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
历史
武昌 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武昌”一词,发源于东汉末年,当时的武昌所指地理范围是今天的鄂州,而当时的夏口城是今天的武昌。时值汉丞相曹操率军讨伐东南的地方诸侯孙权。双方在长江中游两岸形成气氛十分紧张的军事对峙。孙权为抵抗曹操的军事打击,在长江江汉平原段的南岸严密布兵,其后的战争,史称赤壁之战。其中今武汉市和鄂州市交接处,因驻扎有大型军事基地而逐渐商贾聚集,形成集市;当地因武而昌,故时名武昌。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权给武昌命名,意为“武运昌盛”。武昌与鄂州这两个名称在历史上多次交换,到元朝开始定为今天所见的地名。
武昌形成之后,因其逐渐繁华,加之地理位置特殊,其在楚地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元、明两朝,武昌的地位开始赶超荆州,成为湖北的省级政府办公所在地。至明朝末年,长江对岸的汉口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发展,开始形成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局面。清朝在此设有武昌府,是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后来是两湖总督)的办公机构所在地。
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的起义在武昌城爆发,史称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在此次辛亥革命中土崩瓦解,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制度至此终结。
1949年4月17日,解放军解放武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武汉市依定为湖北省的省会,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及省级政府部门都设置在武昌区。
地理
武昌区 位于武汉市的中东部,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毗邻,北与青山区相接。长江位于武昌区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有蛇山、凤凰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等残丘,区内有沙湖、东湖、晒湖等湖泊塘堰。
自然人文景观

东湖
武汉东湖、黄鹤楼、蛇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首义园、长春观、宝通禅寺、武汉大学、洪山广场、武昌江滩、武汉长江大桥、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起义门、黄兴拜将台、施洋烈士陵园、中央农动讲习所、武汉 毛泽东 故居
人口
据2006年人口普查,武昌区户籍总人口100.54万,人口密度为12412人/km²,人口出生率6.71 ‰,自然增长率2.7‰,符合政策生育率 99.24 %,人口出生统计准确率100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婚育证明》查验率93%,出生人口性别比108 。
交通
国道 :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
铁路 : 武昌 是武汉的三个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武九铁路交汇处。武昌火车站、武昌南编组站是武汉客运、货运枢纽之一。
街道 :雄楚大街、武珞路、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户部巷
行政区划
武昌区 为武汉市13个市辖区之一,下辖14个街道(截至2008年12月31日),分别是:积玉桥街道、杨园街道、徐家棚街道、粮道街街道、中华路街道、黄鹤楼街道、紫阳街道、白沙洲街道、首义路街道、中南路街道、水果湖街道、珞珈山街道、石洞街道、南湖街道。共有192个居委会。
教育

武汉大学行政大楼的早期照片
武昌区是武汉市的教育大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普及率很高,有132所中小学校,中小学生12万余人。该区的中等教育在湖北省名列第一,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武汉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等知名的省重点中学。该地区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武昌区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有中科院武汉分院等市级以上科研机构48所。
卫生
位于武昌区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等综合医院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是华中地区知名医院。
经济
武昌商贸、金融业发达,一直是长江沿岸重要商品集散地,有中商广场、亚贸广场等一批大中型国有商业零售企业,国际零售业巨头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已在武昌落户。
参考文献
来源
网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