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白玉蟾:宋代名士。博览群书,
善书,工画。有《海琼集》等。
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
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
文献。
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关于白玉蟾的补充介绍:
白玉蟾(1194-1229; 现学界对其
卒年尚有多种说法;))南宋道人,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缤庵、
海琼子、武夷散人。
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
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
神霄
散吏。幼天资聪敏颖异,七岁能诵
九经,十二岁举童子笠。宋开禧二年(1206)冬,随金丹
大师陈楠(泥妨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凡九年始得其道。后隐居
著述,遍游江南
名山
胜地,致力于传播丹道。宋宁宗嘉定间,诏征
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
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
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
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
近代一些
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
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白玉蟾为
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
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
内丹派南宗
道教
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
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
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
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
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
文集》)、谢显道编《
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白玉蟾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尤以
书法
造诣为深。他擅长草书,兼善篆隶。《天朗气清诗贴》是白玉蟾的传世之作,从该幅作品看,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大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墨韵。《天朗气清
诗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玉蟾还是一名
画家、
诗人。他的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他的诗文集自南宋至1969年的七百多年间先后刻印6次。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11卷,约八十万字。白玉蟾的《道德经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
作者对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注解。有
学者评之为“文简辞古,言奥绝伦,乃为
千金之注,
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纶”,是研究
道家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后由元代书法家赵孟俯以楷体抄录,
清时被收入《四库全书》。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
文学家。他长于
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
李娃传》是他的
代表作。
关于白行简的补充:
唐代文学家。字知退。
华州下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
秘书省
校书郎,累迁
司门员外郎,
主客郎中,又曾任
度支郎中,
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辞赋尤称精密,
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
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又名《
国夫人传》。写荥阳大族郑生热恋长安
娼女李娃,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见《太平广记》)。《李娃传》表现了
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高度
成就。白行简还撰有《
三梦记》,
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辞
简质,而情节颇为离奇。《
聊斋志异》中《
凤阳士人》一篇,即受其影响。
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
于秦、楚、魏
等地。战国时,秦国有
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
白仲于太原,
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书》说白起是
白乙丙的
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
白建,北齐
五兵尚书,因功
赐田韩城。白建
曾孙白温,任
唐朝检校
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
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
香山,成为白氏迁洛
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
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
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时期还分布
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
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在
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诗史 ”。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
理论家,一为水利
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
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
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
领袖白朗,
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
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
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中华文化信息网)
据诗人白居易的自序
家状,他是周代时楚国太子建
之子白公胜的
后裔。《姓纂》一
书上也有一段记载说:“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这两个说法相互印证,则可知白氏
家族是源自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
公族,推溯起来是上古
颛顼帝后裔。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胜,因
乱国被诛之后,楚国白氏家族的子孙,为了避乱而纷纷出奔他地,到了战国时期,白姓古人便遍布于山西和陕西等地。
这个成名了两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状和《姓纂》的考证,是源自楚国的公族已如上述。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历史还要更早些,像《
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白姓是早在
炎帝神农氏的时期就已经有了的,他们的姓氏的历史,远远超过了五千年。不论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如何,而后来白氏家族发展确是相当复杂的。除了源自楚国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
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还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为氏”而姓了白。
关于白氏家族,有以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
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
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
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
两府
留后,本姓白氏,
赐姓李,望出南阳”;《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姓白的名人都有哪些?
2021-07-15

1

1992
古今均可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