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
武侯祠,在
成都市南郊。成都是
三国时期
蜀国的
都城,
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
勋业。晋代李雄
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
祠堂。后来
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
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
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
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
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
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
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
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杜甫的《蜀相》中“蜀相祠堂何处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1-07-15

1

1418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