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盛传已久的赵氏四大堂号、十大郡望!有哪些?

2015-03-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53
转发:0
评论:0
盛传已久的赵氏四大堂号、十大郡望!有哪些?,堂号是什么?    一户人家的称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

堂号是什么?

       一户人家的称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著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堂号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望总堂号和自立堂号。

郡望是什么?

       郡望即地望、郡姓。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

四大堂号

1、半部堂

       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2、琴鹤堂

       宋朝名臣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他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融合了赵抃事迹。入川后,自奉俭廉,禁吏为奸,蜀风为之一变。后为成都知府。

       神宗时,被诏回京师任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青苗法再次入蜀,孤身一人,仅一琴一鹤相随,后再知成都府。其时他为政宽简,故而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足,所以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

3、天水堂

       天水堂赵姓堂号,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由此形成一个望族,至汉代此族的赵充国封侯入相,功成名就。由此系赵氏望天水,后并以此为堂号。故“天水堂”、“天水郡”成为赵姓的著名堂号和名望。

4、鸿声堂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鸿声堂之始祖。

 

九大郡望

1、天水郡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市及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2、涿郡

       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2、下邳郡

       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明朝时期废黜。

3、南阳郡

       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4、金城郡

       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初辖6县。属凉州。建制多有变迁。隋开皇三年(583)废。

5、颍川郡

       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6、敦煌郡

       汉王朝于同年置武威、酒泉二郡,敦煌地区归酒泉郡管辖。分武威、酒泉两郡之地,设张掖、敦煌二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

7、酒泉郡

       前121年(元狩二年)置酒泉郡。辖黄河以西的匈奴休屠王、浑邪王故地。是河西四郡中最早设立的一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8、扶风郡

       为两汉故右扶风辖区。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三国初年,以右扶风辖区改置扶风郡。

9、新安郡

       即徽州与严州大部。本郡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属于古代的浙西地区,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寿昌)、淳安县(含原淳安县、遂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寿昌、淳安、遂安等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隋仁寿三年(603),以新安故城置睦州,治新安县(今杭州淳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改睦州为严州。

10、平原郡

       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赵氏郡望堂号
郡望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此支赵氏开基始祖赵氏祠堂、宗庙、家庙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涿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州)。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颖川郡秦时置郡,在今河南禹县。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平原郡治所在山东平原。汉阳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堂号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封其为宰相。传其“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治太平”。琴鹤堂宋朝赵忭,清廉爱民,任成都知府时只有一琴一鹤相随。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天水、涿郡、南阳、下邳、颖川、金城。②自立堂号:孝思、绵远、谷诒、沐恩、萃涣、爱日、永厚、敬彝、创基、宋遗、悼叙、敦睦、永思、崇礼、积善、敦本、明德、忠恕等
· 赵氏郡望和堂号
赵氏郡望和堂号郡望赵姓历史上有两个最重要的郡望:天水郡和涿郡。天水郡: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了赵幽穆王迁,赵国贵族逃亡代(今山西大同),拥戴赵嘉为王,称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军灭代,赵国灭亡。赵亡以后,赵姓后人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天水郡的天水赵氏;另一支是涿郡赵氏。天水赵氏是代王赵嘉的后代,赵亡后,赵嘉的儿子赵公辅被秦始皇封往西戎做行政主管,世居天水(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赵公辅把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制度传播到那里,深受西戎人的爱戴,被西戎人尊为赵王。天水郡是赵姓历史上十分重要的郡望。酒泉赵氏、扶风赵氏、新安赵氏、南阳赵氏、平原赵氏、中山曲阳赵氏、南阳穰县赵氏、长平赵氏、汲郡赵氏等望族,都是源自天水赵氏。涿郡:涿郡赵氏是赵幽穆王迁的后代,赵迁被秦始皇流徙到房陵(今湖北房县)。他的后代后来迁往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形成涿郡赵氏。宋朝建国皇帝赵匡胤便是源自涿郡赵氏一脉...
· 赵氏的四大堂号是什么?你知道吗?
赵氏的起源1、出自嬴姓嬴氏得姓始祖为伯益,又名大费,皋陶(又名大业)和女华之子,辅佐尧舜,立下大功,被舜赐封嬴氏。伯益的一个后代,造父,善御马。在周穆王时,因功被周穆王赐予赵城,秦朝后,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2、皇帝赐姓如北宋太宗时,党项族拓跋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明太祖朱元璋。有个蒙古贵族其巴图,受赐名叫赵忠美,他们后代也就姓赵了。3、少数民族改姓赵氏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时云南白蛮部落、唐代胖柯蛮等中也有赵姓。如西汉匈奴人赵安稽、五代白族人赵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赵国宝等。赵氏四大堂号1、半部堂宋太祖赵匡胤和宰相赵普有一次对话,赵普说: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就以此为堂号了。2、琴鹤堂宋朝名臣赵抃,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神宗时,被诏回京师任参知政...
· 有氏郡望堂号
郡望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
· 堂号郡望-杨氏郡望堂号
郡望杨姓族人的郡望最著名的有弘农和天水两个。郡望者,郡中望族也。我国自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这样,在一个郡中,那些较有权势和地位的家族,为了显示自已的高贵,便于与其他同姓家族相区别,往往在自已的姓氏前面加上所在的郡名。如弘农郡的杨姓族人即自称弘农杨氏,从而标明自己是秦上卿杨款和汉太尉杨震的后裔。杨姓人口中影响最大的应数弘农杨氏,所谓“天下杨氏数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是也。弘农郡初置于西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位于今灵宝市东北的故函谷关,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关西郡则是弘农郡的别称,或者说是弘农郡的“文学称谓”,它更直接了当地说明了本支房派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裔。“关西”二字源于战国时期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方,历史上函谷关曾属于陕西省华阴市管辖,故弘农杨氏亦自称是弘农华阴杨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