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以下资料,为您匹配到 900 部族谱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洪氏族谱

始祖:洪尔添

散居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

族谱页数:8

编修人:洪美美记

浏览量:100

洪氏祖谱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县
原书: 稿本, [1985]. [10]页 始祖 : 洪尔添. 散居地 : 福建省同安县; 及印尼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澄,字见清

散居地:江西省进贤县, 崇仁县等地.

族谱页数:20

编修人:洪楼贤,洪国璋,洪老贤

浏览量:0

左山洪氏九修族谱[不分卷]
会员免费阅读
江西省进贤县, 崇仁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3年九修(三大房合修). 7册 : 肖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谱含三大房祖 : 洪念一公孙辈(上族始祖)洪一公, (下族始祖)洪三公, (中族始祖)洪四公三族世系. 左山洪氏一世祖 : (宋)洪念一名澄字见清.公孙洪三公迁居进贤县各村.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左山洪氏族谱. 散居地 : 江西省进贤县, 崇仁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献逸,洪献郊,洪献祜,洪献义,洪献彖,洪献孚

散居地: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 新洲县, 团风县, 及鄂城县等地.

族谱页数:94

编修人:洪俊毅,洪贤清,洪美武,洪贤昊

浏览量:0

洪氏宗谱 [33卷]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 新洲县, 团风县, 及鄂城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炖煌堂, 1989续修(武汉市新洲县 : 长岭印刷厂). 41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洪俊毅,字金明,号文华 ; 洪贤清,字守泽 ; 洪贤昊,字国强 ; 洪美武,字守善. 远祖:共工氏. (按左传,郯子谓叔孙昭曰共工氏). 受姓祖:(东汉) 共普. 世居墩煌. 灵帝时为从官. 因宦官诏诛,普惧祸及己,乃从父偕隐改姓. 以上世有水德之功,因加水于左方而为洪,徙青州. 此为共洪据姓祖也. 鼻祖(1世):(唐) 洪昺. 源公长子. 洪氏先世居盱贻,舒城. 至昺公始迁歙县,是徽饶诸洪姓鼻祖. 轮溪始迁祖(3世):(唐) 洪延寿,即经纶公. 昺公孙. 德宗时进士. 由歙县迁婺源黄荆墩. (婺源县,原名轮溪,古名黄荆墩). 宗祖(6世):(唐) 洪玉,字世宝. 延寿公曾孙. 昭宗以输栗授宦,作监主簿,号曰监公. 自歙迁饶州乐平. 生三子,分三大派. 湖围派祖(7世):洪华. 玉公长子. 居江西乐平湖围后,又迁丰塘西. 岩前派始祖(7世):洪蔚,字公邺. 玉公次子. 迁乐平岩前. 生六子 : 洪献逸 ; 洪献郊 ; 洪献祜 ; 洪献义 ; 洪献彖 ; 洪献孚. 洪源派祖(7世):洪茂. 玉公三子. 其裔仍居江西洪源. 鄱阳始祖(13世):洪士良(邺公). 自乐平迁饶城鄱阳,以孙贵赠大夫. 邺公下派祖(16世) : (宋) 洪皓,字光弼,谥忠宣公. 彦暹公长子,居鄱阳. 建炎3年礼部尚书,使金不屈,留15年而归. 生八子 : 洪适,字景伯,号盘洲 ; 洪遵 ; 洪迈 ; 洪逖 ; 洪逊 ; 洪邈 ; 洪邃 ; 洪迅. 汤家岗始祖(1世):(明) 洪仁卿. 公授校尉. 原籍江西饶洲府乐平县洪家苑子. 于明洪武初奉朝命迁黄,占籍构宅旧洲. 明以前谱牒无存. 仁卿公下长房祖(2世) : 洪试源. 仁卿公长子,居商城百塔集. 生一子 : 洪全. 仁卿公下二房祖(2世) : 洪试瑛. 仁卿公次子,居黄冈新洲县. 生五子 : 洪海 ; 洪量 ; 洪通 ; 洪源 ; 洪国. 仁卿公下三房祖(2世) : 洪试贤. 仁卿公三子,居麻县龟峰河. 生六子 : 洪达 ; 洪清 ; 洪本 ; 洪政 ; 洪真 ; 洪继. 全公下支祖(10世) : 洪其畴. 生三子 : 洪日曜 ; 洪日新 ; 洪日昉. 系始祖仁卿公下11世孙. 其裔散居旧洲白溪畈洪廖湾, 城南畈蔡洪湾, 河南商城长竹园镇, 湖北大冶, 河南, 河北…等地. 试英公下支祖(4世):洪志先(迁湖北京山县,生三子 : 洪哲 ; 洪照 ; 洪敔) ; 洪必华,字森武(生二子 : 洪儒 ; 洪万三) ; 洪道胜. 皆系源公之子. 英山西河丛曲湾始祖(5世) : (明)洪儒. 必华公长子. 天顺年间举人. 生三子 : 洪器 ; 洪梅 ; 洪勇. 万三公下派祖(6世) : 洪谷祥. 生三子 : 洪思仁,字爱汝(龙冈始迁祖) ; 洪思义,字正汝 ; 洪思礼,字明汝. 三子均卜居黄冈县北龙冈山南三屯村. 皆系必华公孙. 阴阳两姓始祖(4世) : 洪道胜,字胜禄. 妣杨氏,生六子 : 洪潮 ; 洪热 ; 洪凤 ; 洪洁 ; 洪班 ; 洪元. 阴阳别姓(阴姓洪,阳姓杨),分顶杨家围洪,杨之嗣. 壁山始祖(4世) : 洪庆,字玄庆,又称元庆. 国公之孙. 生五子 : 洪满(壁山下分祖) ; 洪湘(失考) ; 洪湖(失考) ; 洪溁(上分祖) ; 洪洧(畈分祖). 马鞍山黄姓冲始祖(5世) : 洪济. 三房清公孙. 迁黄姓冲山庙河水库区,今属黄冈县贾庙区. 生二子 : 洪明经 ; 洪明易. 武邑始祖(5世):洪有道,字十祖. 三房清公孙. 居武邑,今鄂州华容崔家嘴铁家嘴. 公裔曾因暗飞横祸于满门,亏崔姓某公计救,曾一度改洪姓入崔氏宗谱. 河西八里湾之南始迁祖(6世) : 洪明德,号以德. 濂公次子,三房清公曾孙. 岳外考唐若文妣朱氏无嗣,以德迁住岳家唐家墩兼顶承嗣. 生五子 : 洪日升,字大成 ; 洪日昂,字大万 ; 洪日早,字大寿 ; 洪日晁,字大仁 ; 洪日晏,字大阜. 岐亭洪家墩始祖(6世) : 洪明政,号隆正. 濂公四子,三房清公曾孙. 迁居麻邑岐亭. 生五子 : 洪日丙,字九思 ; 洪日曜,字九畴 ; 洪九成 ; 洪九阶 ; 洪九重. 合族续修新派(27世起) : 干星辉玉彩 初旭炳灿恒 诗礼育英杰 清廉鼎志成. 注 : 各宗支8至26世派字繁杂各异, 详请参阅第一卷影像43-45页.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 新洲县, 团风县, 及鄂城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玉,洪华,洪蔚,洪茂,洪福七

散居地: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族谱页数:124

编修人:洪石顽...[等]譔序

浏览量:100

洪氏族谱 三十三卷首末各一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瑞堂, 民国26[1937]五修(三省堂锓). 3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0, 及卷22. 远祖 : (汉) 共勋,字正茂. 受姓祖(一世) : (汉) 共普. 勋公之子. 因避宦官仇,改共为洪姓. 宗祖(30世) : (唐) 洪玉,字世宝. 古雅公次子. 由歙徙婺源之黄荆墩. 玉公下三子 : (唐) 洪华,字公衮,行太一(居湖围) ; 洪蔚(居岩前) ; 洪茂,字公轸,行太三(居洪源). 本谱为华公派下谱系. 始迁祖 : (元明之际) 洪福七,讳昌,字九五. 夔公第三子. 由江西鄱阳迁宿松. 派祖(5世) : (明) 洪钟,字鸣远,号南湖(分上,中,下三房) ; 洪钧,字鸣重,号朴庵(分白门楼,洪家坂,朱山嘴房) ; 洪銮,字鸣和,号少庵(栗树峦房). 皆为懋堂公之子. 宗派 : 其应日自世 文学可传家 忠厚緜宗泽 诗书耀国华. 散居地 : 安徽省宿松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辉,洪诚,洪应凤,洪应祥,洪应宗,洪宗仁,洪宗原,洪宗义

散居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族谱页数:132

编修人:洪春安族长 ; 洪积全, 洪筱谿...[等]协修

浏览量:100

洪川洪氏宗谱 六卷首末各一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伦堂, 民国27[1938]. 8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部分页数模糊不清无法阅读. 始祖(1世) : (唐) 洪辉,字万光. 由宣州麻子乡徙居吴江. 生子一 : 洪延,字长春. 始迁祖(3世) : (唐) 洪诚,字伯实. 避乱携弟洪诗,字伯文,徙歙县篁墩,继迁浦口之南. 以姓配其地,名曰洪村. 诚公派下房祖(19世) : (元明之际) 洪应凤,字子升 ; 洪应祥,字伯祥 ; 洪应宗,字伯义. 皆为任乙公之子,胜七公(6世)之后. 应凤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洪宗仁,字思忠,行深四 ; 洪宗原,字原亮,行深五 ; 洪宗义,字宗亮,行深八. 皆为讨师公之子 应祥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洪文希,字仕文,行深六 ; 洪衍真,字仕真,行深十 ; 洪积德,字文达,行深七. 应宗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洪成师,字仕威,行深一. 为荣祖公长子. 行字母(21世起)似为 : 深仁昭懿 德元善之...等. 散居地 : 安徽省歙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洪氏宗谱. 版心题 : 洪川洪氏宗谱. 谱序题 : 洪川洪氏续修宗谱.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诚,洪应凤,洪应祥,洪应宗,洪宗仁,洪宗原,洪宗义,洪文希,洪衍真,洪积德,洪成师

散居地:安徽省歙县等地.

族谱页数:132

编修人:洪春安,洪积全,洪筱谿

浏览量:0

歙南洪川洪氏宗谱 [6卷首末各1卷]
会员免费阅读
安徽省歙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伦堂, 民国27[1938]. 8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部分页数模糊不清无法阅读. 始祖(1世) : (唐) 洪辉,字万光. 由宣州麻子乡徙居吴江. 生子一 : 洪延,字长春. 始迁祖(3世) : (唐) 洪诚,字伯实. 避乱携弟洪诗,字伯文,徙歙县篁墩,继迁浦口之南. 以姓配其地,名曰洪村. 诚公派下房祖(19世) : (元明之际) 洪应凤,字子升 ; 洪应祥,字伯祥 ; 洪应宗,字伯义. 皆为任乙公之子,胜七公(6世)之后. 应凤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洪宗仁,字思忠,行深四 ; 洪宗原,字原亮,行深五 ; 洪宗义,字宗亮,行深八. 皆为讨师公之子 应祥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洪文希,字仕文,行深六 ; 洪衍真,字仕真,行深十 ; 洪积德,字文达,行深七. 应宗公派下支祖(21世) : (明) 洪成师,字仕威,行深一. 为荣祖公长子. 21世起行字母似为 : 深仁昭懿 德元善之...等. 散居地 : 安徽省歙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洪氏宗谱. 版心题 : 洪川洪氏宗谱. 谱序题 : 洪川洪氏续修宗谱.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炅安

散居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族谱页数:134

编修人:洪吉炜, 洪吉祥

浏览量:100

洪氏支谱
会员免费阅读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诵芬堂辑, 清嘉庆14[1809]. 4册 : 世系表. 清塘始迁祖 : (明) 洪炅安. 清塘可能位于安徽省泾县. 散居地 : 安徽省泾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玉,洪华,洪蔚,洪茂,洪福七

散居地: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族谱页数:168

编修人:洪石顽...[等]譔序

浏览量:100

洪氏族谱 三十三卷首末各一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瑞堂, 民国26[1937]五修(三省堂锓). 3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0, 及卷22. 远祖 : (汉) 共勋,字正茂. 受姓祖(一世) : (汉) 共普. 勋公之子. 因避宦官仇,改共为洪姓. 宗祖(30世) : (唐) 洪玉,字世宝. 古雅公次子. 由歙徙婺源之黄荆墩. 玉公下三子 : (唐) 洪华,字公衮,行太一(居湖围) ; 洪蔚(居岩前) ; 洪茂,字公轸,行太三(居洪源). 本谱为华公派下谱系. 始迁祖 : (元明之际) 洪福七,讳昌,字九五. 夔公第三子. 由江西鄱阳迁宿松. 派祖(5世) : (明) 洪钟,字鸣远,号南湖(分上,中,下三房) ; 洪钧,字鸣重,号朴庵(分白门楼,洪家坂,朱山嘴房) ; 洪銮,字鸣和,号少庵(栗树峦房). 皆为懋堂公之子. 宗派 : 其应日自世 文学可传家 忠厚緜宗泽 诗书耀国华. 散居地 : 安徽省宿松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茱,洪廷坚,洪廷瑄,洪廷翊,洪廷璧,洪廷理,洪廷瑜,洪廷瑞,洪廷玑,洪廷璇,洪廷瑗,洪廷琯

散居地: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族谱页数:174

编修人:洪肇经,洪肇统,洪德斋

浏览量:0

浦阳海塘洪氏宗谱 [29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5[1936]. 32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浦阳海塘祖(1世) : (宋) 洪茱,字名缵,号衡宇. 由会稽迁浦阳海塘. 茱公下二子(2世) : (宋元之际) 洪尧民,讳燧,字季明 ; 洪舜民,讳煜,字季昭. 尧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坚,字世宝 ; 洪廷瑄 ; 洪廷翊 ; 洪廷璧 ; 洪廷理 ; 洪廷瑜,字世泽. 舜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瑞,字世祥 ; 洪廷玑 ; 洪廷璇 ; 洪廷瑗 ; 洪廷琯,字世用...等. 19世起议定行讳引 : 行 : 和义廉勤 式遵懿范 积善祥瑞 承宗绍美 奇勋宏远. 讳 : 元德永贞 孟重继祖 肇以忠信 尔其思之 奕世大昌. 表 : 惟时守道 尚儒用士 家修廷献 振兴光裕 贤哲声闻.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编目.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斌卿,洪敏,洪道宗,洪道永,洪道福,洪道寿,洪道隆,洪敦,洪应鳌,洪贤良,洪贤立,洪贤端

散居地:浙江省台州市, 黄巌县, 及乐清县等地.

族谱页数:196

编修人:洪宗良,洪维林

浏览量:0

乐邑北塘洪氏宗谱 [4卷]
会员免费阅读
浙江省台州市, 黄巌县, 及乐清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4[1908]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此谱不全. 缺卷4 (行略,祀产). 外纪ㄧ世祖 : (唐) 洪斌卿. 陕西凤翔人,周广顺元年以功迁肃州. 临海始迁祖(1世) : (宋) 洪敏,字世功,讳兴凡. 为斌卿公7世孙. 迁居临海三江. 敏公派下支祖(9世) : (宋) 洪道宗,字可源(新首房始祖) ; 洪道永,字可久(新大房始祖) ; 洪道福,字可绥(新二房始祖) ; 洪道寿,字可延(新三房始祖) ; 洪道隆,字可兴(新四房始祖). 黄邑始迁祖(1世) : (宋) 洪敦,字世勤. 籍丹阳,后居黄岩长泾. 为斌卿公7世孙. 敦公下派祖(2世) : (宋) 洪应鲸(老大房祖) ; 洪应鳌(老二房祖). 老大房应鲸公下房祖(3世) : (宋) 洪贤益(老大房派). 老二房应鳌公下房祖(3世) : (宋) 洪贤正(新大房祖) ; 洪贤良(新二房祖) ; 洪贤立(新三房祖) ; 洪贤端(新四房祖). 字行(12世起) : 择子孟仲季汝德 初叔士以光允维 宗用昌芳秀国兴 邦发其祥公永世. 注: 此谱主要记载敦公后裔记事.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二之卷端题 : 黄邑洪氏宗谱. 散居地: 浙江省台州市, 黄巌县, 及乐清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念一,洪三公,洪四公

散居地: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族谱页数:219

编修人:洪楼贤, 洪国璋,洪老贤

浏览量:100

左山洪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3年九修(三大房合修). 7册 : 肖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谱含三大房祖 : 洪念一公孙辈(上族始祖)洪一公, (下族始祖)洪三公, (中族始祖)洪四公三族世系. 左山洪氏一世祖 : (宋)洪念一名澄字见清.公孙洪三公迁居进贤县各村.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左山洪氏族谱. 散居地 : 江西省进贤县, 崇仁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茱,洪廷坚,洪廷瑄,洪廷翊,洪廷璧,洪廷理,洪廷瑜,洪廷瑞,洪廷玑,洪廷璇,洪廷瑗,洪廷琯

散居地: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族谱页数:254

编修人:洪肇经,洪肇统,洪德斋

浏览量:0

浦阳海塘洪氏宗谱 [29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5[1936]. 32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浦阳海塘祖(1世) : (宋) 洪茱,字名缵,号衡宇. 由会稽迁浦阳海塘. 茱公下二子(2世) : (宋元之际) 洪尧民,讳燧,字季明 ; 洪舜民,讳煜,字季昭. 尧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坚,字世宝 ; 洪廷瑄 ; 洪廷翊 ; 洪廷璧 ; 洪廷理 ; 洪廷瑜,字世泽. 舜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瑞,字世祥 ; 洪廷玑 ; 洪廷璇 ; 洪廷瑗 ; 洪廷琯,字世用...等. 19世起议定行讳引 : 行 : 和义廉勤 式遵懿范 积善祥瑞 承宗绍美 奇勋宏远. 讳 : 元德永贞 孟重继祖 肇以忠信 尔其思之 奕世大昌. 表 : 惟时守道 尚儒用士 家修廷献 振兴光裕 贤哲声闻.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编目.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炅安

散居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族谱页数:285

编修人:洪吉炜, 洪吉祥

浏览量:100

洪氏支谱
会员免费阅读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诵芬堂辑, 清嘉庆14[1809]. 4册 : 世系表. 清塘始迁祖 : (明) 洪炅安. 清塘可能位于安徽省泾县. 散居地 : 安徽省泾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茱,洪廷坚,洪廷瑄,洪廷翊,洪廷璧,洪廷理,洪廷瑜,洪廷瑞,洪廷玑,洪廷璇,洪廷瑗,洪廷琯

散居地: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族谱页数:286

编修人:洪肇经,洪肇统,洪德斋

浏览量:0

浦阳海塘洪氏宗谱 [29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5[1936]. 32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浦阳海塘祖(1世) : (宋) 洪茱,字名缵,号衡宇. 由会稽迁浦阳海塘. 茱公下二子(2世) : (宋元之际) 洪尧民,讳燧,字季明 ; 洪舜民,讳煜,字季昭. 尧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坚,字世宝 ; 洪廷瑄 ; 洪廷翊 ; 洪廷璧 ; 洪廷理 ; 洪廷瑜,字世泽. 舜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瑞,字世祥 ; 洪廷玑 ; 洪廷璇 ; 洪廷瑗 ; 洪廷琯,字世用...等. 19世起议定行讳引 : 行 : 和义廉勤 式遵懿范 积善祥瑞 承宗绍美 奇勋宏远. 讳 : 元德永贞 孟重继祖 肇以忠信 尔其思之 奕世大昌. 表 : 惟时守道 尚儒用士 家修廷献 振兴光裕 贤哲声闻.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编目.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茱,洪廷坚,洪廷瑄,洪廷翊,洪廷璧,洪廷理,洪廷瑜,洪廷瑞,洪廷玑,洪廷璇,洪廷瑗,洪廷琯

散居地: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族谱页数:314

编修人:洪肇经,洪肇统,洪德斋

浏览量:0

浦阳海塘洪氏宗谱 [29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25[1936]. 32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浦阳海塘祖(1世) : (宋) 洪茱,字名缵,号衡宇. 由会稽迁浦阳海塘. 茱公下二子(2世) : (宋元之际) 洪尧民,讳燧,字季明 ; 洪舜民,讳煜,字季昭. 尧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坚,字世宝 ; 洪廷瑄 ; 洪廷翊 ; 洪廷璧 ; 洪廷理 ; 洪廷瑜,字世泽. 舜民公派下房祖(5世) : (元) 洪廷瑞,字世祥 ; 洪廷玑 ; 洪廷璇 ; 洪廷瑗 ; 洪廷琯,字世用...等. 19世起议定行讳引 : 行 : 和义廉勤 式遵懿范 积善祥瑞 承宗绍美 奇勋宏远. 讳 : 元德永贞 孟重继祖 肇以忠信 尔其思之 奕世大昌. 表 : 惟时守道 尚儒用士 家修廷献 振兴光裕 贤哲声闻.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编目.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玉

散居地: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族谱页数:324

编修人:(清)洪在川...[等]赞修

浏览量:100

洪氏宗富公谱
会员免费阅读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16[1811]. 存2册. 注 : 资料不全. 仅存摄2册. 收藏所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唐) 洪玉,字世宝,号监公. 散居地 : 江西省乐平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士会,洪仁璲,洪旋山,洪和苍,洪昆山,洪存政

散居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台湾省南投县

族谱页数:463

编修人:洪敏麟总编 ; 洪清泉, 洪锡专, 洪英圣协编

浏览量:100

洪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台湾省南投县
原书: 南投县 : 重修洪氏族谱编辑委员会, 1994(台中市 : 信成文具印刷承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源流 : 垂公. 勾龙之子,神农之后. 佐唐虞,官为共工,国于共城(今河南辉县),以为氏. 至汉季,子孙避仇于益水,改姓为洪. 居沙州之炖煌. 远祖 : 洪士会. 自炖煌迁吴. 始祖 : (宋) 洪仁璲,讳麟,号介疗. 仁璲为其字. 祥符间进士,汴京左卫录事参军转承事郎,大理寺评. 前兴元年调知长泰. 四大房祖(19世) : 洪旋山 ; 洪和苍 ; 洪昆山 ; 洪存政. 皆为三派公之子. 此谱所含派祖 : 洪和苍,名宁,字存省,谥考盘(19世) ; 洪性植,讳咸官,字毛蟹(25世) ; 洪阳明,讳朝,号且光(26世) ; 洪志忠,讳穆(26世). 渡台祖 : (清) 洪秉正,讳祖. 阳明公第三子. 嘉庆十五年由漳浦举家渡台. 另渡台祖 : 洪育德,讳养. 志忠公第三子,由漳州漳浦县渡台. 散居地 : 福建省漳浦县; 台湾省南投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经纶,洪俊

散居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族谱页数:858

编修人:(清)洪定渭编辑

浏览量:100

王充东源洪氏宗谱 [10卷](别名: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
会员免费阅读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21[1756]刻本. 8册 : 世系表. 官源始祖 : (唐) 洪经纶,字汝仁. 始迁祖 : (宋) 洪俊,字登云. 散居地 : 安徽省歙县等地. 封面题及版心题 : 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经纶,洪俊

散居地:安徽省歙县等地.

族谱页数:1173

编修人:洪定渭

浏览量:0

歙西王充东源洪氏宗谱 [13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安徽省歙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敏怀堂, 民国26[1937].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始祖 : (唐) 洪经纶,字汝仁. 歙州始迁祖 : 洪俊. 散居地 : 安徽省歙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氏族谱

始祖:洪皓,洪宗三,洪钫,洪有瑞

散居地: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族谱页数:3140

编修人:洪大本,洪嘉桂

浏览量:0

余姚洪氏宗谱 [10卷,首1卷,贻编1卷,附编1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续古堂, 清光绪29[1903]. 9册 : 插图, 世系表.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鄱阳始祖 : 洪皓,字光弼,(宋谥忠宣). 角东始祖 : 洪宗三. 迁姚始祖 : 洪钫,字声远 ; 洪有瑞,字明远. 散居地 : 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查看详情
洪姓氏族族谱概况
更多洪姓知识>>

姓氏排名:第103位。位于万姓之后,庞姓之前。

人口数约:260

洪姓鼎盛于闽、粤、台。唐朝长安人洪扈迁居福建仙游;宋朝庆历年间又有洪忠去福建;传至洪浩之孙迁居广东。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以及妹妹洪宣娇、兄长洪仁达、洪仁发,亲属洪仁政、洪全福、洪和元,儿子洪天贵福,都是广东花县人。起义失败后,纷纷逃至南洋、美国。
洪氏寻根
小脚趾甲长成两瓣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
小脚趾甲长成两瓣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的小脚趾甲中间有一条缝,将趾甲分为两瓣,小编也是,从小妈妈就告诉我,我们的祖先是山西大槐树底下迁过来的,所以我们都有这个特征,也是为了方便确认身份,寻根问祖。那么,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很多老人都在口口相传这件事?山西洪洞大槐树人口迁移这件事要从明初的一次人口大迁徙说起,元末明初,中原大地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而山西则截然相反,由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反而避免了战乱的侵袭,加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故百姓急剧增多。为了人口的平衡发展,朱元璋开始下令将山西的人口迁徙到中原各地。这次人口大迁徙历时50年,涉及1230个姓氏,总移民人数超百万。小脚趾甲被砍传说据说在政令下达时,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家乡,于是政府就让他们在一棵大槐树下集合,说是可以拿到不用迁徙的证明,很多人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官兵把他们围了起来,手脚都被绑住,强制押运他们前往迁徙地,为了防止他...
洪水让我们敬畏大自然,那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洪水灾害记载吗?
洪水让我们敬畏大自然,那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洪水灾害记载吗?
汶川洪水(大约公元前2300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洪水灾害之一。据《尚书·大禹谟》记载,当时洪水泛滥,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大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成功治理了洪水,被封为“大禹”,成为中国古代治水的典范。隋唐朝时期的洪水:隋唐时期,中国的洪水问题较为突出。隋朝时期,山东、河南一带发生了几次特大的水灾,加剧了隋朝的崩溃。唐朝时期,长安、洛阳等地多次遭受洪灾,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明清时期的洪水:明代江南地区的水灾最为严重。1472年,江苏扬州、苏州与浙江杭州、绍兴等地遭受暴雨,导致数万人死亡。在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发生洪水,造成严重的损失。清代黄河决溢造成的洪水也相当严重,频繁引发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现代中国的大洪水:20世纪初和中叶,中国发生了数次大洪水。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31年的洪水,江淮地区遭受特大洪水,造成数万人死亡和...
民间传说:赵氏家族曾在洪洞大槐树砸锅分家
民间传说:赵氏家族曾在洪洞大槐树砸锅分家
相传,在明代洪洞县,有一个姓赵的大家族。该家族人口众多,生活富裕,拥有大量财产和土地。聚会当天,赵家人将大锅挂在大槐树的树枝上,准备煮一锅大鱼大肉以及各种美食。然而,当锅中的水烧开时,树枝无法承受锅的重量,大槐树的枝条断裂,整个锅砸落在地上,食物也散落一地。家族成员们看到这一幕,顿时愣住了,随之爆发了争吵。由于家族成员太多,每个人都想分一份食物。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家族无奈决定进行分家,各自过各自的生活。据说这次事件后,赵家族分裂成了很多个小家族,逐渐散居在附近的村庄和乡镇。最终形成了多个小家族,各自分散居住,过上了分家的生活。这个故事被称为洪洞大槐树砸锅分家,成为当地的一个传说,也使得大槐树成为了洪洞县的象征之一。
古代怎么解决街道洪水的问题?你知道吗?
古代怎么解决街道洪水的问题?你知道吗?
近日,我国多地降雨量骤增,暴雨或特大暴雨造成街道积水,有的地区积水已经淹到了二楼。最近还有一个报道称一女子发现家中的马桶变成了喷泉。但是因为街道积水,这个问题暂时也得不到解决。暴雨导致的积水给我们的生活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那古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街道积水问题吗?跟着小谱来看看吧。图源网络在唐朝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三月份,唐高宗李治御制大慈恩寺碑文,并差礼部尚书许敬宗遣使送碑文给唐三藏法师。但是因为暴雨导致的街道积水影响了这次声势浩大的活动。唐朝长安连续下大雨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所以唐朝还是具备效果比较好的排水系统的。隋唐长安城,是宇文恺在吸收汉魏都城建设经验基础上,“创制规模”,宇文恺在长安城的选址、设计方面,也遵循了管子的思想:离水源的距离既不会影响居民用水,也不易引发洪涝问题。图源网络宇文恺在规划长安城时,依据地势,采取了东南高、西北低的建筑布局,这样一来,雨水便会顺着地势往地处流去...
湖南怀化一整栋楼被洪水冲走,历史上哪次洪灾最严重?
湖南怀化一整栋楼被洪水冲走,历史上哪次洪灾最严重?
连日以来,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湖南怀化有一栋两层的楼房在肆虐的洪水中被直接冲走了,而且沿途撞到了多栋房屋,从而引发了连续坍塌,其实每一年我们都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洪水”就是其中一种,并且“洪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历史上哪次洪灾最严重?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我国“洪灾”发生也是比较频繁的,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这两千多年间中国共发生了1029次水灾,平均下来就是每两年一次。而早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阶段,中原地区就有发生过一次特大的洪水灾祸,其中大禹治水就是讲述的这个时候的故事,虽然在这个故事里并没有讲述洪水的具体事情,但是我们从他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这场洪水是非常严重了。图源自网络此外,还有一些历史记载,也讲到在长江曾经就多次出现过洪涝灾害,从汉初年到清末的两千多年间,一共发生过两百多次较大...
更多分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