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传统
手机版
关注问题
邸睿琦
2021-07-15
  居住
  保安族 人民以 村落聚居,住房多为 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保安族以 农业生产为主,部分人兼营 手工业和副业。他们的农业生产在东迁前已见诸记载, 至清雍正初年,保安、 撒拉 地区,凡有成熟之地,久为恒产。东迁后学习汉、回等族生产技术,耕作采用豆、麦倒茬轮歇制,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等,开始大量种植小麦。1949年前,保安族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豆类、 洋芋、荞麦、 胡麦、大黄芥和小辣芦等。手工业以 打刀为主,被称为“保安刀”,约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安刀的生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把,多用黄铜或 红铜、 牛骨垒叠而成, 图案清雅美丽,享有“十样景”的赞语,誉满 甘肃、 青海、 西藏等省、区。
  家庭
  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 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 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 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 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 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 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 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 彩礼, 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 夫家饭菜,而是由 娘家送来。
  饮食
  保安族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 馒头、 面条、 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的 日常饮食有小麦、大麦、豆类、玉米、土豆、荞麦、胡麦、青稞、 牛羊肉奶、禽蛋和鱼类等;蔬菜甚少,仅吃胡麻、韭菜等几种。嗜爱酸辣,每餐不离老醋(或浆水)及油泼辣子 油泼辣子
  。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 包子、汤面条、 臊子面、馓子、凉面、 浆水面、炒肉面、捏面筋、搅团等。 保安人的肉食品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马、驴、骡和其它凶猛禽兽之肉,忌食一切自死 动物的肉和血。偏重于纯肉制品,如 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块,加胡萝卜、土豆、 粉条,用牛羊肉汤烩成)、麦仁杂碎汤、(麦粒乐羊头蹄肉及内脏混煮)、大块清水鸡、 爆炒鸡块、清煮全鸭等。尤以 全羊席最为知名,这是选用2龄左右的肥羊,治净后整只煮熟,然后捞起,按肋条、脊背、前后腿、髋、脖子、尾巴分档切割,接着 带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块,各装一盘 顺序 上席,另配 佐料调味蘸食。 保安族在待客时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 饮食风俗。有客自远方来,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客人到家,首先要把客人让到上座(即炕的左边落座),然后,先端茶,再上食物。用餐前,按照保安族的 规矩,必须由一名年长的 老人或家庭主人念诵一段《 古兰经》文,意思是感谢 真主赐给了我们食物。之后,才能动手就殚,如果是馍、饼之类的主食,必须由主人先掰开,然后,客人才能取食。否则,被认为是不懂规矩。一般是一顿饭上三道饭菜,第一道是大饼或馒头,第二道是手抓羊肉或鸡肉,最后一道才是正餐精制的细丝面条。若是贵宾,主人还要用鸡尖招待,以示尊敬。若 来客是男的,中、青年 妇女是不能在男客面前随便露面的,要一直在 厨房里为客人忙碌做饭菜或休息,待客人走后才能出来。
  服饰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 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 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 大襟藏式 长袍,束腰带,系 腰刀,足登 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的男子,平时喜欢戴白色或黑色的“号帽”, 保安族男服
  里边穿白衬衫,外面套青布背心;在喜庆节日时,戴礼帽,身穿黑色翻领大襟长袍,束彩色腰带,系腰刀,足登高统 牛皮靴,显得威武潇洒、美观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这种袍子很象“藏袍”,但又比“藏袍”稍短,饰有不同宽度和不同色彩的“加边”。腰带的长度一般都是 围腰三圈还须外露一尺汗大约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长。冬季穿翻领皮袄,多褐色。妇女平时穿紫红色或墨绿色的大襟上衣,外套“坎肩”,蓝色或黑色的 土布裤子,有的穿过膝的长袍,衣袖和裤边也都有不同花色的“加边”;在喜庆节日里,保安族妇女上身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下身多穿水红的花色裤。妇女们还喜欢戴盖头,一般婚后妇女喜欢戴圆形白帽,黑色“盖 保安族女子的服装与 头饰
  头”,少女是戴绿色的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的盖头。 保安族早期与 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 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 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 元朝后期,因受藏、 土族的影响,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长衫,戴礼帽。有的男子还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服饰色彩比较鲜艳,脚穿 绣花鞋,这期间的服饰兼有藏、 土族服饰特点。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迁徙到今甘肃 积石山 大河家地区后,与周围的 回族、 东乡族、汉族密切往来,其服饰又有了明显变化。平时,男的喜戴白色或青色的号帽,穿白布衫,套青布坎肩;逢节庆时,一般头戴礼帽,身着黑条绒长袍,外扎彩色腰带、挂腰刀,足穿牛皮长筒靴。妇女平时穿紫红色或黑绿色灯心绒大襟上衣,蓝色或黑色裤子,有的喜欢穿过膝的长袍,下身多穿水红的花色裤,衬托的格外典雅俊俏。 现在,保安人的服饰与 当地的回族、东乡族无根本 差异。男子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或军便服。 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 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 戴白盖头。 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 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