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中华上下五千年,留存下来无数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历史知识。历尽两千多年,有四百多位皇帝参与了历史的建设,也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盛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科技、学术、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关乎人类发展的项目不断发展完善。在军事、发明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硬的基石。我国的历史就是一副神秘的长卷,在不断展开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牵扯到杨贵妃?
1回答·1482关注
安史之乱会发生,有一个原因是唐玄宗十分宠爱杨贵妃,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到了杨贵妃的身上。这就使得唐玄宗没有 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朝政和关心民间的疾苦。这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跟杨贵妃有关?说起安史之乱的原因就不能不提到杨贵妃这个女人。会爆发安史之乱,这个“军功章”有杨贵妃的一半,另一半,当然就是离不开一个“贪”字。安史之乱会发生,有一个原因是唐玄宗十分宠爱杨贵妃,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到了杨贵妃的身上。这就使得唐玄宗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朝政和关心民间的疾苦。这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安史之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回答·1232关注
安史之乱主要是由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引起的。
    安史之乱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土地并购严重,失土农民四处逃亡,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第二,边防的节度使权利过大。后来,它发展成为行政、财政和集大权的结合,成为当地最强大的力量;三是中央统治集团的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赤壁之战发生时间是哪一年?
1回答·1618关注
赤壁之战发生时间是在公元208年,这是一次三国时期前期以少胜多的一场战役,这次战役也代表着后期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是在东汉末年,当时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唐朝在那一年?
3回答·3999关注
安史之乱是唐代唐玄宗李隆基末年至唐代宗李豫初年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时间上是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年间。安史之乱时由当时唐代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唐代时期的内战,从历史角度上来看,这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名字由来也是和取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姓氏“安”和“史”而来,而历史中因为这次事件发生在唐代的玄宗天宝年间,所以历史中也称其为“天宝之乱”,这次事件的最终结果时唐朝获胜,但地方割据的局面开始形成。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代时期的公元755年,结束于763年
《醉打金枝》改编自哪个故事?有历史原型吗?
1回答·1822关注
《醉打金枝》,又称《汾阳富贵》、《福寿山》、《百寿图》、《打金枝》,该剧全名为《满床笏》,是晋剧著名传统作品,后来更成了徽剧、汉剧、川剧、湘剧、婺剧、滇剧、桂剧、粤剧、同州梆子、秦腔、豫剧、河北梆子、越剧、评剧、京剧的剧目。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醉打金枝》的故事有历史原型,但《醉打金枝》作品情节内容为戏剧改编。历史原型:升平公主,又称齐国昭懿公主(752年—810年),唐代宗嫡女,母为代宗的结发妻崔贵妃。永泰元年(765年—766年)七月甲午,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驸马都尉郭暧。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1回答·1152关注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赤壁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208年。
完颜亮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2回答·1049关注
完颜亮是是金朝时期的皇帝。 完颜亮,字元功,本名完颜迪古乃,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文学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母为大氏。
    完颜亮是金代时期的皇帝吧,完颜这个古代姓氏,在现代不多了大多改姓了
武则天之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3回答·2736关注
武则天后的下一个皇帝是,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是唐高宗的第七个儿子,同样也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在武则天病重的时候,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并且拥立唐中宗复辟。
赤壁之战是谁和谁之间的作战?
2回答·1952关注
赤壁之战是孙权、刘备联军和曹操军队之间的战役。
    赤壁之战,指的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是谁?
2回答·4974关注
《永乐大典》的总编纂是解缙,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礼部尚书郑赐为监修,刑部左侍郎刘季篪为副监修,又增设正、副总裁;命礼部简派官员以及四方宿儒文学之士充纂修,开馆于文渊阁,命光禄寺给以朝暮膳。参加编纂的官员前后多达三千余人。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是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的,是在明代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先后命他们编的一本古代典籍,最早叫作《文献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