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以下资料,为您匹配到 3518 部族谱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罗氏族谱

始祖:罗长卿

散居地: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

族谱页数:0

浏览量:0

罗氏族普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
罗长卿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普宁县

族谱页数:9

编修人:罗道嘉录

浏览量:100

普寧南徑羅氏族譜 : 1冊(14頁), 1891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中国, 广东省, 普宁县
始祖 : (明) 罗十三郎 普宁南径始迁祖 : (清) 罗吁岩 散居地 : 广东省普宁县等地 原书: 写本, 清道光17[1891]. 1册(14面) : 世系表.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太保

散居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

族谱页数:9

浏览量:0

贵州惠水落木桥罗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
贵州省惠水县落木桥罗氏家谱 作者:罗朝宽http://www.luos.org 木本水源  落木桥记 公元一九六二年元月 罗氏合族参订 前清光绪乙巳年科定番学文庠年八十六杨孔音代譔 【说明】   惠水县羡塘镇落木桥罗氏家谱《木水水源 落木桥记》为雅水镇抵麻社区冗把寨下院罗小晗家珍藏,首页写明是一九六二年编修。该谱为冗把罗正贵等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落木桥得来的抄本。他们自认冗把等寨先祖是从落木桥迁居。该藏本只有明代的家世记述,无清代至民国的家世记述,很可能是一本未抄录完全的残本。   为方便当代人阅读与传播,我将其制成电子版,并初步做断句、校对的工作。对此,严格原文全录,除了按照现代汉语行文标准添加标点符号外,一字不漏,一字不添。其中,()里的文字是原文的批注(未知何人所作),〔〕里的文字是很明显的错字或漏字,[]里的文字则是用按语的方式进行初步考释。此外,还按家谱内容,为方便今人理解,将其分为《豫章堂记》、《一记》、《续修谱叙》、《罗氏流源》和《本宗》五章,为尽量保持原文风貌,未标章节序号。   本家谱除了朱元璋军进驻贵州解放云南(认为是“洪武二年己酉岁腊月下旬进黔疆”)及其它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略有出错以外,内容上与官方记载极其吻合,尤其是甲子纪年很准确;令人赞赏的是,还能准确说出明代贵州高官如傅有德、方瑛、汪藻、邓挺赞等人的姓名及其相关历史事件,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在本土的延伸等。在民间家谱中,能如此准确掌握官方史料,实属不易,可见代譔者杨孔音先生是有所本的,其记述的明代落木桥罗氏家族史料基本是可信的。但是,不得不严重指出,本家谱中的《罗氏流源》有关豫章罗氏家族的世系撰写是很敷衍的,在此暂不多论。   总之,本家谱只记述落木桥寨上院、中院、下院罗氏三宗支,自明代初期的洪武年间到明代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共十一代家世传承的粗略线条,毫无零星半点跟今天居住在雅水镇抵麻社区的大牛场、摆亚、冗把罗氏有关。此外,落木桥罗氏是否真是江西豫章罗氏后裔?从该家谱行文中是很容易发现其嫁接痕迹的。得到此家谱后,又增添了“黔南布依族的汉式家谱是嫁接江西罗氏而成”的新证据。 ●【豫章堂记】   重修谱吟 合谱重修古至今,寻源揣本费愚心。 丝抽乙乙推敲暨,系振庚庚理究深。 前代既留明似玉,后代当看贵如金。 此书不是平常物,祖德宗功在内吟。   (后人宜郑重之,宜珍藏之。)   修谱时吟 公元一九六二年 合族具行记祖先。 传与后人知历代,宗支百代晓根源。   记来历 元从起祖自明朝,龙武军中服务劳。 吉水来源安此里,黔山落点木成桥。 四维绿树春常在,三干苍峦秀亦高。 一记江西为籍贯,传家百代已云遥。   又吟 罗氏根茎出豫章,吉安吉水发源长。 祖派吴阜来历远,宗支黔地永传芳。 朝重国文开世应,成光明德正荣昌。 天星主照仁安宅,福禄崇申万代阳。   (此一首内含有字派,亦可以遵从,亦可以随后人用。)   又一回文 前连后接谱新篇,记录同宗共祖先。 天应大明光远照,宣传世代历坤干。 ●【一记】   祖籍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   始祖罗太保,讳元吉,有子三人,于元末明初进义从龙武军。   1曰罗信……初任刁斗炊烟士,为抵哨、董照、旁来之祖。   2曰罗传……初任号令传宣士,为我拉球、三朝、落木桥之祖。   3曰罗伽……初任斧斤樵采士,为木内、风坡之祖。   【朝宽按:在我所见的黔南地区布依族家谱中,明确肯定自己的始祖是元末时代的人,极其少见,此可当成黔南布依族家族分支与村寨始建时间的标杆之一。至少我们可以据此记载知道,董照一槽几个寨子和三朝(今王佑镇)的部分布依族罗氏定居时间是在元末。此外,本家谱代譔者杨孔音先生在此所写的三位始迁祖的“官职”,用今天的白话来说分别是:炊事员、号令兵、砍柴工。】   我落木桥顶宗之祖   从罗传公,传公生罗先公,先公生罗公,罗公生罗重公,重公生罗国公,国公生罗文公,文公生罗世公,世公生罗应公,应公生罗成公,成公生罗光公,光公生子五人:1明玉,2明金,3明珍,4明珠,5明宝。   以上是明朝时人。   【朝宽按:此段记载落木桥先祖在明代(公元1368-1664)的296年里共有11代人,每代相隔26.9年,与我国史学界公认人类世代相距常数为25年略高。因布依族传统上比汉族晚婚晚育,故此数据更加符合布依族的历史文化实际。】 ●【续修谱叙】   言念木本水源弥深,追远之绪,世经人维,恪循继序之思。今修谱以相承,传宗支之有据,合历代以相连,接宗支于有序。即年湮代远,大家易记其宗;虽世易时移,合族尚知其祖。故宗图为重要之书,族谱亦非轻之物,不得不续修以着根源也。兹者上拟议增修,着天伦之有序,述人纪之无淆。今我既为显显之人,须念明明之祖。是以,居今稽古不忘数典之仪,维从明及清,应效尊亲之义。图修简碟,留后为征。此序。   时维   公元一九六二年 罗光电 光文 光宣 光恒 光腊 光灿 光林 光辉00000000 光禄 光清 明章 明照 明罡 德恩 议订00000000000 罗光发 光万 光年 光才 参订000000000000000   重叙   夫谱者,所以纪世系,记祖名,理班辈,叙源流,言出处,稽来历,别异同,分支派,记顶宗。一代传一代,节节分明。几世几班,层层不乱,方为有纪有伦,才算知前知后,他时问祖寻宗才不致违根之诮,异日摸楞数典方可免忘宗之讥。原来人道出于天而不可易,根基出于祖而不可忘,故宜修谱以志之,宜修碟以存之。   此序   又叙   木从同形,各有根本;人虽同姓,各有祖宗;自遵祖籍,各记宗支;顶祖承宗,各崇祀典;香烟百代,礼乐万年。 寨老罗成吉公参阅000000000 家长罗光宣校订0000000000 世谊杨孔音代笔书譔00000000   【朝宽按:本谱譔、阅、订三步分工明确,任务清楚,责任分明,编写组织相当规范,可堪后世借鉴。作为“世谊”,本谱代譔杨孔音先生应当是三里一带杨氏。本谱封面落款“前清光绪乙巳年科定番学文庠年八十六”,表明杨先生于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生,光绪乙巳(1905年)于番禺州学就读,代譔本谱时(1962年)已是86高龄。先生有一定的旧学功底。】 ●【罗氏流源】   祖派出自轩辕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之后裔。传商朝之末,附入黄飞虎之麾下。及至周武王有天下,封功臣于各国,遂封高阳氏之后裔于罗国,子孙因以国为氏。传十余世至春秋时,楚武王伐罗,子孙逃出,不忘祖国,即以罗字为姓。及至战国之时,周朝之末秦始之时,有长沙郡都督罗公讳君用,王命修筑城于都江。都城成之后,罗公以豫章木植于城沟,以护江城,以此纪功。故罗氏入豫章郡此也。罗君用公,字德夫,号豫章,封为豫章侯。娶妻朱氏,生子一人曰珠熹,出士。西汉高祖及惠帝年间,授为理粟内使。娶妻童氏,生六子:1圣德,2圣人,3圣义,4圣礼,5圣智,6圣信。   此圣字辈分为六大房,仕于西汉。   传至第五字辈有   罗用普公,居柏林村(村在江西南昌府),建设五宗祠。此后记。   罗珠熹公,室人童氏生六子(记在前面)。   长子圣德生应从,应从生实用,实用生五子:金钰、金铨、金玲、金龙、金今。   此金字辈分成五支,仕于西汉。   金钰公生子,又有五人,一曰普,2曰春,3曰晟,4曰明,5曰昱。   长子罗用普住居柏林(是地名),建设无宗祠(在江西柏林村)。此用普公修成祠后又修族谱。   普又添言于旁为谱字,刻其名用谱(于石碑)。   谱公之室人赵氏生子成饷,成饷生子彦进,彦进生子显武。   显武公,字伯启,是汉光武帝时人(是君用公之八代孙)。   伯启公授浙江杭州总督,升授护国将军,加授武显将军。此显武公生逢王莽篡汉之时,公常愤怒不平,幸遇冯异、耿命等二十七将闹于昆阳,欲扶汉室。显武公即往,合二十七将,即成二十八将恭扶汉光武帝,诛灭王莽大新灭矣。汉室复兴,遂为东汉。   封显武公为武显将军护国。   公娶有二十三妻同室。俱系和谐贤淑,善事翁姑。天神佑之,正次室生二十八子,庶妾室生二十子,共四十八子。正次室生之子以二十八宿取名,庶妾室生之子另以各样字取名。   又记录显武公之二十三妻姓氏于左:1金,2李,3吴,4钱,5汪,6徐,7卜,8伍,9万,10杨,11孙,12余,13顾,14柏,15林,16葛,17胥。有六个未详。   记录显武公以二十八宿取子之名于左:   1、罗角,又名正,号金魁,妻童氏,住居江西南昌府;   2、罗元〔亢〕,妻袁氏,分入江西抚州府临川县;   3、罗氏〔氐〕,妻宋氏,分入江西南昌府丰城县;   4、罗房,妻李氏,分入湖广辰州府;   5、罗心,妻吕氏,分入江西鄱阳县;   6、罗尾,妻金氏,分入河南开封府;   7、罗箕,妻李氏,分入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先由吉安府发展后分到吉水县);   8、罗斗,妻潘氏,分入江西临江府;   9、罗牛,妻孙氏,分入云南省;   10、罗女,妻宋氏,分入河南省;   11、罗虚,妻杨氏,分入湖南宝庆府;   12、罗危,妻宋氏,分入湖南衡州府;   13、罗室,妻宋氏,分入江西九江府;   14、罗壁,妻袁氏,分入湖广岳州府;   15、罗奎,妻梁氏,分入湖南宝庆府邵阳县;   16、罗娄,妻童氏,分入湖广黄州府;   17、罗胃,妻宋氏,分入陕西西安府;   18、罗昂,妻解氏,分入湖南长沙府长沙县;   19、罗毕,妻胡氏,分入福建省福州府;   20、罗觜,妻同氏,分入广西省泗城县;   21、罗参,妻童氏,分入湖南长沙府湘潭县;   22、罗艹〔井〕,妻于氏,分入广东云南连界处(不与云南,愚按:广东省连界口有逛连界);   23、罗鬼,又名罗魁,娶妻司氏,分入山西太原府;   24、罗柳,妻赵氏,分入山东济南府;   25、罗星,又名罗光,妻贡氏,分入江南江宁府;   26、罗张,娶妻邵氏,分入山东兖州府;   27、罗翼,妻袁氏,分入湖广郧阳府;   28、罗轸,妻胡氏,分入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以上二十八人用二十八宿为名者,何也?因显武公同二十八将匡扶汉室复兴有功,应运而生子,故以二十八宿为名。   又记录庶妾所生之子二十八人于左:   1、罗德,葛氏,住居柏林,是长房,后头分支悉由此分示。   2、罗龙,喻〔俞〕氏,分住江西吉安府;   3、罗耀,童氏,住居江西饶州府;   4、罗相,钭氏,住居江西南昌府;   5、罗权,童氏,住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   6、罗枸,妻符氏,住江西;   7、罗梳,妻郜氏,住江西;   8、罗生,妻柏氏,住江西;   9、罗提,妻索氏,住江西;   10、罗元,妻贠氏,住江西;   11、罗根,妻疋氏,住江西;   12、罗会,妻双氏,住江西;   13、罗沼,妻劳氏,住江西;   14、罗春,妻覃氏,住江西;   15、罗桱,妻幸氏,住江西;   16、罗松,妻边氏,住江西;   17、罗柏,妻文氏,住江西;   18、罗懋,妻晏氏,住江西;   19、罗连,妻申氏,住江西;   20、罗明,妻舒氏,住江西。   (此二十房悉由江西发展发派,分散于各属。有五房分入顺天府,又有五房分入兰州府;有二房分入浙江杭州,有八房分入四川、贵州。但凡豫章郡罗氏来黔,悉是江西籍贯分支各处,有入云南,难以毕书。)   以上二十房人氏录毕。   又录二十八支字派,胪列于左:   1派:朝通海凤,丹世文尚,国美洪昌,仁兴正永,贞元应会;   2派:懋万海通风,兴世文尚光,美远洪昌秀,祠武嗣君王;   3派:圣世洪日升,金祯万长明,应远相宗庆,兴王佑朝廷;   4派:福寿成仙泽,在正明兴旺,洪文光尚国,荣禄世德长;   5派:文仁洪大德,世芝永光宗;   6派:士大显恩凤,廷尚嘉万芝;   7派:先朝重国文,世应成光明;   8派:朝鼎兴文,永其应登,万世洪芳;   9派:应国万成良,思相永天长;   10派:应世盛金登,洪开学大成;   11派:天文世代远,地理万载长;   12派:朝廷金祖玉,国正显公乡;   13派:国登万应天文兴,世德洪开学大成;   14派:朝廷国玉先,世袭大应天,文明光宗耀,永享福寿全;   15派:盛应祖宗庆,世玉尚美光,兴旺佐朝廷,克永登半成;   16派:邦碧思永远,公祖应廷才,正国尚金伟,安民广茂田;   17派:天万金与文,学才礼义全,持微光远智,公祖应流廷;   18派: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19派:正明兴旺洪昌远,仁义礼智世泽长;   20派:贵文善天仲,士久永昌隆,荣华茂盛宗,正万长明;   21派:应正天思微,世华永太宗;   22派:文丹洪世大光明,国正朝登永其昌;   23派:天开文运,积德永昌;   24派:国正顺天心,万代文武兴;   25派:应世文廷,腾蛟起凤,显武登仁;   26派:正国应天星,启世焕文明;   27派:国正家齐,仁安吉庆,泰运洪兴;   28派:朝廷应国,文经世德,家中永照。   二十八派,是吉派,于此录毕。   1派:圣应实君用,成彦伯公叔,以芝懋宪光,秉兴克永福,享运会时来,贤嗣叙昭穆,富有本日新,德叶世帝禄。   【朝宽按:此字派为全国罗氏最盛行的原初字派。】   以上具系江西豫章郡之流派。附录四十八房弟兄,因避难逃散云诗一首:   急时分散吟 平地干戈闹汝哇,黄兵赶散各天涯。 麻胡太子麒麟种,永合綦南丹桂花。 一家改作几百户,同族分为数万家。 急难忙中吟俚句,他时也好问根芽。 那人记得诗八句,五百年前是一家。   【朝宽按:此首诗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常见姓氏的家谱中被采用。】   此诗见在通州上坝之吉谱中,所载同宗悉以为证。今细阅彼古谱中记载不一,或说是汉朝王莽篡汉之时,为因我罗姓不从,王莽追赶,罗族弟兄急中而作;或云在唐朝僖宗干〔符〕年间,黄巢兵乱之时,罗族避患分散而吟,未知孰是。愚按:诗词言“黄兵赶散”一句,还是避黄巢之时所吟也。又见其诗末句云“五百年前是一家”之词,本要由唐末倒推到汉朝中方有五百年。唐僖宗干〔符〕年间黄巢为乱之,故举凡通都大色〔邑〕世族名家,莫不畏威而远徙边隅,莫不避凶而逃归荒境。人之不幸,生逢乱世之秋,时临既亟,难免流离转徙,迁移无凭无定,盈虚消长有化有生,聚散各知,异同自晓。   我罗氏族于泰汉以前,多聚居于西北,及晋唐而后多散处于东南。或因避患而择居,或为经商而就处。惟我布衣之族,只为从军而来南。沐上恩锡〔赐〕居此境,迄今五六百年。生于斯,聚于斯,星罗碁〔棋〕布于黔疆,绣错云连于定〔番〕境,自知祖籍,各记来源。   【朝宽按:本谱叙述江西罗氏(汉族)来源,除豫章罗珠熹及其前后的主干材料有所本以外,其它几乎是凭空杜撰的,尤其是以二十八宿来命名的罗氏世系材料,杜撰得十分明显,世上没有一本罗氏(汉族)族谱是这样记述的。】 ●【本宗】   遵照坟山古碑碣录   【朝宽按:这句话很重要,表明本谱编写,落木桥罗氏各代先祖是根据“坟山古碑”镌刻的材料撰写的,材料有实可依,依据可靠。】   祖籍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始祖罗太保,讳元吉,系元朝天历年间(朝宽按:元代天历年间只有三年:1329己巳至1330庚午)生长人氏。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甲午科试中洪都武举。于元末明初,恭逢大明圣主高皇帝即位,于南京诏〔招〕募贤豪并招忠勇开拓西南,合将四〔西〕出。于时,吉--公率其子三人:信--传--伽进义从龙武军副将军周德兴麾下,奉命为清道先行。队伍由广西诸路开辟。诸路既平,于洪武二年己酉岁腊月下旬进黔疆(进黔时从杨威将军,由山路而进,实属艰难);第三年庚戌平定顺元诸路(顺元路即今惠水、长顺也。即平伐、掌布、姑卢等处也,合于平越);第四年辛亥平定百万岩〔砦〕等处;第五年壬子岁与三路大军会合,开辟黑羊大箐;第六年癸丑岁开辟云南,诸路悉平;第七年甲寅岁,龙武大军转军御北。不数年,云南复叛。及至洪武十三年庚申岁,朝廷调北征南。   【朝宽按:一、中国武举始于唐代,但在元代却废了。到明代创制是早,但一直没有制度性地建设,实施也是晚明的事,整个明代获武举名号的也就寥寥数人而已。本谱记载罗太保“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甲午科试中洪都武举”,即公元1354年获武举,为元代武举。事实是,元代没有实行武举科考,故罗太保不可能获得元代武举名号。明初洪武朱元璋尽管下令设文、武科取士,但整个洪武年间也没有举行过武举科考。因此,罗太保在元代或明代都没有机会参加武举科考,他不可能有武举身份。二、周德兴,确有其人,为明朝开国将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其与本谱记载的主要经历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和杨璟、张彬一起征讨广西。洪武五年(1372年)元月,率领赵庸、左君弼出师南宁,讨伐湖南、广西少数民族,但没有到过贵州。三、朱元璋派兵取云南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三年(1370年)是诏谕八番。四、郭子章《黔记》:“五年春……城贵州(都司马烨建……)”,贵州城即本地人称的黑羊大箐--今贵阳,贵州城实际是元代大德九年即公元1305年建)。五、洪武年间今贵州平叛反复,事件繁多,本谱记载事件发生时间有误可以理解。】   是年只因在北之大将军来不及,即先命在朝廷之将先来。洪武皇帝钦命颍川侯(朝宽按:傅有德,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统兵先至,又命大将毛伯温统兵后至(朝宽按:毛氏生卒时间为1482-1545,江西吉水县人。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第后才步入官场,从未统兵到过贵州)。皇帝命毛伯温之时吟有诗一首: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龟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大﹝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朝宽按:该诗原录入《千家诗》中,是明世宗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命毛氏征讨安南国(今越南)时吟赠的。嘉靖十九年(1540年)毛伯温到达广西后,召集总督张经,总兵官、安远侯柳珣,参政翁万达、张岳等商定,征调两广、福建、湖广狼土官兵共十二万五千多人,从三路挺进安南,并以两支奇军作为声援。又传令云南巡抚汪文盛率兵驻扎莲花滩,分三路进军安南。】   此一役,罗信、罗传、罗伽三人奉命从颍川侯先来到黔阳【朝宽按:当为今湖南怀化地区的黔阳】。传公又奉命运粮到军中,又护运军粮到乌蒙乌撒等处(乌蒙今之毕节,乌撒今之威宁)。又从颍川侯平征阿机(事因马迪系马乃之子为乱,被温城土府追击,即逃到机)。机纠四十八寨为乱,抢到高征史之马数十匹之〔多〕,杀从人数十命,故上命征之。   【朝宽按:此处记载“平征阿机……”一事,据郭子章《黔记》的记载,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普安府(今盘县)土知府(彝族)普旦联合另一个彝族首领阿资(云南越州土知州)策动下属马乃营的营长联合叛乱,攻陷普安府城……】   本族三院顶宗   二世祖罗传公,系洪武、建文、永乐时人。于洪武十三年庚申朝廷调北征南,上命颍川侯统兵至黔。传公应役运送粮草到军中,又送到乌蒙、乌撒(毕节、威宁)等处。公又子二人:(1)先、(2)后。   三世祖罗先公,系永乐、洪熙、宣德时人。于洪武十四年辛酉岁秋九月征南,三帅至黔,饬各土送粮。先公奉土司命送粮草到军中,纪功在〔簿〕。公又子三人:(1)朝荣、(2)朝贵、(3)朝富。洪武十七年壬子〔甲子〕转军。蒙上悯念功劳,锡〔赐〕予旗锣执事。为世纪念。   【朝宽按:值得关注是文中“先公奉土司命送粮草到军中”一句所包含的信息,三世祖为南征大军运送粮草是受土司命令,而非南征大军的命令,表明罗氏本来就是土司管辖的土著,而非江西人氏。整个明代,土司只能管制其下辖土民,省外来的军人、屯民等都无权管制,岂能命令他们服役?】   四世祖弟兄三人。   罗朝荣公,系明洪熙、宣德、正统、天顺时人。于大明〔天〕顺元年丁丑春二月平蛮将军方瑛至黔,饬各土官民运送军粮兼引道。此次荣公服务有功。公有子五人:(1)重明、(2)重顺、(3)重同、(4)重宗、(5)重永。   【朝宽按:郭子章《黔记》记载方瑛任副总兵讨贵州苗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而不是之后的天顺元年(1457年)。】   (1)重明公;   (2)重顺公;   (3)重同公;   (4)重宗公;   (5)重永公。   〔五〕世祖雁序五人。   罗重明公,系景泰、天顺、成化时人。于大明宪宗成化十年甲午岁,程番开府。是年贵州及广西分疆界,插草为标(始于此也)。程番府汪大人(官印)藻鉴(江内之人)阅边踩界,公为引道有功。明成化二十年甲辰岁,云南木邦乱,京军下征,届期平云南,经过贵州,节各土送粮。是时,程番府知府官是邓廷瓒,令下节庶民送粮到军。知府纪明公之弟兄功劳在部〔簿〕。   【朝宽按:程番府始设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治所在今天的惠水县城,首任知府是邓挺赞,随后汪藻接任知府。今平塘县克度地区在元代属新添(今贵定)葛蛮安抚司,明初杨氏土司归附后改为里目建置,属新添卫管辖,与广西界接壤。自程番府成立后,克度地区归程番府直辖,不属土司管辖范围,故在黔南地区汉化最早。故此,汪藻知府“阅边踩界”,划定克度地区归属后贵州与广西边界等,属知府职分责任。故该段记载的事件符合历史逻辑,可信。】   明公坐上院,顺、同二公坐中院,宗、永二公坐下院。自此分支成三院。   六世祖,成化、弘治时人。   罗公讳国用,有子三人,居上院。生文元、文仲、文季。   讳国琦,生子二人,住中院。生文〔字派〕。   罗公讳国阶,有子二人,住下院。生文〔字派〕。   时逢大明孝宗弘治七年甲寅,都勿﹝匀﹞乜富架、长脚反〔叛〕乱。贵州巡抚部院邓廷瓒通调汉土官兵民会剿苗寇。由是,程番府官令各司人送粮到军,纪功在部〔簿〕。   【朝宽按:据郭子章《黔记》记载,弘治“七年春二月,烂土蛮平”。指的是《明实录》记载的自弘治四年(1491年)开始起事的都匀长官司所属烂土苗酋乜富、长脚等的叛乱。本谱记载史实与官府一致。】   七世祖,是明朝正德、嘉靖时人。   罗公讳文元,时逢大明武宗毅皇帝正德二年丁卯八番蛮乱,程番府知府及金石司令西乡区庶堵御董照河岸一带,不许流贼往下。不料贼势极凶,逞下我罗氏族人,殉难数十人。   【朝宽按:郭子章《黔记》记载,正德三年(1507年)“金石酋石承宠、卧龙酋王阿伦叛。”除事件发生时间有一年的出入外,本谱有关史实跟官府记载一致,且更为具体详实,可资对官府史料进行补充。】   上院罗重明生国用。   中院罗重顺(同)生国琦。   下院罗重宗(永)生国阶。   八世祖,嘉靖、隆庆时人。   罗公讳世桥,时逢大明世宗肃皇帝嘉靖十六年丁酉岁,安南国反〔叛〕乱。二月,京军下临过贵州,亦节各土运粮。桥公遵令,率子弟族人送粮草军中,并为引道。先行清道有功,旋沐上恩,赏以功牌名器。   【朝宽按:此段说安南(今越南)国反叛的事件,应当是毛伯温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领兵征讨安南国的史实。当年京军是没有过贵州,毛氏调贵州兵参与征讨是为可能。】   九世祖,万历时人。   罗公讳应从,系嘉靖、隆庆、万历时人。时逢隆庆二年戊辰,程番知府张立移府治于贵阳。三年己巳,四年庚午,地方不靖,盗贼蜂起,农民不安。上命提督云贵总军费采帅〔率〕师下临,农民始安耕。 【朝宽按:程番府移治贵州城(贵阳)为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次年改称贵阳府。原府治于二十年后即万历十四年(1586年)为定番州治。   总之,据以上记载,落木桥罗氏自二世祖以后,都是“应役运送粮草到军中”,即为明军镇压地方叛乱被土司派遣运送粮草,此为土著平民角色,与始祖罗太保作为“武举”的军人角色很不相配。而且,自二世祖到九世祖都明确记载,所有被公派去运送粮草都是土司命令的。据定番夏文炳编撰的《定番州志》(康熙)记载,落木桥属金石司管辖。假如落木桥罗氏真是洪武皇帝派遣的征南大军军人,或后裔,土司是不可能有权差遣的,土司只能差遣自己管辖之下的属民。再则,明代派军入黔屯守,主要是在黔中地区,即今东自黄平县,西至六盘水市一线地带,建立了众多卫所,实行军屯。况且,屯守的军户或民户都不能离职进入土司地界,否则受刑或当斩。黔南土司地区从无屯军,黔南地区从无屯堡。所以说,落木桥罗氏先祖并非朱元璋调北征南的军人后代,而是土生土长的土著。罗太保及其先辈早在元代及其之前就定居落木桥了,最晚也是在南宋末年就定居落木桥。当今,民族学和分子人类学(遗传基因排序等研究)等学科研究成果已经揭示,贵州布依族的主体是从广西的红水河中下游地区北迁的,迁徙的高峰期是五代至北宋初年。今天贵州与广西交界的红水河两岸的越人后裔都自称buxqyaix或buxqyuix(布越或布依),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但国家的法定族名,在广西境内称壮族,在贵州境内则称布依族。】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应才

散居地: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族谱页数:24

浏览量:528

【罗开泰罗文森罗文秀~罗氏家谱】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应才

散居地: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族谱页数:32

浏览量:615

【罗开富开珍文余文武文宗~罗氏家谱】錾子村~四川省射洪市天仙镇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当时1726年置下现在天仙錾子村产业时,老二罗天贤,老四罗天泽兄弟俩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迎接其父罗应才来此料理家业。其父罗应才与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置业后就定居天仙錾子村(罗天贤,罗天泽);老大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仍留在南部罗家坝双水井老屋陪随其母梁太君安居乐业。鼻祖罗妙圭,其妻彭氏,始祖罗应才之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随同母亲梁太君安居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安仁乡石城村罗家坝双水井(其母梁太君,长子罗天镜,老三罗天德);从此以后罗应才和次子罗天贤,老四罗天泽三人定居现天仙錾子村。   后来,其父罗应才,次子罗天贤,第四子罗天泽,父子三人的坟墓并列埋在同一个地方现在的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老坟嘴;罗应才,罗天贤,罗天泽三人的坟墓有立碑,但罗应才的坟有立碑但找不到了(1910年记载罗应才的坟位置无碑)。罗氏宗支和族规,在宣统二年庚戌年(属狗)1910年冬月五日,由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有事:罗国秀撰稿,石匠:杨开洪,刻立二碑(罗姓宗支和合族风规)。 首事(罗国霖,罗开福):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有事(罗国秀):突发事故应策应对之人。   “湖广填四川”,在清廷的政策鼓励下,整个康熙年间(1662-1722),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移民前后达155万人之多。到了雍正时期(1723-1735),由于开始丈量土地,限制人口流入,此时移民潮有所降低。但到了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清廷再次放开限制,前往四川的移民又增加了420万人。                                   【射洪县天仙镇錾子村罗氏辈分】始祖罗应才: “←应→天→艳→思→朝→罗→映→国→开→ 文玉崇先本,承宗德泽长,兴荣家福盛,永远锡洪昌”   →始祖罗应才共有4子:1罗天镜,2罗天贤,3罗天德,4罗天泽 次子罗天贤有2子:1罗艳彰,2罗艳顶 1罗艳彰有3子:1罗思华,2罗思荣,3罗思贵, 1罗思华有3子:1罗朝君,2罗朝文(罗仲,罗海,罗德),3罗朝臣 老四罗天泽有3子:1罗艳清,2罗艳海,3罗艳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沙县

族谱页数:62

编修人:罗镜湖, 罗寿人...[等]纂修 ; 罗养南, 罗子侯经理

浏览量:100

创沙夏茂罗氏敬爱堂族谱, 22, 卷22_ 世纪 敬仲 4至12世, 1383-1938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福建省, 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续修(江右汝水 : 杨培基梓). 3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卷35. 远祖 : (汉) 罗珠,字怀汉. 初居长沙,惠帝时奉命出守洪都九江. 迁沙始祖 : (唐) 罗周文,又名吉,字源达,号绍簠. 邵筠公之子. 珠公34世孙. 宪宗元和庚子年官沙县尉,曰少府. 原籍江西洪都南昌西门坊,子孙蕃衍遂名罗家巷. 夏茂派祖(1世) : (明) 罗功老,字汝洪. 均富公第四子. 周文公22世孙. 永乐年间由沙城移居夏茂. 功老公下二子 : 罗禄,字文爵(敬房祖) ; 罗寿,字文龄(爱房祖). 禄公生三子 : (明) 罗宗理,字尚仪(敬孟房祖) ; 罗宗荣,字尚显(敬仲房祖) ; 罗宗兴,脏尚仁(敬季房祖). 寿公下二子 : 罗振祖,字尚本(干房) ; 罗永泰,字尚严(坤房). 振祖公下四子(4世) : 罗玄明(爱金房祖) ; 罗玄享(爱玉房祖) ; 罗玄玮(爱满房祖) ; 罗玄中(爱堂房祖). 注 : 此谱之书衣上所标卷数, 与版心所标卷数不同. 据书衣上卷数标列. 字派 : 天英肇圣学 嗣起永维光 奋志承先绪 兴怀仰大方 远传忠孝德 瑞蔼国家祥 深望群相济 遵行万世昌.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敬爱堂罗氏族谱. 书衣题 : 茂溪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沙县

族谱页数:73

编修人:罗镜湖, 罗寿人...[等]纂修 ; 罗养南, 罗子侯经理

浏览量:100

创沙夏茂罗氏敬爱堂族谱, 34, 卷34_ 世纪 爱玉 4至20世, 1383-1938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福建省, 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续修(江右汝水 : 杨培基梓). 3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卷35. 远祖 : (汉) 罗珠,字怀汉. 初居长沙,惠帝时奉命出守洪都九江. 迁沙始祖 : (唐) 罗周文,又名吉,字源达,号绍簠. 邵筠公之子. 珠公34世孙. 宪宗元和庚子年官沙县尉,曰少府. 原籍江西洪都南昌西门坊,子孙蕃衍遂名罗家巷. 夏茂派祖(1世) : (明) 罗功老,字汝洪. 均富公第四子. 周文公22世孙. 永乐年间由沙城移居夏茂. 功老公下二子 : 罗禄,字文爵(敬房祖) ; 罗寿,字文龄(爱房祖). 禄公生三子 : (明) 罗宗理,字尚仪(敬孟房祖) ; 罗宗荣,字尚显(敬仲房祖) ; 罗宗兴,脏尚仁(敬季房祖). 寿公下二子 : 罗振祖,字尚本(干房) ; 罗永泰,字尚严(坤房). 振祖公下四子(4世) : 罗玄明(爱金房祖) ; 罗玄享(爱玉房祖) ; 罗玄玮(爱满房祖) ; 罗玄中(爱堂房祖). 注 : 此谱之书衣上所标卷数, 与版心所标卷数不同. 据书衣上卷数标列. 字派 : 天英肇圣学 嗣起永维光 奋志承先绪 兴怀仰大方 远传忠孝德 瑞蔼国家祥 深望群相济 遵行万世昌.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敬爱堂罗氏族谱. 书衣题 : 茂溪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沙县

族谱页数:74

编修人:罗镜湖, 罗寿人...[等]纂修 ; 罗养南, 罗子侯经理

浏览量:100

创沙夏茂罗氏敬爱堂族谱, 14, 卷14_ 爱玉 爱满 爱堂系图, 1383-1938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福建省, 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续修(江右汝水 : 杨培基梓). 3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卷35. 远祖 : (汉) 罗珠,字怀汉. 初居长沙,惠帝时奉命出守洪都九江. 迁沙始祖 : (唐) 罗周文,又名吉,字源达,号绍簠. 邵筠公之子. 珠公34世孙. 宪宗元和庚子年官沙县尉,曰少府. 原籍江西洪都南昌西门坊,子孙蕃衍遂名罗家巷. 夏茂派祖(1世) : (明) 罗功老,字汝洪. 均富公第四子. 周文公22世孙. 永乐年间由沙城移居夏茂. 功老公下二子 : 罗禄,字文爵(敬房祖) ; 罗寿,字文龄(爱房祖). 禄公生三子 : (明) 罗宗理,字尚仪(敬孟房祖) ; 罗宗荣,字尚显(敬仲房祖) ; 罗宗兴,脏尚仁(敬季房祖). 寿公下二子 : 罗振祖,字尚本(干房) ; 罗永泰,字尚严(坤房). 振祖公下四子(4世) : 罗玄明(爱金房祖) ; 罗玄享(爱玉房祖) ; 罗玄玮(爱满房祖) ; 罗玄中(爱堂房祖). 注 : 此谱之书衣上所标卷数, 与版心所标卷数不同. 据书衣上卷数标列. 字派 : 天英肇圣学 嗣起永维光 奋志承先绪 兴怀仰大方 远传忠孝德 瑞蔼国家祥 深望群相济 遵行万世昌.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敬爱堂罗氏族谱. 书衣题 : 茂溪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念一,罗念二,罗念三,罗永斌,罗永盛,罗吉世,罗永善

散居地: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

族谱页数:83

编修人:罗新琳, 罗大椿, 罗文新,罗夑臣, 罗重信, 罗桂芬

浏览量:100

罗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绍湘堂, 清光绪32[1906]年重镌. 存10册 : 插图,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 及卷11. 卷数仅标于书衣. 目录及版心处皆不标卷数. 多处破损缺页. 部分始祖资料摘录自谱序. 八房始祖(1世) : (明) 罗念一(居双桥上罗) ; 罗念二(居双桥大树下) ; 罗念三(居梅花山背) ; 罗永斌(居武丰大富) ; 罗永盛(居梅花西仙桥) ; 罗吉世(居双桥墈下) ; 罗永善(未详) ; 罗吉世(未详). 于明中叶前后由闽迁居广东乳源双桥梅花武峰等地. 双桥上罗始祖(1世) : (明) 罗念一郎. 干一郎之子. 自豫章之闽汀上杭县紫荆山九牛圳迁居广东韶州府英德县大塘地,后迁居乳源大富,罗埧,再迁至长流双桥上洞.子孙析置桂阳崩岗垅,石山下,井水门等地. 双桥大树始祖(1世) : (明) 罗念二郎,号文振. 由福建汀州上杭紫荆山移居江西龙南县,继迁广东乳源双桥大树下. 梅花山背始祖(1世) : (明) 罗念三郎. 自闽至粤,始居梅花山背. 乳源武丰始祖(1世) : (明) 罗永斌,奏名斌二郎. 仁义公次子. 由英德县杨火高移居乳源县武丰大富乡. 梅花西仙桥始祖(1世) : 罗永盛. 三子罗日荣,子孙析置大坪里,坪隘头湾里,乐昌杨家井,加昌水等地. 念一郎公下四大房(2世) : (明) 罗永琼 ; 罗永凤(迁双桥上罗) ; 罗永麟 ; 罗永招. 子孙析置九峰香山垇下,兴宁烟竹坪,桂阳崩岗垅,石山下,蓝山大桥等地. 念二郎公下五大房(2世) : (明) 罗福安,法名大一郎 ; 罗福荣 ; 罗福海(迁居乐昌凉坑石筶里,子孙析置膏梁头) ; 罗福崇(迁居宜章九羊) ; 罗福琳. 念三郎公下三大房(2世) : (明) 罗永全,法名千一郎(迁乐昌青竹岗), 罗永崇(由梅花山迁居双桥竿竹迳) ; 罗永宁(居岗里). 子孙析置坤坑,上冲,桂阳九坌,桂阳上白芒,宜章外府洞,大片里桥下,竹子塘等地. 永斌公生四子(2世) : 罗敏嵩(子孙析置梓崇窝,乐昌牛金窝,九峰普乐等地) ; 罗敏辉(未详) ; 罗敏渊,字仲勋(迁梅花桥头,子孙析置洞头,江西,乐昌,斗下坪等地) ; 罗敏恭(未详). 敏嵩公生四子(3世) : 罗玉琼,奏名玉一郎 ; 罗玉琛,奏名二郎 ; 罗玉璘,奏名三郎 ; 罗玉珍,奏名四郎. 福安公下支派祖(4世) : (明) 罗玉玺(井水门分派) ; 罗玉境(居老居大树下) ; 罗玉环,又名玉呈(由乳源大树下迁居乐昌潭斗水) ; 罗玉琳(迁居桂阳宁罗洞火落坑膏梁头) ; 罗玉龙(分居小黄寨脚) ; 罗玉节(分居塘塆). 玉琛公生五子(4世) : 罗聪,奏名金二郎(子孙析置乐昌牛金窝等地) ; 罗洪,奏名金四郎(居大富仙阁里, ,塘排仙等地) ; 罗富,迂名金六郎; 罗贵 ; 罗福,讳金十郎(子孙析置乐昌九峰普乐塔子坑等地). 念一郎公派下迁蓝山大桥祖(7世) : 罗茂腾,讳钟吉. 由乳源县双桥石山下迁至桂阳樟岐居住. 念一郎公派下迁九峰香山垇下祖(10世 ) : (清) 罗玉茂,字世德. 移居九峰普落垇下. 子孙析置普落香山上. 念一郎公派下迁九峰大廊新田冲祖(11世) : (清) 罗上富,字学应. 移居九峰大廊新田冲. 永斌公派下迁江西崇义县祖(11世) : 罗仲禄. 由粤迁江西崇义县上堡白竹垅. 老班行 : 钟汉桂焕堂 银河树𪸩坊 巨海松熙地 锦江材炳庄. 新班行 : 廷献本家修 匡时建大猷 天朝隆硕辅 骏望冠神州.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 乐昌县 ; 湖南省桂阳县 ; 及江西省崇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沙县

族谱页数:89

编修人:罗镜湖, 罗寿人...[等]纂修 ; 罗养南, 罗子侯经理

浏览量:100

创沙夏茂罗氏敬爱堂族谱, 3, 卷3_ 潜德传 杂志, 1383-1938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福建省, 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续修(江右汝水 : 杨培基梓). 3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卷35. 远祖 : (汉) 罗珠,字怀汉. 初居长沙,惠帝时奉命出守洪都九江. 迁沙始祖 : (唐) 罗周文,又名吉,字源达,号绍簠. 邵筠公之子. 珠公34世孙. 宪宗元和庚子年官沙县尉,曰少府. 原籍江西洪都南昌西门坊,子孙蕃衍遂名罗家巷. 夏茂派祖(1世) : (明) 罗功老,字汝洪. 均富公第四子. 周文公22世孙. 永乐年间由沙城移居夏茂. 功老公下二子 : 罗禄,字文爵(敬房祖) ; 罗寿,字文龄(爱房祖). 禄公生三子 : (明) 罗宗理,字尚仪(敬孟房祖) ; 罗宗荣,字尚显(敬仲房祖) ; 罗宗兴,脏尚仁(敬季房祖). 寿公下二子 : 罗振祖,字尚本(干房) ; 罗永泰,字尚严(坤房). 振祖公下四子(4世) : 罗玄明(爱金房祖) ; 罗玄享(爱玉房祖) ; 罗玄玮(爱满房祖) ; 罗玄中(爱堂房祖). 注 : 此谱之书衣上所标卷数, 与版心所标卷数不同. 据书衣上卷数标列. 字派 : 天英肇圣学 嗣起永维光 奋志承先绪 兴怀仰大方 远传忠孝德 瑞蔼国家祥 深望群相济 遵行万世昌.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敬爱堂罗氏族谱. 书衣题 : 茂溪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珠,罗海,罗均彰

散居地: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族谱页数:91

编修人:罗循陔,罗维汉,罗又侨,罗景星, 罗盛彬, 罗百万,罗佐辰,罗成美

浏览量:100

罗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豫章堂刊, 清光绪34[1908]年修.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修谱人员 : 罗循陔,字香祖 ; 罗又侨,名若兰. 注 : 此谱含均彰公次子兴秀公下绪琛公一房谱系. 目录不分卷. 卷数仅标于页首. 不确定是否齐全. 豫章始祖 : (汉) 罗珠,又名汉,字怀汉. 长沙人. 汉高祖时守九江郡. 后避诸吕之乱,隐居西山洪崖. 新化始迁祖(1世) : (宋) 罗海,行七郎. 源宁公之子,珠公之32世孙. 宋帝昺祥兴元年由江西徙湖南宝庆新化石马乡董溪. 楚良祖(5世) : 罗均彰. 居楚良村象形山麓. 明洪武8年任云南. 均彰公生七子(6世) : 罗兴俊 ; 罗兴秀 ; 罗兴隆 ; 罗兴杰 ; 罗兴德 ; 罗兴代 ; 罗兴佑. 兴秀公生三子(7世) : 罗世远(生一子: 罗绪𤦇) ; 罗世达 ; 罗世通. 房祖(8世) : (明) 罗绪琛. 世通公之子. 生三子 : (明) 罗万华 ; 罗万祥 ; 罗万瑞(生二子: 罗斯南 ; 罗斯忠). 万华公下一子(10世) : (明) 罗斯环. 生三子 : 罗年爵 ; 罗年用,原名朝用 ; 罗年禄,字朝禄. 万祥公生三子(10世) : (明) 罗斯鸾(生一子: 罗年昶,字石塘,原名朝昶) ; 罗斯龙(迁益阳,未详) ; 罗斯凤(未详). 年禄公下支祖(13世) : (明) 罗承衫,字思衫 ; 罗承冕,字莫衫 ; 罗承彩. 年昶公下支祖(13世) : 罗承缪 ; (明) 罗承缊,字服吾,奏名法隆 ; 罗承绿,字道吾 ; 罗承绵,字锦吾. 年爵次子钦忠公下支祖(14世) : 罗一銮. 下二支: 罗大魁 ; 罗大悦. 年用公下支祖(16世) : (清) 罗秀袍,原名天袍. 大魁公生二子(16世) : 罗秀禄,字受钟 ; 罗秀祺,字尔吉. 大悦公生三子(16世) : (明末) 罗秀喜,字良贵,名天爵 ; 罗秀寿,字永仁,名天寿 ; 罗秀祥,字文瑞,原名天祥. 年爵四子钦神公下支祖(16世) : 罗秀元,字贞吉,原名天清 ; (清)罗秀琳,字玉友,名天琳 ; 罗秀瑯,字玉函,名天瑯 ; 罗秀𠹫,字必山,名天𠹫…[等]. 海公旧字派 : 秉奇显均兴 世绪万斯年 钦承一大秀 继谱振洪都 迭盛建功业 经纶绕国光. 合族字派 : 慎守先贤烈 昌隆代贵荣 绵延敷善泽 蔚焕益明新 礼义贻来哲 诗书训后人 道高期立达 教迪久同遵 辅佐昭梁栋 仪型重玉金 辉煌余藻采 培植积兰芬 麟瑞资钟毓 鹏程庆允升 源长咸锡福 嘉运启崇英. 散居地 : 湖南省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罗氏族谱 版心题 : 罗氏续修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沙县

族谱页数:107

编修人:罗镜湖, 罗寿人...[等]纂修 ; 罗养南, 罗子侯经理

浏览量:100

创沙夏茂罗氏敬爱堂族谱, 27, 卷27_ 世纪 爱金 4至12世, 1383-1938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福建省, 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续修(江右汝水 : 杨培基梓). 3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卷35. 远祖 : (汉) 罗珠,字怀汉. 初居长沙,惠帝时奉命出守洪都九江. 迁沙始祖 : (唐) 罗周文,又名吉,字源达,号绍簠. 邵筠公之子. 珠公34世孙. 宪宗元和庚子年官沙县尉,曰少府. 原籍江西洪都南昌西门坊,子孙蕃衍遂名罗家巷. 夏茂派祖(1世) : (明) 罗功老,字汝洪. 均富公第四子. 周文公22世孙. 永乐年间由沙城移居夏茂. 功老公下二子 : 罗禄,字文爵(敬房祖) ; 罗寿,字文龄(爱房祖). 禄公生三子 : (明) 罗宗理,字尚仪(敬孟房祖) ; 罗宗荣,字尚显(敬仲房祖) ; 罗宗兴,脏尚仁(敬季房祖). 寿公下二子 : 罗振祖,字尚本(干房) ; 罗永泰,字尚严(坤房). 振祖公下四子(4世) : 罗玄明(爱金房祖) ; 罗玄享(爱玉房祖) ; 罗玄玮(爱满房祖) ; 罗玄中(爱堂房祖). 注 : 此谱之书衣上所标卷数, 与版心所标卷数不同. 据书衣上卷数标列. 字派 : 天英肇圣学 嗣起永维光 奋志承先绪 兴怀仰大方 远传忠孝德 瑞蔼国家祥 深望群相济 遵行万世昌.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敬爱堂罗氏族谱. 书衣题 : 茂溪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得荣,罗君相,罗君美

散居地: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族谱页数:114

编修人:罗禄廷, 罗宣泽,罗天民,罗天纵房,罗宣猷, 罗美望

浏览量:100

罗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6[1937]四修. 存1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罗禄廷,字炳耀 ; 罗宣泽,字正杰 ; 罗宣猷,字天代 ; 罗美望,字吉禧. 注 : 书衣与版心之卷数不同. 按书衣,本谱缺卷13. 郴州始祖(1世) : (明)罗得荣(亦作德荣). 于洪武初年率二子由江西鹅颈坵徙居郴郡大坪里,再迁洪塘. 生二子 : 罗君相 ; 罗君美. 长房祖(2世) : 罗君相,号良弼. 随父徙郴州居西凤乡,后移洪塘白石垇西四里十甲. 生一子 : 罗文祖. 二房祖(2世) : (明) 罗君美,号尽善. 随父兄徙郴州西凤乡. 洪武16年移居高车. 生一子 : 罗文亮,字益友. 文亮公下三房祖(4世) : 罗才仁 ; 罗才富 ; 罗才盈. 文祖公下四房祖(6世) : 罗维襄,字赞 ; 罗维从,字顺 ; 罗维备,字全 ; 罗维鹄,字鸿. 才仁公下四分房(6世) : 罗维章 ; 罗维秀 ; 罗维显 ; 罗维彪. 维章公下六支祖(9世) : 罗志福 ; 罗志积 ; 罗志箎 ; 罗志价 ; 罗志朋 ; 罗志晹. 维秀公下四支祖(9世) : (明) 罗志干 ; 罗志坤 ; 罗志通 ; 罗志选. 维显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礼 ; 罗志禄 ; 罗志仁 ; 罗志义. 维彪公下四支祖(9世) : 罗志瑶 ; 罗志和 ; 罗志芬 ; 罗志瑚. 排行(17世起) : 国正天心兆吉祥 世钟贤哲绍书香 敦诗学礼本原厚 起凤腾蛟富贵长. 散居地 : 湖南省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罗氏宗谱 卷端题 : 郴阳西乡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沙县

族谱页数:122

编修人:罗镜湖, 罗寿人...[等]纂修 ; 罗养南, 罗子侯经理

浏览量:100

创沙夏茂罗氏敬爱堂族谱, 10, 卷10_ 谱序 字派 传 墓图 系图, 1383-1938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福建省, 沙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7[1938]续修(江右汝水 : 杨培基梓). 3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卷35. 远祖 : (汉) 罗珠,字怀汉. 初居长沙,惠帝时奉命出守洪都九江. 迁沙始祖 : (唐) 罗周文,又名吉,字源达,号绍簠. 邵筠公之子. 珠公34世孙. 宪宗元和庚子年官沙县尉,曰少府. 原籍江西洪都南昌西门坊,子孙蕃衍遂名罗家巷. 夏茂派祖(1世) : (明) 罗功老,字汝洪. 均富公第四子. 周文公22世孙. 永乐年间由沙城移居夏茂. 功老公下二子 : 罗禄,字文爵(敬房祖) ; 罗寿,字文龄(爱房祖). 禄公生三子 : (明) 罗宗理,字尚仪(敬孟房祖) ; 罗宗荣,字尚显(敬仲房祖) ; 罗宗兴,脏尚仁(敬季房祖). 寿公下二子 : 罗振祖,字尚本(干房) ; 罗永泰,字尚严(坤房). 振祖公下四子(4世) : 罗玄明(爱金房祖) ; 罗玄享(爱玉房祖) ; 罗玄玮(爱满房祖) ; 罗玄中(爱堂房祖). 注 : 此谱之书衣上所标卷数, 与版心所标卷数不同. 据书衣上卷数标列. 字派 : 天英肇圣学 嗣起永维光 奋志承先绪 兴怀仰大方 远传忠孝德 瑞蔼国家祥 深望群相济 遵行万世昌.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敬爱堂罗氏族谱. 书衣题 : 茂溪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宁化县 中国, 福建省

族谱页数:166

编修人:罗光杉总理 ; 罗承钗, 罗开雪协办 ; 罗承玉…[等]副理

浏览量:100

豫章罗氏家谱 十卷 , 2, 890-1843
会员免费阅读
中国, 福建省, 宁化县 中国, 福建省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14[1834]镌.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及7-8. 俊武公下世系资料残缺许多. 受姓祖 : 祝融氏. 其后受封于罗国,子孙以国为姓. 远祖 : (汉) 罗珠. 始祖 : (唐) 罗念忠,字宣义. 次子罗令纪,名毓政,号维纲. 开元间请朝廷易镇建县,为宁化县之始. 派祖(16世) : (宋) 罗茂,三十二郎. 二十三郎公次子. 茂公下三子 : (宋) 罗俊文,字纬章,念一郎(罗峰围祖) ; 罗俊武,五三郎(罗家同祖) ; 罗俊升,念四郎(后失考). 仅传文, 武二房. 俊文公下房祖(21世) : 罗元仪,号云峰 ; 罗元贵(后居刘村) ; 罗元凤(后居高田) ; 罗元慧,字颍吾. 元仪房下支祖(26世) : (明) 罗维瑄 ; 罗维诚 ; 罗维贤 ; 罗维旺,字应长. 皆为文星公之子. 字派 : 俊继卿祥 元子孟仲 文维钦廷 宣一正宗 成开光运 应兆兴隆 毓贤辅国 万代宏通. 散居地 : 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豫章郡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念一, 罗念二,罗念三,罗永斌

散居地: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四川省,福建省

族谱页数:221

编修人:罗松堂,罗银祥,罗玉尧,罗焕朝, 罗根妹

浏览量:100

罗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四川省,福建省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绍湘堂, 1996年修. 18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念一郎派下四大房: 罗永琼, 罗永凤, 罗永麟, 罗永招. 念二郎派下五大房: 罗福安, 罗福荣, 罗福海, 罗福崇, 罗福琳. 念三郎派下三大房: 罗永泉, 罗永崇, 罗永宁 永斌公派系四大房: 罗敏嵩, 罗敏辉, 罗敏渊, 罗敏恭. 永盛公派下五大房: 罗曰富, 罗曰贵, 罗曰荣, 罗曰华, 罗曰杵. 永忠公派下五大房: 罗稳子, 罗毛子, 罗四九, 罗大满, 罗细满. 鉴公属下思大房: 罗廷兰, 罗廷彩, 罗廷菊, 罗廷美. 念三郎派下廷清公属下四大房: 罗荣, 罗华, 罗富, 罗贵. 由闽迁赣迁粤始祖 : (明)罗念一, 罗念二(号文振), 罗念三. 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凉伞埂一句江西赣州府龙南县, 后又迁广东清闲县至乳源双桥大树下居住. 始祖 : 罗永斌, 明由英德县移居到乳源县武丰. 散居地: 湖南省桂东县, 汝城县(郴州), 广东省乐昌县, 四川省, 福建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福州市 中国, 福建省

族谱页数:257

编修人:罗郁尧总编 ; 罗坦运...[等]副总编 ; 罗嘉运编辑 ; 罗世用...[等]编委

浏览量:100

中国豫章罗氏家族渊源谱, 1, 谱序 目录 渊源世纪 近代世系纪 传略轶事 诗词文选 派行 附录, 1999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中国, 福建省, 福州市 中国, 福建省
原书: [福建福州 : 罗氏福州家族渊源谱编纂委员会], 1999. 1册(446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注 : 此族系自清朝以来, 数百年间已定居福建福州一带, 片头虽书"江西南昌", 实为远祖. 太始祖 : 祝融公. 受姓始祖 : (春秋时代) 凌甫公. 匡正公后裔. 迁国于荆州之枝江. 豫章宗祖 : (汉) 罗珠. 福建福州始迁祖(1世) : (清) 罗清韩,字希魏,号中山. 派祖(5世) : 罗辉,字杨魁,号端坡 ; 罗杨祯(出继桂馨公) ; 罗杨光(出继桂发公) ; 罗杨恒(出继桂茂公). 皆为桂霖公(字佳森)之子. 杨魁公下三子(6世) : 罗金城,字文基,号筱坡(八元堂祖) ; 罗文根,讳诱图,字莱吟(鼎荫堂祖) ; 罗文庄,讳韫苍,号廷璧(诗礼堂祖). 文基公下房祖(7世) : 罗香豫,字桐侯,号明德(忠房) ; 罗焕垣,字榆侯(肃房) ; 罗星衡,字觳侯(恭房) ; 罗尚豫,字立侯(懿房) ; 罗德邻,字蔚侯(宣房) ; 罗履谦,字梓侯(慈房) ; 罗明硕,字信侯(惠房) ; 罗嵚嶤,字勉侯(和房). 文根公下房祖(7世) : 罗明善,讳星垣,字筱吟 ; 罗明樵,讳则豫,字力樵,行八 ; 罗明慎,讳叔豫,字超畬 ; 罗明俊,讳宪豫,字建侯. 文庄公下房祖(7世) : 罗明琦,字锡侯,号觐尧(仁房) ; 罗笏卿,号觐冕(义房) ; 罗黻卿,号觐宸(圣房) ; 罗铭卿,号觐墀(礼房) ; 罗明良,号福官(信房) ; 罗明祥(贤房). 杨光公下房祖(7世) : 罗明达 ; 罗明悦,字泽北 ; 罗明适(后不详) ; 罗明清(后不详) ; 罗明奎(后不详). 皆为文葆公之子. 杨恒公下房祖(7世) : 罗明信,字锡侯,行四十二. 为文聚公(号彬斋)之长子. 清韩公下派行 : 士联桂扬 文明郁世 汉宗灵知 建豫章城 诗礼传家 百年树人 理学为本 修齐治平 敬业乐群 工商富族 科教建国 振兴中华 注 : 另录各省各派罗氏新旧派行. 详阅谱之391至396页(影像227-230页). 散居地 : 福建省福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目录题 : 中国豫章罗氏家族渊源谱清韩公宗系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宁化县 中国, 福建省

族谱页数:264

编修人:罗光杉总理 ; 罗承钗, 罗开雪协办 ; 罗承玉…[等]副理

浏览量:100

豫章罗氏家谱 十卷 , 14, 890-1843
会员免费阅读
中国, 福建省, 宁化县 中国, 福建省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14[1834]镌.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及7-8. 俊武公下世系资料残缺许多. 受姓祖 : 祝融氏. 其后受封于罗国,子孙以国为姓. 远祖 : (汉) 罗珠. 始祖 : (唐) 罗念忠,字宣义. 次子罗令纪,名毓政,号维纲. 开元间请朝廷易镇建县,为宁化县之始. 派祖(16世) : (宋) 罗茂,三十二郎. 二十三郎公次子. 茂公下三子 : (宋) 罗俊文,字纬章,念一郎(罗峰围祖) ; 罗俊武,五三郎(罗家同祖) ; 罗俊升,念四郎(后失考). 仅传文, 武二房. 俊文公下房祖(21世) : 罗元仪,号云峰 ; 罗元贵(后居刘村) ; 罗元凤(后居高田) ; 罗元慧,字颍吾. 元仪房下支祖(26世) : (明) 罗维瑄 ; 罗维诚 ; 罗维贤 ; 罗维旺,字应长. 皆为文星公之子. 字派 : 俊继卿祥 元子孟仲 文维钦廷 宣一正宗 成开光运 应兆兴隆 毓贤辅国 万代宏通. 散居地 : 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豫章郡罗氏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崱,罗宗寿,罗真诚,罗真明,罗真参,罗真试,罗真敏

散居地: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

族谱页数:472

编修人:罗荣华,罗桐生,罗任藩

浏览量:100

罗氏北门房八修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
原书 : [湖南衡山] : 豫章堂, 2003年刊.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祖 : (周) 匡正公. 因功受封于罗,后子孙以国为氏. 秀川始祖 : (唐) 罗崱. 迁衡始祖 : (元) 罗宗寿,字寿先. 下有五子. 衡阳支祖 : 罗真诚,行尊一 ; 罗真明,行尊二. 宗寿公之子. 留籍衡阳. 衡山三派祖 : (明) 罗真参,行尊三 ; 罗真试,行尊四 ; 罗真敏,行尊五. 由衡阳徙衡山北门. 五支祖(3世) : (明) 罗必通 ; 罗必进 ; 罗必达 ; 罗必遵 ; 罗必道.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 : 衡山罗氏北门房八修族谱. 版心题 : 罗氏北门房八修族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珠,罗均章,罗企生

散居地: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县

族谱页数:2687

编修人:罗华绩主任 ; 罗时尚...[等]纂修

浏览量:100

罗氏宗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县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宗联祠, 民国37[1948](刘春林堂代印). 存35册 : 插图,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7-9, 20-22, 28, 31. 受姓祖 : 祝融公. 至周初封于罗,后因以为氏. 豫章祖 : (汉) 罗珠,字怀汉,号灵知. 任大农令. 宗祖 : 罗均章,字绥,初名含. 下有二子,分二大派. 派祖 : (晋) 罗企生,字宗伯 ; 罗遵生,字永伯. 此二派下共分五大房 : 珠琳房 ; 版贝房 ; 马坳房 ; 大桥房 ; 西乡房. 珠琳房始祖(51世) : 罗才胜,号法养. 版贝房始祖(57世) : (明) 罗光溪,字万缘,号柳溪. 马坳房始祖(49世) : (宋) 罗大三,名明. 大桥房始祖 : 罗元捷. 西乡房始祖(58世) : (清) 罗秉厚,字永裕.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罗氏宗谱. 目录题 : 浏阳营盘罗氏宗联祠一修宗谱.
查看详情
罗姓氏族族谱概况
更多罗姓知识>>

姓氏排名:第20位。位于高姓之后,郑姓之前。

人口数约:1400

罗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二百三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77%左右。湖北宜城为罗氏之发源地,后再往南迁,先由湖北襄阳迁至枝江,再迁至长沙,最后于汉景帝时在江西南昌繁衍成当地望族。
罗氏寻根
努尔哈赤奠定了爱新觉罗姓氏怎样的地位?
努尔哈赤奠定了爱新觉罗姓氏怎样的地位?
历史上清朝的皇家姓氏是爱新觉罗氏,这个姓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后来汉化成哪个姓氏?小谱将为你解答。爱新觉罗一姓中,爱新是族名,觉罗是姓。“觉罗”与“爱新觉罗”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嘉穆瑚觉罗、西林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现在成为完整的一个姓氏,主要是因为自努尔哈赤建立金朝之后,爱新觉罗家族成为望族。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长祖爱新觉罗·德世库、次祖爱新觉罗·刘阐、三祖爱新觉罗·索长阿、努尔哈赤亲祖父爱新觉罗·觉昌安、五祖爱新觉罗·包朗阿、六祖爱新觉罗·宝实)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族。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后金第一位大汗,也是清朝实际奠基者。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
瑶瑶沉香日记之:古代印度『佐曾罗』沉香
瑶瑶沉香日记之:古代印度『佐曾罗』沉香
日本香道通常把沉香分为「六国五味」。这是由鎌仓时代末期的香道创始人三条西实隆提出的沉香分类之法,随着日本香道的传承流传至今。其中「五味」,所指的是甘、辛、酸、苦、咸。而六国指的是,伽罗:中国海南及越南中部;真那蛮:柬埔寨、老挝;罗国:缅甸和泰国;真那贺:马六甲一带;佐曾罗:印度东部;寸门多罗:印尼苏门答腊群岛。『佐曾罗』古代的印度,『佐曾罗』包含了印度东部和缅甸一部分区域,再详细一点,就是现代印度的东北部姆邦,有趣的是,这个区域曾经也是缅甸的疆域。印度这一神奇而又古老的国度,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而又神秘,印度香文化源于公源前1500年,印度人在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种树脂和香木来製作薰香,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古文献记载的印度沉香香味独特,由于一早就掌控在印度皇室手中,而且印度是一个君主贵族等级姓氏制度非常严格的国家,普通人家是不可能接触到沉香的,所以极少文献有记载印度沉香...
莱奥波尔多·马里亚·帕内罗
作品AsísefundóCarnabyStreet(ThisishowCarnabyStreetwasfounded)(Ocnos,1970).Inthispoetrybook,themelancholyofhischildhoodmythsgoesparallelwithapassionateexperimentalism.Teoría(Theory)(Lumen,1973).Narcisoenelacordeúltimodelasflautas(Narcissusinthelastchordofflutes)(Visor,1979).LastRiverTogether(Ayuso,1980).Dioscuros(Ayuso,1982).Elúltimohombre(Thelastman)(EdicionesLiber...
赫连罗提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晋纪》
尉迟输罗
参考文献^敦煌出土文书伯希和编号5538写卷于阗文《尉迟输罗致舅沙州大王曹元忠书》^《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阗传》
更多分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