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仕雯
2021-07-15
A.狭义
概念:指
人们在一事实上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
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
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
民族文化
特点上的共同
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
共同体,如汉族。 B、广义概念:包括处于不同
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
古代民族、
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
地区的各民族,如
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 中国境内
56个民族的总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
民间的
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
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
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
社会生活文化,是
传统文化的
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4、民俗的四大特性; A、
社会性和集体性 B、类型性和模式性 C、稳定性和变异性 D、传承性和
播布性 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民俗的范围; 包括:居住、饮食、
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
村落、结盟、
岁时、
节日、
丧葬、信仰、
风尚、
礼仪、
禁忌等方面的民间
风俗习惯。 6、导游员、
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 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7、识记中国民族的名称: 汉族 其他55个民族:壮族、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彝族、
土家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僳族、
仡佬族、
拉祜族、
东乡族、
佤族、
水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锡伯族、
仫佬族、
柯尔克孜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京族、
基诺族、
德昂族、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保安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塔塔尔族、
赫哲族、
高山族、
珞巴族。 8、中国民族的
人口结构及少数民族的含义: 根据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
资料,截至1990年
7月1日零时,
我国
大陆人口为1***68万
余人,其中
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因为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小,所以称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珞巴族。 9、
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人中超过千万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
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10、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住在人口稀疏的
边疆地区,但
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有一定数量原汉族
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领带的密切关系。 11、中国民族的语言: 除汉族、回族使用
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
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 12、中国民族的文字: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 A、非拼间文字:1、汉字;2、音节文字(彝文) B、拼音文字:1、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2、阿拉伯字母体系(如老维文、老哈萨克文)3、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4、朝鲜文字字母体系;5、拉丁文字字母体系;6、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13、汉族的族源: 主要源于黄炎、
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是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
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14、汉族简史: 其
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
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为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
族体,以与
周边各族相区别。汉代以后,周边的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汉族逐渐地成为中国
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汉族是以
先秦华夏为
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的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又经
秦汉
以来2000余年的
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发展成为
摇篮有灿烂的
古代文明、众多人口的民族 15、汉族在
世界上的
地位及其语言系属: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语言简称汉族,属汉藏语系。 16、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A、春节:于阴历腊月
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
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伏、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
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
放爆竹、
吃年糕、
吃饺子、
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B、清明节:于阴历三月间,即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节日活动有:主要有扫墓、
插柳、踏青、
射柳、
放风筝、荡秋千等; C、端午节:于阴历五月初五;主要有赛龙舟、吃
粽子、
挂钟馗像、挂
香袋、
饮雄黄酒、插
菖蒲、采药等活动; D、中秋节:于阴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赏月、吃
月饼、吃团圆饭及舞龙灯等活动; 17、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A、满族:主要分布于
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 B、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从事畜牧业; C、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居民;以绿洲灌溉农业。 D、回族:全国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 E、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吉林省占60以上;以垦荒为业,培植高寒水稻; F、壮族:90以上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4个地区60多个县、市;主要从事农业; G、苗族:黔东南和湘江鄂渝黔的交界地带有较大的聚居区,以
贵州的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自治州最集中;以农业为主; H、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通什市; J、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牧业为主,也人事农业; K、彝族: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四省区,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主要副业; L、白族:80聚居在支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M、纳西族:主要聚承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滇 川间的泸沽湖畔; N、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体系 18、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
宗教信仰、特殊文化及工艺品: A、满族:阿尔泰语系;先信萨满教,后还信佛教; B、蒙古族:阿尔泰语系;信奉藏传佛教;能歌善舞,喜摔跤、爱赛马; C、维吾尔族:阿尔泰语系;信奉伊斯兰教;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又名十二部大
套曲,是古代维吾尔族人民创作的大型
音乐舞蹈史诗,长期在民间流传; D、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E、朝鲜族:语系未定;歌舞蜚声全国,酷爱体育,注意卫生,讲究礼貌,尊老爱幼; F、壮族:汉藏语系;崇拜祖先信仰多神;花山原始崖壁画;铜鼓,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壮歌、壮锦; G、土家族:汉藏语系:迷信鬼神、崇拜
土王、想念兆头;摆手舞、土家锦并称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H、黎族:汉藏语系;崇拜祖先,崇拜自然; I、藏族:汉藏语系;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人信仰苯教;藏医药、天文、
历算、
戏曲、
文学、歌舞、“唐卡”、“热贡艺术”等。《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J、彝族:汉藏语系;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 K、白族:汉藏语系;信仰佛教,奉祀本主;大理古城、石钟山石窟; L、纳西族:汉藏语系;普遍信仰东巴
民俗风情的网站 满有意思的 教;东巴文及哥巴文,
东巴教、
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丽江古城(即大研镇)、《创世纪》等史诗,
丽江古乐和丽江壁画等; M、傣族:汉藏语系;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历法、
文献和民间文化艺术;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