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又称长沙窑,唐五代时期南方民窑,出产青瓷,同时运用多种装饰技法,品类繁多。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内,因为最初发现地在铜官镇瓦渣坪,又称铜官窑、望成窑、瓦渣坪窑,与后世官窑并无联系。
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窑场衰落于五代之际,宋以后为历史所尘封,人们早已忘却当年的盛况,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为考古学家所重新发现。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瓷业开始呈现三足鼎立势。釉下彩的普及,釉下彩的创烧,使长沙铜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长沙铜官窑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产品覆盖面广,不但畅销于国内,而且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地区,最远抵达东北部非洲,被誉为第一个外销型瓷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