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
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
天下
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
规律、
原理、
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
圣人的书叫做
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
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真理,所以有
四书、
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
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
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
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
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
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
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
白话讲出了
亘古不变的
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
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
经义的。相反,随着
阅历的增加与人生
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
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
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
浓缩的中国
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
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
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人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
急就章》与《
凡将篇》之比矣 …… 今之
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
蒙学
读物都是
四言的,也就是
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
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
三言
形式出现,
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
儿歌的特点,所以
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
日本与韩国,
清朝雍正五年(
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
俄文流传到
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
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
儿童
道德
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
中国人专有,它已经
走出国门,成为
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作为《三字经》
故乡的同胞,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三字经》,为此你将给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
评语呢
此次我们讲解《三字经》的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千字文》。《千字文》讲座是讲者
解字
说文,
学者
随文入观,体会
文义。《三字经》讲座则是直剖经义,辅以文字,以经义为纲,
文理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
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全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似江河之水风气浪涌,层层推进,在编排顺序上极有
章法,体现了
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这是我们在学习之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弟 子 规
弟子规
拼音版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
英文版
弟子规读诵
弟子规
动画
二十四孝图
蔡礼旭老师讲座
弟子规论坛
《弟子规》
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
训蒙文》,原作者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
康熙年间的
秀才。以「
论语」「学而篇」弟子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
守则规范。后来清朝
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
子弟
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
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
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
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
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
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
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
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
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
苏东坡云:「
旧书
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
因果道德及学生
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
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
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涉及社会伦理、道德、法律、
姓氏、自然
常识等。
由于《千字文》
字数多,又被大家广泛知道,所以在古代还经常被用做仓库、监狱、
书籍(如
佛经)及刻印
书刊的
书版等
建筑、
物品的编号,所以古代小说有“天字一号”等字眼。
与三字经齐名的古代儿童启蒙书籍有哪些?
2021-07-15

1

488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