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盏呜尊
传说根据《记纪》(即《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素盏呜尊为日本开疆拓土之神伊奘诺尊之子:伊奘诺尊自泉津平阪摆脱妻子伊奘冉尊追杀后,到日向小户橘之檍原河中上游梳洗,这期间自衣物与排泄物中生出数十神。最后,伊奘诺尊洗脸时自左眼生出天照大神,右眼生出月夜见尊(或称月读),鼻子生出素盏呜尊。由于这三神出生有别于其他神祇,伊奘诺尊高兴之余称他们做三贵子,并分封领地。前往高天原素盏呜尊的系谱,其中人名皆出自《古事记》。原本素盏鸣尊被分封至沧海之原,(《古事记》则记载分封领地后素盏鸣尊不停哭泣。伊奘诺尊问其原因,得知素盏鸣尊想到黄泉国见母亲伊奘冉尊。由于之前才被伊奘冉尊追杀,伊奘诺尊一怒之下夺其封地而将其放逐。)于是当伊奘诺尊功德圆满而隐居后,素盏鸣尊动身前往高天原。然而其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万物不安,甚至连高天原上的天照大神也感到不安。由于担心素盏鸣尊强夺高天原,天照大神身着弓箭铠甲,全副武装迎接素...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具足戒
戒律内容南传佛教比丘戒为227条,北传佛教《四分律》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又称波罗提木叉。以性质分为:波罗夷波罗夷(比丘四,比丘尼八):行淫、偷窃、杀人和妄称上人,均属大罪,犯者必须逐出僧团。僧残僧残(比丘十三,比丘尼十七):故意泄精、故意触摸女人、充当男女私通牵线、私自建造房屋、毁谤其他比丘、挑拨离间和不听忠告等,属于重罪,犯者接受六夜摩那陲灭罪法,然后在僧团大众面前认罪忏悔,方能恢复僧尼资格。不定不定(比丘二):独自与妇女一起坐在隐蔽处,犯者视情况定为波罗夷、僧残或舍堕。舍堕舍堕(比丘三十,比丘尼三十):衣钵卧具超过应有数量或者不按照规定获得、使用,犯者须当众忏悔,衣钵卧具没收。单堕单堕(比丘九十,比丘尼一七八):妄语、毁訾语、两舌、与妇女同屋住宿、比丘和非亲比丘尼结伴而行、比丘和比丘尼一起坐在隐蔽处、饮食过量、贪吃鱼肉乳酪、饮酒、杀害牲畜和饮用有虫之水等,犯者须当众忏...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
翻译参考文本初稿:《现代英文译本(英语:Today"sEnglishVersion)》(Today"sEnglishVersion)旧约:《基托尔氏希伯来文圣经》(KittelBi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摩洛
名号源头在19世纪初期意大利导演和制片乔瓦尼·帕斯特洛纳制作的默片《卡比利亚》内出现的摩洛神塑像。现存于意大利都灵的国家电影博物馆。希伯来文字母组合מולך(m-l-k)通常代表马利克(melek,原西北塞姆语malku),意译为国王。但一旦mlk注音作mōlek,正如公元后的Masoretic圣经写本中出现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mōlek在七十士译本、AquilaofSinope希腊文圣经译本以及中东的Targum亚兰文圣经译本中,其希腊文形式作Μολοχmolokh(对应原西北塞姆语Mulku)。这种形式经常以复合形式四辅音lmlk出现。l-其实是希伯来文的介词,意义同英语的"to",但l-也常常有英语"for"或"asa(n)"的意思。对应的,可以将lmlk译为“靠近摩洛”、“为了摩洛”或者“作为摩洛”。也有一个例子hmlk,意为摩洛自立。如果没有其他信息,根本无法区分mlk是王的意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礼部侍郎
沿革此职在隋朝时,礼部下属礼部司(另有祠部司、主客司、膳部司三司)的主管,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唐朝礼部司的主管改为礼部郎中,礼部侍郎成为礼部的副官。唐高宗时一度改称司礼少常伯,至后代仍为常职。明朝设左右二人,清代设满左侍郎、满右侍郎、汉左侍郎、汉右侍郎,共四人。礼部侍郎名人唐朝李百药令狐德棻韩休宋朝窦仪清朝孙之獬徐干学王文韶纪昀参见礼部:礼部尚书侍郎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黑白郎君
诗号、名言诗号一:凶近三步,无法可图;进退不得,下跪哭诉(“斯文客”/忠勇小金刚)诗号二:傲笑天地间,黑白两不分;马车幽灵影,潇洒一郎君!诗号三:黑金社会扬武宗,白色恐怖刹英雄;郎本无情绝义理,君临天下见真龙。(第一侠苦海女神龙)诗号四:黑夜穿梭幽灵影,白色骷髅形似马;郎唤南宫名带恨,君扬怒眉杀天下。(黑白龙狼传、天地风云录之决战时刻)名言:别人的失败就是我的快乐啦!(讲完后将会狂笑)造型及特色黑白郎君一如其名,造型以黑白对比为主调,其右脸为正常的肤色及黑眉,左脸为纯黑色及白眉。面貌半黑半白之缘由依照剧情演绎不同产生两种原因:1984年-1986年,剧中设定里,南宫恨容貌原如正常人,是史艳文的结拜义弟,与史艳文出游时在“天之岩”岩壁发现《五绝秘笈》,将其抢夺并于“天之岩古洞”内修习五绝秘笈,因而走火入魔成为黑白面貌。却也因此达成修练《五绝秘笈》所需之最重要条件‘阴阳贯通’。黄文择于租片市场...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藏巴甲热·益西多吉
生平他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出生于现在的西藏江孜县热龙乡甲氏家族,父甲树波察巴(GyaZurpoTsabpey),母玛萨祯吉(MarzaDarkyi),家中有七兄弟,藏巴甲热为最小。由于孩子太多,父母就把他托养在一个苯教徒那儿。这个苯教徒为他起名叫“雍仲贝”。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虽然少年失怙,但他的家境似乎并不贫寒。12岁时,他向哥哥“嘎敦”(意为“具缘”)学习诵读,之后哥哥带他到藏绒,在洛尼克哇跟前学习藏文。13岁在轨范师达塘西处住了3年,学习了《现对法》、“瑜伽”、“息结”等教法。15岁时,先后拜轨范师喀隆巴、柯热哇、藏察等为师,闻习《大圆满》、《因明论》、《大圆满智理圆满》、《幻化》、《大悲观世音密藏法》、《入行论》、《文殊名称经》等。到了22岁时,他的父亲认为他已经有升座说法的水平了。正在这个时候(1183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林热巴·白玛多吉,到了热龙地方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西西里·桑德斯
生平桑德斯曾于专门收容末期癌症病患者的圣约瑟安宁疗护院当护士,深知末期病人对于舒缓疼痛以及获得心灵照顾的需要。她于1967年在伦敦郊外创办了第一家现代安宁疗护医院“圣克利斯朵夫安宁医院”(StChristopher"sHospice),并将临床护理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在此展开癌症止痛的试验。桑德斯自60年代起多次往美国不同城市推广临终关怀,感染了有“美国临终关怀运动之母”之称的佛罗伦斯·华特(FlorenceWald)。桑德斯于1981年获颁“邓普顿属灵现实研究或发现促进奖”(简称邓普顿奖,TempletonPrize),大会形容她的工作“在严谨的科学方案中融合了独特的社会及心灵醒悟”(combiningascientificallyrigorousprogramwithauniquesocialandspiritualawareness)。2005年,桑德斯在自己创立的圣克利斯朵夫安宁医...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比丘尼
历史在佛教僧团中,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养育释迦牟尼长大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在佛陀时代,修行成就的比丘尼甚多,著名的有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印度传统上对女性有歧视,但佛陀允许建立比丘尼僧团,让印度女性有多一个选择。至部派佛教时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僧团远渡斯里兰卡,在锡兰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团。后在公元435年,锡兰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团前往当时的晋朝,为汉地的比丘尼授二部僧戒。汉传佛教地区就有比丘尼戒传承。汉传佛教地区的比丘尼戒,源自于上座部,分别由分别说部以及法藏部传至中国,直到今日尚有传承。1996年,斯里兰卡引韩国比丘尼僧团前往授戒。第一位斯里兰卡复兴比丘尼的是BhikkhuniKusuma。戒律巴利律比丘尼有311条戒。8条驱摈戒;17条暂时拘留戒;30条忏悔心堕落戒;166条心忏悔戒;75条学处戒。现代发展但是有一些戒律是专门为了比丘尼(比丘尼戒约...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拿督
起源关于“拿督”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7世纪的室利佛逝,用来描述属国君主或封臣的TelagaBatu碑文,其中使用古马来语将地方酋长或长老称为“拿督”(datu),用来表示部落或甘榜(kampung)的领袖。这一词汇起源于南岛语系,是古马来语中对年长者的称呼。室利佛逝以一种称为“曼达拉”(mandala)的模式,以王都为中心,将周边的领土、部落和港口封赐给宣誓效忠室利佛逝君主的“拿督”,实行中央集权管理。故此,爪哇的君主称为拉图,而非拉惹或者马哈拉惹(maharaja)。印度尼西亚在印度尼西亚,“拿督”(Datuk)是见于马来部族和米南加保部族的称号,是对处理传统与社群事务的领袖的尊称。在米南加保部族,“拿督”(Datuak,DatukLuak)是经由传统习俗(KerapatanAdatNagari)选出的部族或氏族领袖,是一个由继承者拥有的称号。不同于马来部族,米南加保部族是母系制度的社...
人物百科 |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