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普遍存在的祠堂,其有哪些用途?
说到祠堂,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存在,一般古代的大家族都会自己建一个祠堂,而祠堂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是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的,那么古代普遍存在的祠堂,其有哪些用途?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关于祠堂,最早是出现于汉代,根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祭礼不绝。”其主要的意思汉代的官吏文翁在蜀地去世,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们为他建立祠堂,每年都会在诞辰和祭日的时候去祭祀。由此能说明祠堂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祭祀,在祠堂内大都摆放了祖先的牌位,在待定的日子里,族长或者家里的长辈都会带着族里的子弟来此上香叩拜先贤,此时的祠堂制的前身就是古代的家庙制,而且在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家族都是能拥有祠堂的,能够修建家庙的都是家中有官爵的。图源自网络等到了宋朝,南宋杰出理学家朱熹作《家礼》,这个时候开始了立祠堂的制度,从此称家庙位祠堂,在《家礼》中提到:“君子将营宫室,先立...
族谱知识 | 2023-04-24 -
九个不同的家谱名称,它们都存在哪些区别?
家谱是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其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家谱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家谱的名称也有所变化,如果要细分家谱,大致上是有玉牒、世本、世家谱、通谱、族谱、宗谱、家谱、支谱、房谱等称法,那么九个不同的家谱名称,它们都存在哪些区别?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首先是玉牒,所谓玉牒,其实就是皇帝的家谱,是宫廷文献,是皇帝家族的谱册,玉牒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到了宋代每十年一修,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在清代以前的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的玉牒是分为满、汉两种文本,从顺治十三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分帝系,支系等,现存清代玉牒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的皇族族谱,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世本作为书名,是指记录诸侯的世系,同时也是一本名为《世本》的书籍,又被称作世、世系、世纪、世牒、牒记、谱牒等,也就是是古代谱牒。“世”是指世系;本则表示起源。据说这是由先...
族谱知识 | 2023-04-19 -
广东地区为什么祠堂文化如此浓厚?广东古老的祠堂有哪些?
广东省的民俗文化可分为潮汕、广府、客家三大系统,三大民俗文化中,祠堂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广东的宗祠文化浓厚与其历史发展密切相关。跟着小谱进一步了解广东祠堂文化的前世今生。一般来说,南方的宗祠文化、家族意识要相对比北方更加浓厚,这其中有许多的原因,但是基本上都与社会发展环境有关。北方可以说是祠堂文化的发源地,因为在古代的政治中心多集中在北方,在早期时,建造祠堂也是有身份地位者的专利。在汉代之后,百姓才开始被允许建造宗祠。图源网络不过,正是因为北方是多数王朝的首都,政治中心,所以在战乱、朝代更迭时,都会伴随着动荡的生存环境。祠堂不断被破坏,百姓迁徙不断,久而久之,无论是遗存的,还是新建的祠堂,数量都并不算庞大。在古代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运动。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发生在东西晋之交;第二次北人南迁发生在“靖康之变”;第三次北人南迁发生在元灭金期间。人口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人多思念故土,所以搬迁...
族谱知识 | 2023-04-18 -
中国最早的家谱是怎样的?
中国最早的家谱在先秦时期就已初具模型,此时的家谱处于始创阶段,体例相对简单,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简单地叙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就表明先秦家谱体例的基本特征是“独记世谥,其辞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家谱——“儿氏家谱”。儿氏家谱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间无直线连接,特征是按父子、兄弟先后排列儿氏家族的十一代十四个人名。周代谱牒著作的体例也大致类似。例如《世本》记载周先公世系的特征是:“后稷生不窑为昭,不窑生鞠陶为穆,鞠陶生公刘为昭,公刘生庆节为穆。”和儿氏家谱的体例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叙述的方式上,将儿氏家谱以父子、兄弟为次序换成了以昭穆为次序。在已经出土的所有甲骨文中,与家谱有关的只有三片:一见于《殷契卜辞》第209片甲骨,一见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甲骨,一见于《殷虚文字乙编》第4856片甲骨。它们真实地纪录了倪氏家族...
族谱知识 | 2023-04-18 -
一部完整的谱书从编修到颁谱的流程,你都了解吗?
家谱的编修对于一个家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所以编修家谱是一个家族的事情,是需要集结一个家族的力量来完成的,毕竟家谱的编修是比较复杂繁琐的,编修过程中还又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所以想要编修一部完整的谱书并非一件易事,那么一部完整的谱书从编修到颁谱的流程,你都了解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一个家族想要准备编修家谱,首要工作就是成立一个编修的团队,也就是“修谱委员会”、“编纂委员会”,这在很多已经编修好的家谱中可以看到,在书的表面可以看到是由“哪个家族的修谱委员会”编修的。成立了编修团队也就意味着修谱事项正式提上日程了,其次还要确定“修谱主持人”,这个“修谱主持人”是要全面负责编修谱书的事宜的,然后还需要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修谱工作,然后确定好修谱的时间。有了编修的团队,后面就可以开始筹集修谱的经费了,因为编修家谱是需要有很多资金的,这个资金一般有几个来源:由家族成员捐...
族谱知识 | 2023-04-13 -
祠堂供奉人数有限制!祠堂一般供奉多少人?
祠堂知识涉及庞杂,难免会有错漏。小谱今天想要纠正大家对于祠堂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认知。在影视剧中我们多见到摆满一面墙的牌位,但其实祠堂的供奉人数也是有限的。那么,具体是多少人呢?
族谱知识 | 2023-04-12 -
欧式家谱和苏式家谱有什么区别?
欧体的“世表”记系方法本质上融“世系图”和“世系表”为一体:无论从何人起,大宗一贯到底,小宗向左横行;无论宗族大小,同代人在五世一图的同格内由右向左横行,以至穷尽,使阅者对自己的近亲的了解比较明了。因此,这种世表开创了家谱体例的典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苏式将世系从世表中独立出来,创造了“挂线图”:纵线由父及子,世代相传;横线由兄及弟,长幼有序,又使串串相连,这种以世系图揭示人物关系为主体,以文章叙述方式表达人物信息为轴助的写法,是在欧式体例的基础上又一次创新。
族谱知识 | 2023-04-11 -
编修家谱的世系表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当我们编修家谱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家谱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那就是世系表。在最初的家谱中,其所记录的内容就只有世系关系,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家谱中的其他内容越来越多,世系表所记录的东西也是越来越丰富,那么编修家谱的世系表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就由族谱王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编修家谱的时候,家谱中的世系那可是重中之重,毕竟世系直接关系到一个家族的传承完整与否,通俗来讲,世系就是一个家族的人口资料。一般而言,家谱中世系表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了名、字、号、生、死、葬、学、衔、职、婚、嫁、育。世系表的存在简单明了地说明了一个家族成员之间地关系,同时也写清楚了祖先后代每个家族成员名字的一张图标,所以编修家谱的世系的时候,是需要非常细心的,那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图源自网络当我们续修家谱的时候,其实是对旧谱的补充和完善,以及对新谱的延续和发展。而关于旧谱中的一些资料,如果已经无法考证了,那么就...
族谱知识 | 2023-04-07 -
作为徽州三绝之一的徽州祠堂,它的祠堂文化有哪些特色?
徽州祠堂并不指的是某一座,而是分布在徽州境内大大小小的上百座古祠堂,促成徽州独特的祠堂文化。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徽州的祠堂文化有哪些独特之处,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族谱知识 | 2023-04-06 -
常见的家谱格式有哪几种?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珍贵的人文资料,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因此家谱编修便变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极为繁琐的工程,但目前也通用着几种家谱编篡的格式,主要有四种。一、欧阳修式(欧式)欧阳修式是北宋文史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欧阳氏谱图》中创立的,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此类推;先人小传有讳,字号,配偶,仕官,特行,葬地,封赠,享年等。欧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每一代都分格,排列顺序是从右向左,每五个世代为一表;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介绍其字、号、功名、官爵、生辰、配偶、功绩等。二、苏洵式(苏式)苏式家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苏氏族谱》中创立的。苏洵一定程度上延用了欧式的编撰方法,纵向注意家族相继关系。不同的是,他同时强调横向的编排,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推崇合各支谱为一编的大宗谱,较...
族谱知识 | 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