想着来找我。”谭晓凌笑着说,自己平时就很爱网购,也常会留意一些新型的通信诈骗骗局。“辖区内大学附近主要是大学生兼职各类网购平台刷单被骗,其余的通信诈骗警情主要还是以冒充公检法、机票退改签等老套骗局为主。”谭晓凌说,自己每年经手的通信诈骗案件,就有百余起。在平时的工作中,谭晓凌很有“心机”,辖区内的几个银行他都去拜访过,因此一旦出现通信诈骗案,他能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对相关的账户进行冻结止损。在谭晓凌破获的众多通信诈骗案件中,最惊险也最耗精力的,是帮助一名女士止损50多万元的一个案件。为了破获这个案件,谭晓凌和银行工作人员连夜排查线索,最后发现嫌疑人是用了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开了一个基金户头,并套取了相关的...
· 谭氏谱序上记录的谭氏名人
夫天之生物也,始于一本。一本散为万珠,万珠原于一本。独人乎哉?草木鸟兽皆然也。螟蛉之似我,形声之似也,其本则非也。本之一也;花木之相接,技叶之似也,其本则非也。本之一也,天也;歧而二之者;人也。以人而二乎天,则悖理伤化莫大焉。今夫祖父子孙一气也。为期后者,尸而祝之于庙,燔而祭之于野,不忘本也。立宗法以广其仁,大宗统百世,百世宗之;小宗统五世;五世宗之。有无相相通,患难相恤,礼俗相先,虽千万人犹一人之身,而民焉有不为仁者呼?此之法,所以不可废也。宗法废而民俗偷。今日之人心夫,岂异于三代之人心哉?因教之无道、统之无法耳。吾谭之蕃于茶也,非一日矣。我鼻祖光禄大夫可奕翁,配李氏夫人。于武宗会昌四年甲子生男守禄。及携守禄来茶时,则懿宗十四年癸巳也。考翁为幽州大将军谭忠之裔。宦居河南,今河南谭家河故址犹存。由河南宦居金陵大平路当涂县贵游乡,递至翁仕唐授宣议郎。因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十二月,江南人事多乖,天...
· 古谭国国君谭子
谭子(古谭国国君、谭氏开姓祖先)编辑锁定谭子(Tánzi),(约公元前740―660年),春秋时期谭国人(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人),古谭国国君。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人物生平编辑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史称“谭子”。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为齐国的附庸,入春秋三十九年,周庄王之十四年、鲁庄公之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投奔莒(周代诸侯国名),谭子为齐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谭子从此成为中国谭氏开族立姓的祖先。轶事典故编辑在春秋时期,谭发扬光大了古谭国的制陶业、农业、制酒业和畜牧业;构造了谭国政权严密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使谭国都城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古代东方的一颗明珠和古代东方...
· 中外“谭氏"顺德谭会!
· 新谭派谭富英
谭富英,谱名豫升,小名升格,祖籍湖北江夏(今武昌),1906年出生于北京。谭富英出身于京剧世家,系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他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12岁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先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到上海与荀慧生合作,并先后与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于1935年。谭富英擅演谭门本派剧目,既以唱功取胜又以武功见长,比如《空城计》、《捉放曹》、《鼎盛春秋》、《晋楚交兵》、《南阳关》、《珠帘寨》、《定军山》、《战太平》都是很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目。解放后他主持整理改编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