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称为
新年或
元旦,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
节日。今因阳历另有新年,而正月初一在 “立春”前后,遂改称春节。
《
荆楚岁时记》有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
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的记载。
常德
旧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清晨,雄鸡初鸣
之时,由男户主起来打开大门鸣放爆竹,叫做“开财门”。现时鸣放爆竹多在北京时间零点正。这一天,全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叫做“去旧迎新”。堂前灯烛辉煌,香烟缭绕,
合家敬过天地、拜过
祖宗后,
晚辈要向
长辈拜年,小孩拜了年,长辈照例要用红纸包一些钱送给小孩,叫“压岁钱”。 从前,晚辈向长辈拜年,一定要跪下叩头;平辈与平辈拜年,男的作揖,女的
道万福。后受
外地影响,改为行鞠躬礼。
旧时,
给人拜年要讲“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现时多改为说:“新年好! ”
旧时拜年的规矩是:“初一崽,
初二郎,
初三初四拜街坊”。即初一
儿孙辈跟
祖父母和父母拜年;初二出嫁的
姑娘领着
女婿回娘家拜年,但按
习俗一定要当天赶回去,不能让家中“空了房”;初三以后,
街坊邻里、
亲戚朋友才互相走访,但奉信“七不出、八不归,九日外出空手回”,意思是
初七不远出,初八在外地的人不要回家,
初九不外出办事,因而“惟出必择吉”。近时拜年的习俗必不可少的举动,也无须择吉而行。 旧时农村,初一至初三不扫地,不
倒垃圾,意为“积财”。初四要敬
土地菩萨,各户派
人上地角田头,插三柱香,点一盏烂调羹做的小油灯,并把少许
纸钱压在土块下面,以示对土地的恭敬。
新春期间,常德各地都有在大门口张灯结彩的
习惯。旧时,富家要在大门口挂两盏红纱流苏元宝大灯,表示“吉星高照”。贫民也要在大门口点上一盏小油灯,取个吉利。故民歌中有“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之语。现在,各单位都时兴在大门口
扎彩门安装五色
彩灯,
民家新春点灯之俗虽有一段哀落,但随着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逐渐开始兴盛。 贴春联是常德
城乡普遍的习俗,
春联写的吉利语,门楣上还要贴一个大“福”字。大门对面的墙上(中堂)要贴“对我生财”、“万事如意”、“开门大吉”,门扇上要
贴门神或
送子娘娘,大门的
合缝处要贴“财”字,表示“财门大开”。现时,贴春联仍很流行,但已改为新语,“门神”为新年画所取代,其他已不时兴了。
春节期间,常德城乡都大耍
龙灯。常德龙灯的品种有长龙、
老龙、幼龙、鳌龙、
草把龙等等。
常德过年的风俗习惯
2021-07-15

1

2508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