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三国随章侃 第四十九章 演义中的赤壁

2014-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0
转发:0
评论:0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九章演义中的赤壁 ,(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赤壁大战是三国

  

  (演义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一段,赤壁大战虽然说是当时的一场大战役,但是陈寿作三国志以简略出名,所以赤壁大站在三国志中记载的并不算非常详尽,曹操刘备孙权程普黄盖吕蒙传中都是一句带过,内容大同小异,只有周瑜传中最为详细,有数百字的介绍,并谈及火攻一事。但是之后罗贯中便加入了许多虚构的情节,而赤壁一战也成了三国演义中的重头戏。

  

  在上文已经提过,在三国演义中三次大战,以赤壁描写着墨最多,而就整个三国演义,赤壁也位列三大对台戏之一。

  

  这里或许大家要问了,那三大对台戏,其实便就是赤壁大战曹周斗智,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六出祁山战司马;这三次双方都是一等一的谋略之士,这般斗起来才叫精彩,若是对手如孟获那般蠢笨,纵使七擒七纵,那也算不上精彩,一边倒的战势那只能说是欺负人罢了,要打对台,那就要实力相当,所谓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就好象听那评书,张飞关羽杀那二流武将,纵使再多,我们也就随意听听,至多也就随便喊一声好,其间还可磕点瓜子泡壶茶,巴不得说书先生赶紧把这段跳了过去;而若是马超战张飞这样一流武将的,我们瓜子不磕茶也不喝,连叫好都忘记了,便是聚精会神竖着耳朵,假如听到自己钟爱武将处于劣势,那便是头冒冷汗,若反听到扳回几分,便喘了好大一口气,而若是反败为胜,那正可伸手一拍桌,连声大叫,比现代球迷球队获胜还要兴奋几分了。

  

  所以说正因为赤壁乃是周瑜和诸葛亮对曹操,三气中周瑜对诸葛亮,出祁山诸葛亮对司马懿,这样才能称得上好戏。(自然,这所说的都是指演义而言,而且真要打起仗来,是巴不得对手越稀松越好,谁也不想真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

  

  这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便是诸葛亮,所以这三大对台戏中便是诸葛亮是不可缺少的,且不说后面两戏,就说这赤壁一事吧,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劝说孙权之外,并没有太多介入战争的细节,但是这就大大违背了作者的心愿,想三国中几大规模最大的战役,魏灭蜀,晋灭吴时诸葛亮早已死亡,自然没什么可写的,官渡之时诸葛亮还未出山,而彝陵之战史书中诸葛亮很明确的没有参与,只有赤壁之战,诸葛亮在出使江东后有一大段空白期,这自然成了发挥的好空间,而且赤壁大战也正是诸葛亮出山没多久之时,为树立诸葛亮的风采,赤壁自然成了的着墨点。(包括之后的三气周瑜也是,不过话也说

回来,演义中虽然主要是为了诸葛亮,但是成为诸葛亮的对手也加重了不少戏份,象那司马懿,街亭本就没他什么功劳,那时甚至根本就不在关中,但是为了和诸葛亮的对手戏,便硬是将他千里迢迢挪移了过去。)  

  那演义是如何成就诸葛亮的呢,毕竟赤壁大战中主要还是曹操周瑜唱对台戏,要是加上刘备那还说得通,但是就以诸葛亮的身份,参与进去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但是正所谓山人自有妙机,不能实写,便虚写。

  

  这里插上几句,一般历史演义有“七分实,三分虚”的说法,而这三分虚便主要考验作者的能力,象三国演义中很多段落直接便是引自史书,那虽然精彩,但是我们也只能说三国志汉晋春秋等的作者写的精彩,而论不到日后的评书演义作者,但是那虚写的部分,则就看演义作者的功力了,尤其在诸葛亮出山之后,虚构情节大大增加的情况下。而这点三国演义应该说是相当的出色。

  

  再说回来,赤壁中对台戏的不是周瑜和曹操嘛,那怎么才能让诸葛亮介入进去呢,作者自有妙机。

  

  首先,他先把能出彩的地方都出了个遍,诸葛亮出使江东,本也不复杂,他却先舌战群儒,让诸葛亮出了一次风头,然后再游说孙权,你看他怎么游说孙权的,鲁肃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说曹军势大,先是在往江东的船上:“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再是前往见孙权的路上:“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再是马上就要见到孙权时,“适间所嘱,不可有误。”

  

  这三次都答应了鲁肃,不说曹操兵多,可他一见到孙权便变卦了:“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而且鲁肃在旁示意也不理会:“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

  

  这还不算,之后便干脆劝那孙权投降,激那孙权,最终游说成功,演义中游说孙权这段和史实上并无太大差异,但是妙就妙在鲁肃那三次叮嘱不可说曹军势大的惶恐,和孔明说曹军势大的成竹在胸对比之上;还有一点,鲁肃对孙权的进言和诸葛亮对孙权的游说在史书上并无先后之分,但是在演义中先鲁肃进言放在之前,诸葛亮的游说放在之后,而诸葛亮的游说之后孙权才定下心来:

  

  “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

  

 

 这样一来凸现了诸葛亮游说之功。(说起来为了诸葛亮,这鲁肃在演义中也吃了不少苦。)之后孙权反悔,要待周瑜回来,演义中又加了一段:周瑜虽已主战,但不表态,鲁肃又请那诸葛亮来游说,借那改“桥”为“乔”一事激那周瑜说出真话。  

  这一来是再显诸葛亮游说江东之功,二还是为后文的对台戏做那铺垫。

  

  若是按史书上的记载,诸葛亮游说完孙权便就没事了,应该回去了才对,可演义为了让诸葛亮在赤壁之中大放光彩,刻意将之留在了江东。

  

  我们前几章说赤壁有连环三计,乃是周瑜布下反间计,黄盖行那苦肉计,庞统献上连环计。其实这其中还有连环三斗。哪三斗?周瑜斗曹操,此乃明斗,周瑜斗诸葛亮,此乃暗斗,还有一斗乃是诸葛亮斗曹操,我称之为隐斗。

  

  周瑜斗曹操说明,曹周两军的对峙尤其是水军的战斗,这是摆在桌面上的,周瑜连连获胜,而在计谋上的争斗中,曹操连中三计,也是落了下风,曹周之间的明斗,曹操是败下阵来。

  

  那周瑜和诸葛亮的暗斗呢?演义说那周瑜担忧诸葛亮智谋高,为日后江东之患,而想除去,所以连番设计,先是第四十五回要孔明劫曹操营,被诸葛亮识破,再是四十六回逼孔明立下军令状,却引出了诸葛亮草船借箭。而这回周瑜要杀诸葛亮,却被诸葛亮先设计安排逃了回去,至于周瑜定计总是每每被诸葛亮看破,这暗斗那诸葛亮总超周瑜一头。

  

  至于曹操和诸葛亮则是隐斗,赤壁之中主要是曹操与周瑜对峙,曹操与诸葛亮两人除了草船借箭之外,并无冲突,所以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计谋斗是通过周瑜来显现,周瑜每定一计,瞒过了曹操,却欺不了孔明,这般对比之下,诸葛亮又比曹操高出一头了。

  

  这演义中的三斗诸葛亮已经很出风头了,但是演义还要让他将赤壁大战的风光全纳了进去,为何?便是说的本回故事。

  

  在此先说一说演义的风格,古代演义乃和现代小说不同,现代小说有时可以情节发展的比较缓,剧情发展可以允许大段平稳的铺垫陈述。而演义不行,演义前身乃是评书,是直接面对听众的,假如演义来个大段的铺垫陈述,那只怕要听得人昏昏欲睡,那时听众减少,自己的生计便成问题了,所以演义讲究的是故事情节,喜欢留包袱,抖包袱,往往是大包袱带着小包袱,而且这些包袱并不是一次使用便完了,下次还会用,那这包袱怎么抖呢,就是要出奇,就是要转折,什么是转折,往往是一惊一乍,就好象说书先

生的那响木一拍,高潮来了,如那四十七回庞统行完那连环计,正要回去复命,眼见万事大捷,大家听得高兴,想这后面没事了吧,谁料:  

  “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諕得庞统魂飞魄散。”

  

  此时不单是庞统,那听众这一听之下也是冷汗直冒,难道那庞统被人识破,要被曹操捉去不成,好了,要听后事如何,拿钱来罢各位。

  

  再比如上回演义故事,周瑜做完那连环三计,眼见这破曹在即,这听众也大以为然,正以为曹操上当时,便不料听得曹操道破无东风一事。

  

  “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这固然是使对手曹操不显得太过失败,若是太差,那就不是对手戏了,所以那反间计完曹操马上识破,苦肉计曹操也是疑虑再三,这次连环计也是曹操早想到东风一事。不过这样一写,对手曹操是这般了,听众可就疑惑起来了,莫非曹操要逃回一劫不成,只是想那曹操说的不算,没想上回结束,这周瑜:

  

  “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诸将急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

  

  好嘛,这破曹之前,曹操道破东风不算,那周瑜大将也不省人事了,难道这火烧赤壁就要就此泡汤不成,大家疑虑焦急之时,说书先生一拍响木,要听后事如何,乖乖交钱吧。

  

  当然啦,那说书先生总是要人交钱那可是封建陋习,在下可不敢学,也没那本事,所以还是继续说下去。

  

  演义主角是谁,诸葛亮啊,所谓主角便是书中可扭转乾坤之人,上一回无诸葛亮的戏份,那是蓄势待发,就等着你周瑜想到东风倒下,再来治你病呢。

  

  所以这“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十六字不单把周瑜的病治好了,就连赤壁的功劳也都抢来了。东风乃是火烧的定睛之笔,而诸葛亮则是赤壁的定睛之笔。

  

  其实赤壁大战中诸葛亮并没有参与一次战斗,(其实就算按演义的写法也应该是周瑜打胜了此战才对,)但是演义却能将赤壁的光芒集中在诸葛亮身上,以至于说到赤壁之功便首先想到诸葛亮,可见行文之重要了。

者:沉睡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九章演义中的赤壁
三国随章侃第四十九章演义中的赤壁(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一段,赤壁大战虽然说是当时的一场大战役,但是陈寿作三国志以简略出名,所以赤壁大站在三国志中记载的并不算非常详尽,曹操刘备孙权程普黄盖吕蒙传中都是一句带过,内容大同小异,只有周瑜传中最为详细,有数百字的介绍,并谈及火攻一事。但是之后罗贯中便加入了许多虚构的情节,而赤壁一战也成了三国演义中的重头戏。在上文已经提过,在三国演义中三次大战,以赤壁描写着墨最多,而就整个三国演义,赤壁也位列三大对台戏之一。这里或许大家要问了,那三大对台戏,其实便就是赤壁大战曹周斗智,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六出祁山战司马;这三次双方都是一等一的谋略之士,这般斗起来才叫精彩,若是对手如孟获那般蠢笨,纵使七擒七纵,那也算不上精彩,一边倒的战势那只能说是欺负人罢了,要打对台,那就要实力相当,所谓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就...
·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九章关中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九章关中(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诸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问韩遂)本回演义中曹操经过一番苦战,又使用计谋之数,终于击败马超,得复关中之地,自此,凉州之地固然有所反复,但是长安之地固若金汤,牢牢的控制在曹魏手中。而曹操也自赤壁之后对刘备孙权攻伐不利的局面下摆脱出来,获得了一次大胜利。从政治意义上说,关中作为汉朝龙兴之地,之前虽然在钟繇努力下保持着对中央表面上的服从,马腾入京,马超韩遂也为其驱使,然而总体来说,关中诸将仍旧保留着极大的独立性,对朝廷三心两意,曹操此番一举歼灭之,将关中真正的控制在手,此时的曹操才可以说真正的控制了北方,关中的夺取对于稳固曹操在朝廷中的威名大有好处,此次曹操回京便得到了“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的待遇,此时的曹操的地位已经是自东汉以来人臣中的顶峰了。赤壁之后的阴影一扫而空。从战略意义上说,关中稳固,便可威慑汉中张鲁与蜀中刘璋,此两人...
· 三国随章侃第五十九章关中
(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诸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问韩遂)本回演义中曹操经过一番苦战,又使用计谋之数,终于击败马超,得复关中之地,自此,凉州之地固然有所反复,但是长安之地固若金汤,牢牢的控制在曹魏手中。而曹操也自赤壁之后对刘备孙权攻伐不利的局面下摆脱出来,获得了一次大胜利。从政治意义上说,关中作为汉朝龙兴之地,之前虽然在钟繇努力下保持着对中央表面上的服从,马腾入京,马超韩遂也为其驱使,然而总体来说,关中诸将仍旧保留着极大的独立性,对朝廷三心两意,曹操此番一举歼灭之,将关中真正的控制在手,此时的曹操才可以说真正的控制了北方,关中的夺取对于稳固曹操在朝廷中的威名大有好处,此次曹操回京便得到了“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的待遇,此时的曹操的地位已经是自东汉以来人臣中的顶峰了。赤壁之后的阴影一扫而空。从战略意义上说,关中稳固,便可威慑汉中张鲁与蜀中刘璋,此两人本就对曹操心怀畏惧,关中...
· 三国随章侃第九章西凉
第九章西凉(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这一章描写的是迁移至长安的中央政权在初平三年发生的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瓚密谋,连通中郎将吕布,在四月,暗杀董卓成功,士大夫百官重新夺回政权。第二件是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兵攻入长安,王允黄琬等被杀,吕布出逃,中央政权不到百日又告覆手。两件事对于东汉政权的影响极大,虽然东汉末年各地方势力兴起,但并非不可挽回,虽然有如袁术这样的野心家意图自立,不过在初平三年,如幽州刘虞,徐州陶谦等由中央派遣的掌握地方政权的官员都有心复兴朝政,而大多数的地方势力也是在名义上不得不屈从于中央政权,中央政权与汉室这个名义对于相当多的士人有吸引力,从当时人看,汉室并非是个一下就倒的空架子,当时群雄在招募士人时也大都举着复兴汉室的招牌,而士人也大都是冲这个去的,即便心里认为汉室衰亡,但是如鲁肃那般公然直接说汉室不能复兴的反而...
· 三国随章侃第九章西凉
(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这一章描写的是迁移至长安的中央政权在初平三年发生的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连通中郎将吕布,在四月,暗杀董卓成功,士大夫百官重新夺回政权。第二件是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兵攻入长安,王允黄琬等被杀,吕布出逃,中央政权不到百日又告覆手。两件事对于东汉政权的影响极大,虽然东汉末年各地方势力兴起,但并非不可挽回,虽然有如袁术这样的野心家意图自立,不过在初平三年,如幽州刘虞,徐州陶谦等由中央派遣的掌握地方政权的官员都有心复兴朝政,而大多数的地方势力也是在名义上不得不屈从于中央政权,中央政权与汉室这个名义对于相当多的士人有吸引力,从当时人看,汉室并非是个一下就倒的空架子,当时群雄在招募士人时也大都举着复兴汉室的招牌,而士人也大都是冲这个去的,即便心里认为汉室衰亡,但是如鲁肃那般公然直接说汉室不能复兴的反而是少数,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