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姓氏中怎么读

姓氏知识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5
1
1410
提交答案
1个回答
农周珏
2021-07-15
  还[还、缳、环、蠉、轘, 读音作xuán,亦可读作huàn、huán,但不可读hái]

   姓氏 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 姬姓,出自 西周时期 还途 之官,属于以 官职 称谓为氏。
  据 典籍《 周礼· 冬官考工记》的记载,有环涂之官。“环涂”,亦称“还途”、“轘途”,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环城 之道。督管和守护环城之道的官员,即称“环涂之官”,在史籍中亦称其为“还途之官”、“轘途之官”。
  还途(环涂、轘途)之官的 后裔 子孙中,有以 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还氏、环氏、轘氏,读音作xuán(ㄒㄩㄢ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 环人 官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西周初期,王朝设置有“环人”之官,为军制,主要负责掌管阵前勇士,类似于 后世的督战官。据典籍《 周礼·夏官》的记载:“环人掌 致师,察军匿,环四方之敌,巡 邦国,搏 谍贼,讼敌国, 扬军旅。[注]巡察内外,若环之相循不穷。致师,谓犯敌以诱其出。 军慝,谓敌怀诈潜入 我师也。四方有兵戎之故,则环绕而巡之。”
  在春秋时期,“环人”与“还人”在官制中通义,因此又称为“还人”。
  另外,在西周的秋官之属中,亦有还人(环人)之官,负责掌管迎送邦国宾客之护卫军队。后来在 南北朝时期的 北周 政权中,也设置有“司还中士”,职正 二命(品),位高权重,职能与周朝的“还人”相仿。
  还人、司还中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还氏、环氏,读音作huán(ㄏㄨㄢ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 宋国 王族后裔,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据 文献记载, 周武王姬发封商纣王 之子 武庚于邶(今河南汤阴)。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武庚反叛,周公姬旦用了三年时间予以征灭。周成王后以商 帝乙之元子 微子封于宋(今河南商丘),为周之宾。宋国传三十二世而被齐、魏、楚 三国联合灭之,三分其地。宋国后裔有还氏。
  战国时期,在宋、魏、陈、楚等江淮一带的诸侯国里,“还”是“缳”的通假字,指的是“㯂”,又称“缳”、“楦”,是一种纺织工具,专门用来槌击丝、麻、蒲草、树皮等纤维物体,使其至软并纤维分离,用以纺纱,实际上,就是手工纺织工序中将浸泡的含纤维原料进行槌击的木槌。
  作此工序的匠人称“缳工”、“还工”,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为姓氏者,称还氏、缳氏、楦氏,读音作huàn(ㄏㄨㄢˋ)。
  注:
  古“㯂”字显示不出来的,请安装方正超大 汉字集库。
  第四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 鲁国王族后裔的 封地,属于以 封邑 名称为氏。
  该支还氏出自 还水。还水,又称“环水”,古河流名称。
  据史籍《山海经》记载:“泰山环水出焉。”北魏时期著名的 地理学家和 散文家 郦道元在《 水经注》中明确指出:“环水出泰山,东流注于海。”
  还水,就是中天门 右边中溪山东侧的溪水,从泰山之阳流出,向南流去,流经泰山南两庙之间,又与汶水汇流。
  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被任命在还水之边,专门负责掌管上、中、下三庙,在 古代 帝王封禅泰山时还要予以接待。其后裔子孙中有以 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还氏、或环氏,读音作huán(ㄏㄨㄢˊ)。
  第五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 楚国 思想家还渊,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 史记· 田敬仲世家》记载:“环渊之徒七十六人。[注] 楚人孟子传云:环渊著书上下篇。”在典籍《 五音集韵》中也记载:“古有楚贤者环渊,后有环齐,撰要略一部。”
  还渊,芈姓 熊氏,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楚国思想家,一作环渊、娟还、娟环、 便娟,又称娟子、涓子。还渊专学黄老道德之术,与詹何齐名。
  稷下,是战国时期 齐国的学术中心,设在齐国 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 稷门附近,故称稷下。始建立于田齐桓公田午(公元前400~前356年) 之时,经过齐威王田因齐,至齐宣王田辟疆时最盛。还渊曾在稷下讲学,并整理了老子(李聃、 李耳)语录,成《 道德经》上下篇,对保存 道家的原始思想资料作出了贡献。在史籍《 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 蜎子》十三篇,可惜早已亡佚。
  还渊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还氏、环氏、娟氏,读音作huán(ㄏㄨㄢˊ)。
  第六个渊源
  源于 地名,出自 隋朝时期古环州、 凉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典籍《韵会》记载:“古朔方鸣沙之地,隋置 还州,以大河还曲名焉。”
  鸣沙,指隋朝时期的鸣沙县,即灵武郡治北还州(今甘肃灵武),后因黄河九曲其间,改称环州, 字义相通。到了 唐朝时期,又在其南部设有还州,后称南环州(今甘肃环县),在典籍《韵会》记载:“广南化外,唐开生獠,置还州。”
  不论是北环州,还是南环州,其地 住民中皆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还氏、环氏,读音作huán(ㄏㄨㄢˊ)。
  另外,在唐天宝十四年(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唐王朝的 河西地区驻军因优秀将帅和驻防兵力内调平叛,致使 边镇空虚。 吐蕃 部族趁虚而入,至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沙州、凉州及河西、 陇右诸地尽陷于吐蕃。
  吐蕃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古老 民族,属 古羌族的后裔。公元 七世纪初,吐蕃部族的第三十二世 首领 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各 部落,他在加强 王权的同时,遣使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以 文成公主许之,双方和好。松赞干布逝世后,唐、蕃双方关系趋于紧张,规模化战争时有发生。
  沙、凉二州及河西、陇右诸地凉州陷入吐蕃后,由于战争频仍,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人民渴望唐军收复失地。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河西、陇右地区已不是战争的主要战场,情况才有所好转。
  直到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 张议潮领导的沙州起义收复了河西诸州,凉州重又 回归唐朝,结束了吐蕃占有诸州近 一个世纪的局面。张议潮收复河西地区后,唐王朝任张议潮为 河西节度使。张议潮逝世后,由其 后代继任,一直到唐王朝灭亡。在此期间,凉州及河西一带一直维持着较为安定的局面。
  在张议潮的后裔子孙中,以及沙、凉二州的住民中,皆有改为还氏者,以纪念河西地区还归 大唐王朝,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huán(ㄏㄨㄢˊ)。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