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查看
潭佳李氏二修家谱 [3卷]第1本
下载PDF
收藏

人口数:10100

姓氏排名:2

热门族谱匹配度排行
李氏族谱
先人李正祥,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是十七世纪中,第一名入川的祖先;分配到泸州市泸县况场乡度岩玉合山板沧浦黄南湾。祖先入川后,带有两门妻子,一妻在泸州。字辈编排 (先人所编) 正学之世,绍大明光 培兴周代,柱极盛堂 传家道德,华国文章 (后人所编) 科教发挥,智慧有成 蜀宗长发,富裕安祥 忠孝仁义,永远自强
李氏族谱
怀化市芷江县杨公庙乡蟠龙寨村李家冲组丫吉坡
李氏家族
刚创建待完善
李氏族谱
扫一扫,手机查看
潭佳李氏二修家谱 [3卷]第1本
潭佳李氏二修家谱 [3卷]第1本
姓氏:  
堂号:  
天生堂
编修:  
李忠训,李忠舆,李忠信,李传恝,李士利
编修时间:  
页数: 42 
浏览:  
10937
散居地: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等地.
始祖:  
李晟,李唐,李用期,李民钦,李元生,李应龙,李志泰
查阅族谱
下载族谱
族谱简介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天生堂, 民国30[1941]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李忠训,字芸青,册名荫园 ; 李忠舆,字书成 ; 李忠信,字寿荣,号群贤,校名柳盛 ; 李传恝,字映庭 ; 李士利,字荷林 ; 李传华,字华峰.

始祖 : (唐) 李晟,字良器,谥忠武,封西平王. 陇西临潭县人.

谷村始祖 : (唐) 李唐,字祖尧. 晟公7世孙. 自吉水高村徙居谷村.

元潭派祖 : (宋元之际) 李用期,字伯言,行四,旧名桓. 晟公13世孙. 下分八房. 本谱为元潭四房李衎(字安善)后裔之谱.

潭府肇基始祖 : (元) 李民钦,字文思,号敬庵,行彝六. 晟公24世孙. 至正间迁宝庆邵阳,卜居潭府.

潭府一世昭祖 : (元) 李元生. 民钦公之子.

潭府二世穆祖(2世) : (元) 李应龙,字于飞,行八十三郎. 元生公之子.

应龙公生三子(3世) : 李友全,字芳洲,行甲一郎(本谱祖) ; 李友金,字清洲,行甲二郎(荣房祖) ; 李友令,行义洲,行甲三郎(会房祖).

潭佳支祖(7世) : 李志泰. 友全公之四世孙.卜居龙山之麓,名其地为潭佳.

班行 : 友景子大志原思 永定安邦兴万载 元成振士传忠孝 显祖荣宗尚佐朝 文章达宪永世泽 凤起云联德懋时 璧藻翠华春臻灿 天锡纯昌历代长 教育英才崇圣学 家齐国治庆明良.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及卷端题 : 潭佳李氏家谱

远祖 : (唐) 李晟.
浏览:4410
去祭祖
潭府肇基始祖 : (元) 李民钦,字文思,号敬庵,行彝六. 晟公24世孙. 至正间迁宝庆邵阳,卜居潭府.
浏览:1501
去祭祖
始祖(1世): (明) 李元生. 为民钦公之子.
浏览:1231
去祭祖
谷村始祖 : (唐) 李唐,字祖尧. 晟公7世孙. 自吉水高村徙居谷村.
浏览:1080
去祭祖
临澧始祖 : (明清之际) 李应龙.
浏览:993
去祭祖
泥坞桥头祖(17世) : 李志泰. 惟楚公之子.
浏览:833
去祭祖
沅潭派祖 : 李用期. 世居江西吉水谷平.
浏览:808
去祭祖
为你甄选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
文斗镇长顺坝马桑坡一带李氏寻祖,一种说法原籍:江西 系属陇西 始祖李彦贵 迁居时间:明 李氏宗亲李应都发来资料称,该枝李氏,系属陇西,起祖江西。李彦贵从涪陵黑石里(今鹤游坪)迁入彭水县桥梓乡,居土地堂大梅树,故称大梅树李氏。自彦贵入彭为始祖,已经有第十六代。字辈:彦、南、正、胜,禄、国、先、秀、丹 文光开育化 洪应世其昌 永保天心顺 宜思祖德长 居恒敦孝友 腾达学忠良 绍述仁贤盛 同宗庆显扬。该族迁往贵州、四川、广西、湖北、黔江等地的共三十多家,特别迁往贵州的居多。 追问: 是江西连江府十字高街,起祖, 二种说法导读:在黔江西北,李家营这个地方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地跨杉岭、黄溪、白石等多个乡镇。让人称奇的是,李家营的人到外面去,只要自报家门,大家都得尊重三分。这是为啥?原来,除李氏先祖奉旨选伐楠木修紫禁城、李家营抗蛮等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外,还有流传至今的李氏族训。近日,“寻源黔江”采访团经过多日的实地走访,探寻历史尘埃掩盖下的李家营这块神秘之地。 先祖奉命来武陵伐楠木 李家营这个名字的由来,应是从明朝的时候开始,当时李氏先祖李懋学迁居至彭水,族人不断发展,懋学公之孙李通带领家人迁居到今李家营一带安居乐业,如今李姓族人已有2万余人。那么当年懋学公为何要迁居彭水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大修紫禁城,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1421年5月9日这一天,永乐皇帝用近20年时间建成的三大殿,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天火。天火也许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明史》上关于这次火灾的正确记载是这样的:“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史料上的记载言简意赅,无更多笔墨。 毁于天火的大明皇宫三大殿,在永乐年间没有再进行重修。正统元年(1436),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因崇拜曾祖父朱棣,他一登上皇位就做了一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做成的事情——重修紫禁城。老家在杉岭乡,如今在城南小学教书的李绍洪经多方走访,最终在修于清朝年间的《李氏族谱》中发现,先祖懋学公便是当时奉命到武陵山一带开采楠木的人。 李懋学本是当时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麻城县知县,因父亲去世停职在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迁徙至湖广布政使司辖区内的孝感乡定居。恰逢英宗向全国征集楠木,李懋学奉命来到四川采伐楠木。楠木采伐好后,用船从乌江运出,不料途经彭水县鹿角镇小溪龙门洞时,遇江水暴涨,船被打翻,所运楠木及所有财物全都翻入乌江,被大水卷走。幸运的是李懋学因不在船上而幸免于难,然而楠木已毁,无法向皇上交差可是大罪。李懋学不敢再回老家,四处流浪到了成都。 躲难至彭水得到一门好姻缘 说来也巧,彭邑(今彭水县)举人黄松恰好在成都巡考,在考场外巧遇李懋学。黄松见李懋学虽然生活潦倒,但气度不凡。李懋学也坦城告之其遭遇。黄松说:“如今你处境危险,不如与我一道回彭邑,此地偏僻边远,山大人稀,土地无价。”于是李懋学便随黄松来到了彭邑。 在黄松的举荐下,李懋学到大户张明帮(黄松妹夫)家当教书先生,后来张明帮早逝,黄松很佩服李懋学的人品和文才,于是将妹黄万贞改嫁给李懋学为妻。张家提出:婚后长子若是男丁,必姓张,以延续张家血脉,李懋学欣然同意了张家的要求。从此,李懋学就在张家安了家。后来李懋学长子取名世远,承张姓。 记者3年前在彭水县鹿角、梅子堡一带采访时,也曾听当地人提起过,当地张姓和李姓本是一家,而且懋学公从乌江运楠木的故事更是在当地广为流传。由此可见,李懋学入蜀和在张家落户是有据可循的。 提起这段历史,后世不少人都为之感慨。就像李绍洪所言,在封建社会,女子改嫁本是难事,黄松能让其寡妹改嫁给李懋学,足见其开明,也不难看出李懋学的人品确实不错。 祖训成就李家营美名 李懋学之孙李通,曾任江西布政使司洪州府知府,年迈后告老还乡,携家人迁徙至彭水县甘棠堡(今黔江区杉岭乡林丰社区)。因此李通被称为李家营李姓开基始祖。那么李家营数百年来的美名由何而来? 有人认为是抗蛮的历史成就了李家营数百年来的美名,然而不少李姓族人认为,是李氏族训成就了李家营。据李绍洪介绍,“忠孝为本,睦邻友好;勤耕节俭,重学尚礼;严教子孙,诚实守信;遵章守纪”是李家营的族训,也可以说是族规。这种族规在他们迁徙到武陵山区的时候就有的。除了族训外,还有家训,但都着重强调后世子孙要孝父母、睦乡邻。而后人也都秉承族训,这从李氏族人至今每逢清明节,仍到通祖坟前祭奠便可看出。 “五路土司三千兵,抢劫来犯李家营……龙谢甘棠封守备,自此一方得安宁。”在李家营当地民间,这首诗广为流传,诗中形象地描绘出了明末当地人抗蛮的历史。而李家营的地名是也是因抗蛮有功得来的。 《李氏族谱》记载,李通的玄孙国字辈有十四兄弟,个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其中李国政号凤池,是当地出名的武林高手。当时湖北咸丰、利川等地的土司不服管辖,经常派兵到李家营一带抢劫扰民。有一次,李国政带领族人中的好手,与前来抢劫的3000多个土司兵大战了两天,最后用计将土司兵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土司兵不敢再来。此后,彭邑周边及甘棠堡一带的百姓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李姓族人因此声名鹊起,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李国政带领族人抗蛮有功,后来明朝政府就命他驻守彭水县米溪槽(现彭水龙射),族人李国聘被任命为甘棠堡乡赶蛮守备,地方政府把甘棠堡一带命名为“李家营”。 李家营处于凤池山的东南麓,凤池山在黔江历史上可谓赫赫有名,但鲜少有人知道凤池山的来历也是因为李姓人。相传为了寻求菩萨保佑李氏子孙兴旺发达,李家后人李凤池拜了太平山的山王菩萨为干爹,并将太平山改名为凤池山。
浏览:116906
页数:0
李氏家族
浏览:116777
页数:0
莒国李氏
浏览:117624
页数:0
李氏
浏览:119558
页数:0
谱书预览
摘自《潭佳李氏二修家谱 [3卷]第1本》
本谱共有42页,阅览1
本谱共有42页,阅览2
本谱共有42页,阅览3
本谱共有42页,阅览4
本谱共有42页,阅览5
您与当前族谱匹配度约
88.8%
会员可免费查看寻根
感谢您对族谱文化及修谱师的支持!
查阅查阅全部42页
正在为您生成PDF文件 生成时间大概需要10~30分钟左右,请稍后再试。
或者您也可以联系下方客服为您下载
族谱王官方公众号
微信号:zupu2022
全部互动({{commentTotal}})
{{item.userName}}
{{item.createAt}}
{{item.content}}
暂无互动评论
发布
尽揽千万族谱
李氏族谱博物馆
李氏族谱 0
字辈表 4
源流 8
相关始祖 李晟,李唐,李用期,李民钦,李元生,李应龙,李志泰
下载APP立即进入
99+

李氏家族圈

全网第 2 大家族
已有 10100 万位宗亲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