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克萨斯州
历史欧洲进入之前德克萨斯有两个美州原居民文化:包括西南文化及平原文化。考古学家发现了曾发生在这块地区的三个主要文化,而它们的发展巅峰大约是在欧州人进驻之前。这三种文化包括:普韦布洛Pueblo密西西比Mississippian中美洲Mesoamerica原居此地的原居民部落是否和善,早期的欧州探险家众说纷云。一些历史书籍记载到友好的部落曾教欧州来的移民如何狩猎和耕种,而某些部落则抵制/攻击移民。殖民时代此地区的殖民时期,可概分为三个部分:法属德克萨斯西属德克萨斯墨西哥统治时期有关德克萨斯最早的历史文件,可追溯到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AlonsoÁlvarezdePineda对湾岸地区所绘制的地图。九年之后,西班牙探险家阿尔瓦·努涅斯·卡韦萨·德·巴卡及其组员因船难而成为到德克萨斯的第一批欧州人。欧州各方势力一直到1685年才意外地再次进入德克萨斯。原要到密西西比河流域殖民的法国探险家Ren...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加斯帕尔·蒙日
生平蒙日生于博纳,是一位商人的儿子。他曾就读于奥拉托利教会在博纳的大学。1762年,他转学到该教会在里昂的大学,在里昂学习一年物理后成为该科的教师,年仅17岁。在里昂学成之后,蒙日回到博纳时,为该镇绘制了一个大规模平面图,发明了观测的方法且构建了所需的工具。该平面图被赠予该镇,并被保存在他们的图书馆内直到如今。一个工程官员看过该图之后,写信将蒙日举荐给位于Mézières的军事学校ÉcoleRoyaleduGénie的负责人。他随后在那成为了一名绘图员,算是附属于该学院的职业学校的学员。职业生涯学校本身因为过于贵族化而不能允许他正式入学。他的手工技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赏识,但他的数学才能并没有受到重视。在此期间他认识了CharlesBossut,ÉcoleRoyale的数学教授。“我一千次受到诱惑,”他很久以后提到,“想要厌恶地扯破我那些受到景仰的图纸——好像我除此以外一无所长一样。”蒙日在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岐山县
地理岐山下辖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位于宝鸡市区以东60公里,距西安135公里。南部是秦岭,中部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历史岐山是周王朝发祥之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岐山地区一直是西周的都城和中心。有周公庙,建于唐代、凤雏遗址,并出土大量周朝文物,以青铜器最为著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出土青铜器文物大多存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这里还是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故里。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设岐州(州治在今凤翔县南),领3郡、9县。平秦郡(郡治在今凤翔县南)的周城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地东部,横水县(太平真君十年分周城县置)辖岐地西部,武都郡(郡治在今宝鸡市东50里)的平阳县(太平真君六年置)辖岐区南部,武功郡的美阳县辖岐地东北部。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分泾州鹑觚县南境置三龙县,县以山得名,治岐阳镇(今岐阳村)。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移三龙县治于西40里(今凤...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亨利·菲尔丁
童年亨利·菲尔丁出生于一个英格兰贵族家庭,其祖父是威廉·菲尔丁,第三代登比伯爵(英语:WilliamFeilding,3rdEarlofDenbigh),当时社会的传言和菲尔丁自己都认为这一家族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分支,但研究者已经确认这是。菲尔丁的父亲埃德蒙德·菲尔丁生于1680年,16岁入伍,1704年跟随约翰·丘吉尔,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参加了布伦汉姆战役,作战英勇,被提拔为中校。母亲萨拉则是出身法官家庭,外祖父亨利·古德曾担任皇座法庭法官。两人于1706年结婚,第二年他们的长子,亨利·菲尔丁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格拉斯通伯里的沙泼汉姆庄园,他外祖父母的居住地。研究者认为此时埃德蒙德·菲尔丁正在军中作战,故他出生在外祖父母的房子里。在亨利·菲尔丁出生之前一个月,他的外祖父曾修改了遗嘱,留下3000英镑供女儿购买土地建屋与孩子合住,女婿不得干预。1710年菲尔丁两岁时,亨利·古德选好了一块价值4...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输籍法
推行缘由自南北朝以来,农民为了逃避繁重的赋税繇役而假造年龄,或直接隐匿不报,使国家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隐蔽这些无地的隐匿农民,严重影响到国家中央集权的统治基础,并使隋朝的均田制难以实施,因此隋文帝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下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然而只要赋税繇役仍然繁重,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地方豪强与中央争夺劳动人口的状况,故左仆射高颎鉴于“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籍,难以推校”,上书建议中央制订划分户等的标准,隋文帝采用其建议颁布输籍法,作为大索貌阅的配套措施。执行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用了高颎的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由县令派人出查,百姓以五党(五百家)或三党(三百家)为一团,并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花序
分类依据苞片(Bracts)花序内常存在不能促进植物生长(vegetative,营养性的)的变态叶状物(modifiedfoliage),以最广义的观点来说,任何和花序有关的叶片均称为苞片(bract)。苞片通常着生于大花梗和花序主轴的节(node)上,但花序之内也可能着生其他苞片。它们的主要作用系吸引传粉者(pollinator)、和保护(protect)幼花。根据苞片的有无及特征,花序分类如下:无苞片花序(Ebracteateinflorescences):花序内没有苞片者。苞片花序(Bracteateinflorescences):花序中的苞片通常特化(specialized)、或退化(reduced)成为分裂或分开的(dividedordissected)鳞片(scale)。叶状花序(Leafyinflorescences):苞片未特化,外型与叶子近似,但尺寸(size)退化(re...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矩阵
发展作为解决线性方程的工具,矩阵也有不短的历史。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的《九章算术》中,已经出现过以矩阵形式表示线性方程组系数以解方程的图例,可算作是矩阵的雏形。矩阵正式作为数学中的研究对象出现,则是在行列式的研究发展起来后。逻辑上,矩阵的概念先于行列式,但在实际的历史上则恰好相反。日本数学家关孝和(1683年)与微积分的发现者之一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93年)近乎同时地独立建立了行列式论。其后行列式作为解线性方程组的工具逐步发展。1750年,加布里尔·克拉默发现了克莱姆法则。阿瑟·凯莱被认为是矩阵论的奠基人进入十九世纪后,行列式的研究进一步发展,矩阵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奥古斯丁·路易·柯西是最早将行列式排成方阵并将其元素用双重下标表示的数学家。他还在1829年就在行列式的框架中证明了实对称矩阵特征根为实数的结论。其后,詹姆斯·约瑟夫·西尔维斯特注意到,在作为行列式的计算形式以外,将数...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明智光秀
经历早年根据明智军记记载,明智光秀最初侍奉美浓明智城主斋藤道三,后来道三成为大名,他亦成为斋藤氏家臣。后来因为义龙和道三的内乱,光秀支持道三并进攻义龙方的明智城,道三在长良川战死后,光秀及家人先赴若狭投靠武田氏,再前往越前朝仓氏仕于朝仓义景。然后随足利义昭一同投靠织田信长。织田信长家臣时代足利义昭与织田信长结盟后,在织田信长家臣团里因功勋卓著而受重用。1568年协助攻打观音寺城,永禄12年(1569年)1月5日,三好三人众袭击义昭的宿所本圀寺(本圀寺之变),光秀成功地协助义昭抵御。同年4月,与木下秀吉、丹羽长秀、中川重政共同于织田氏支配下担任京都周边的政务,并成为事实上的京都奉行。但是足利义昭突然谋反,试图与织田氏邻接的大名成立信长包围网,光秀决定叛离义昭,成为信长的直臣。后来为信长在攻打浅井及朝仓立下功绩。元龟元年(1570年)4月28日,光秀于金ヶ崎之战中,信长由于浅井长政背叛而撤退之...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拓跋部
名称在古突厥语中,他们被称为Tabgach(????,Tabgač,中文音译桃花石)。历史西晋时拓跋部分布图。拓跋氏为东胡鲜卑的后裔,原为匈奴部落集团中的一员。在拓跋毛时,拓跋氏与三十六部结盟,统率了其余九十大姓,拓跋氏成为族长,形成拓跋部,中国历史文献称为索头部。拓跋邻时,将部族分为八部,由其兄弟分别统领。东汉末年,檀石槐组织鲜卑部落联盟时,拓跋部曾参与其中,陈寅恪认为可能是在拓跋邻时代。177年,遭到汉族骑兵攻击,檀石槐击败这支军队,但之后部落声势也不振,陷入纷争。拓跋诘汾之后,分支出秃发氏一支,其子秃发匹孤移至河西,形成河西鲜卑。258年,另一子拓跋力微南迁至盛乐(今中国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在内蒙古召集部落代表,形成强大地方势力。陇西鲜卑的始祖乞伏氏,陈寅恪认为与拓跋部关系紧密,可能也是源出拓跋部的分支。根据《旧唐书》记载,吐蕃皇族源自秃发氏,吐蕃的名称也是来自于此。从东汉末年开始,
人物百科 | 2017-10-16 -
般若经
般若经的历史般若经的结集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十世纪。学者爱德华·孔兹把般若经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原始阶段,最早的般若经《八千颂般若》首先诞生。这个阶段大致在公元一世纪中叶,在印度处于安达罗王朝时期。佛学家也认为它是最早的大乘经之一。因为,般若经典和其他大乘经相比,更明显具有巴利经典所采取的对话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早期佛经特征的。而且般若经中的佛陀通常与祂的弟子,如须菩提、满慈子、舍利弗对论佛法,在其他大乘经中,与佛对话的,更多的是菩萨。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般若经的篇幅不断扩充,从八千颂扩展到一万八千颂,二万五千颂乃至十万颂。在二到三世纪的龙树时代,就已经有了大品般若经和小品般若经的流行,大品般若指的是两万五千颂的版本,小品般若指的是八千颂的版本,二者篇幅详略不同,但内容相近。浓缩阶段,有两种浓缩方式,一种是把长篇的般若经用散文的方式压缩,形成了《金刚经》、《心经》这样的作品;...
人物百科 |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