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初一寒衣节——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寒衣寄冥乡
后天就是寒衣节,寒衣节是每年的老历十月一号,新历是11月1日。现在的节气是霜降,再过一周就是立冬了。立冬之后,开始大幅度的降温,人们也需要换上御寒的羽绒服,棉袄了。
新闻动态 | 2024-10-30 -
当代二十五孝李士博——儿食剩骨,正餐奉母
在我国古代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汉文帝“亲尝汤药”,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虽然很多的古籍失传,然而二十四孝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现在还有积极意义。很多人觉得他们是古代的故事,太过于遥远。但是在2024年的今天,9岁的小学生给古典的二十四孝续上了,故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抖音上,能够看的一则视频,河南南阳的小学二年级小学生李士博,每天做出一种很奇怪的举动,中午他常常吃同学们剩下的水果,骨头。同学们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学校有午餐供应。李士博告诉老师,他的那份饭隔着校门,给有智力障碍的母亲吃了,妈妈能吃饱就行了,我年纪小,喝点水就饱了!老师听了他说的话,眼睛湿润了,去校门口看他的母亲,每天都在学校外面,等着他回家。卫姓网友评论:此时此刻,分数没那么重要了!还有人作诗:我比贤弟高三尺,贤弟高我一昆仑。回首已过三十载,孝义不如...
新闻动态 | 2024-10-29 -
春秋战国卫国——卫姓起源,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
在历史上,春秋战国各种小国林立,一个县的领土,就可以算做一个国家,而当年春秋末期,战国七雄纷纷吞并这些小国,小国灭亡之后,国民以国为姓,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鲁国,卫国,曹国,陈国等等。其中的遗民卫姓的出处卫国,可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它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仍然存在的国家。卫国存在大约900余年,都城在现在的河南淇县,滑县,濮阳,焦作等地变动。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平定武庚(纣王的儿子)叛乱后,将武庚的封地划分给了康叔,康叔是卫国的开国之君,称为卫康叔,也是卫姓的始祖。卫国一共29代、44位国君(还有一种看法是41个),存在了834年(还有说法从立国前后计算是907年),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小国,是诸侯国里面最后灭亡的。在卫武公时期,卫国辉煌一时,他派兵支持平王东迁,晋升为公爵,在诸侯国里也算排名靠前。公元前660年,翟人伐卫,第一次灭国,在齐国的协助下复国。然而此后再也没有出有能力的...
新闻动态 | 2024-10-28 -
族谱遗失,挖坟,墓碑被砸,祠堂被毁是什么原因?
在50年前,一场运动席卷全国,而这场运动中,发生了很多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做法,这个运动的影响至今仍在,一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祠堂被拆毁,墓地的墓碑被砸成两截,而家谱被付之一炬。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族长这种说法,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制就此完结。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的家谱无从寻找,原因就是在这里。1,砸墓碑对于很多的人的墓碑,如林徽因,齐白石这种名人的墓碑都不能幸免被砸。孔圣人孔子的碑也照砸不误,在那个年代里,历史上有过污点,犯过错误的,成分有问题的,如地主,富农,反动官员,当过国军等等,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依然被清算,砸墓碑就是重要的一个表现。小编小时候在给祖宗上坟的时候,就看到某卫姓祖先的墓碑被砸成两段,据说还是同姓族人带头砸的,被鼓励成“大义灭亲”。2,挖坟在合肥,清朝大臣李鸿章的遗体被挖出来,放在拖拉机后面拖,尸骸散落一地。河北张之洞的遗骸也被挖出。山东“聊斋”的作者蒲松龄,也被挖坟,里...
新闻动态 | 2024-10-25 -
寒衣节的习俗有哪些?
寒衣节在如今是一个比较冷门的节日,然而在封建时代,这个节日非常的被重视。针对这个节日有不同的名字,例如“祭祖节”“冥阴节”“秋祭”等等,而在风俗习惯上,也是非常的多。1、祭祖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千家万户会准备供品,五色纸(红、黄、蓝、白、黑)、纸钱、香等,坟头划一个圆圈,在圆圈或在祖先坟前焚烧。老百姓通过焚烧冥衣,五色纸,纸钱等,(五色纸是防止烧给祖宗的冥衣被其他的孤魂抢走)除了哀思祖先,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给在阴间的祖先送去物资,生活的好。2、过冬的准备冬天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不太适合劳动和耕作。所以在寒衣节人们会预备过冬所需。这天家人会整理火炉、烟囱,生火取暖,保障大冷天能够顺利取暖。同时,也会购置新冬衣给孩子,家人,在古代还有亲身做棉衣的习惯。3、饮食红豆饭:在寒衣节,会吃红豆饭来纪念祖宗。为何是红豆?因为红豆有相思之意,“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寒衣节也有吃面的习俗,对于...
新闻动态 | 2024-10-25 -
民国往事——上海滩杜月笙修祠堂
在发迹后,拥有数不清的不动产,金银美钞,社会地位的他,开始有了光宗耀祖,修“杜氏祠堂”的想法。1930年,他委托人在浦东新区陆家堰(今杨高北路)买了十余亩地,开始筹划祠堂。他的管家找了创新建筑厂厂主谢秉衡负责祠堂的修建,其徒弟沈志南常驻工地,负责看工打样。耗费接近两年的工期,沈志南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祠堂施工,花卉园林,精挑细选。
新闻动态 | 2024-10-23 -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高层访问至德文化委员会名誉会长吴朗坤老先生
2024年10月20日上午,阳光明媚,秋风送爽,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的执行会长周全行携组织联络办的沈鑫明一同从东阳赶往义乌,常务副会长刘鑫叶从兰溪赶往义乌,带着对家谱文化研究的深厚情怀和崇高敬意,踏上了前往义乌访问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至德文化委员会的名誉会长吴朗坤老先生。吴朗坤老先生,作为家谱文化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谱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工作。他的深厚学识和卓越贡献,在家谱文化研究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此次访问,不仅是对老先生多年辛勤付出的致敬,更是为了探讨家谱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推动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上午时分,当周全行一行人抵达义乌,吴朗坤老先生早已在家中等候。他笑容满面,热情地迎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温馨的氛围中,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周全行首先代表研究会向吴朗坤老先生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高度评价了老先生在家谱文化研究领域的卓越成...
新闻动态 | 2024-10-23 -
霜降节气,请注意保暖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霜降”,自此以后,秋天过完,马上就立冬了,霜降节气昼夜温差非常的大,白天可能还有太阳比较暖和,到了晚上,水汽就在地面草木上凝霜。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注意加衣,不可贪凉,预防感冒。1,霜降的“霜”从何而来?霜和雨雪不同,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地面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化作小冰晶。而在霜降的时候,刚好赶上一年的收获季节,三季稻,红苕,葱,棉花等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收割了。为了防御突然袭击的“黑霜”,人们还会给庄稼覆膜,烟熏等,防御它们被冻伤。2,习俗看秋叶:“香山红叶红满天”,在秋天,各种树木的叶子颜色鲜艳,是观赏的好时机。可以野外郊游,爬山以观赏秋叶。柿子:柿子红彤彤的,打霜了以后更好吃。不过吃柿子需要注意,不可空腹吃,不可一次吃太多。肠胃不好的人最好别吃。赏菊:秋意浓,菊花黄,登高赏菊,岂不快哉。秋狩:在古代,清朝皇室有秋狩的习俗,这个时节,兔子,鹿,野鸡等野...
新闻动态 | 2024-10-22 -
家族中出能人的预兆
在我国,有很多的俗语“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穷的家庭由于无法娶妻延续后代,自然无后了。而富裕的家庭,后辈子孙很难守住财富,导致富变穷。可以看的,我国大部分的家族都是普通人,而哪些能够在家族里出能人的,都是有一定的预兆的。我们通过一些观察和经验得出来的信号,这些预兆的表现是:1,不内斗很多穷人的家庭里,内斗非常严重,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兄弟之间,为了蝇头小利互掐。而这样的家风不良的家庭,很难翻身。而家风淳朴,家庭和睦,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出能人的概率更高。2,注重教育卫姓某家族家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海宁某大户褚姓“耕读传家”,古人很早就有这种认识,虽然在古代通过科举能够获得官职,而现在穷人改变命运,通过高考考上优质大学,是很好的方法。无论现在社会应届生找工作多难,拥有名牌大学学历,永远是穷人改变自身阶层最优的选择。在解放后,地主阶层被肉体消灭,而哪些地主阶...
新闻动态 | 2024-10-21 -
兰溪市长乐古村的金大宗祠怀古
在金华兰溪市,有着非常多的老祠堂,它们既是家族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一种传承。长乐村,一个典型的传统的村落,它静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之中,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走进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古朴的民居和错落有致的巷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面斑驳的墙壁,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褚姓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金大宗祠前。这座宗祠,是长乐金氏家族的圣地,也是整个村庄最为庄重的建筑。它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呈“回”字形结构,前后共三进,总建筑面积达一千五百平方米。站在宗祠前,我深深地被它的气势所震撼。那高耸的马头墙、精美的雕刻、以及那历经风雨仍显威严的牌楼,都让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走进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对高2米、直径1.3米的游龙吐珠抱鼓石。这对抱鼓石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寓意深远,它们象征着金氏家族的尊贵与显赫。穿过门廊,我们来到了中厅。中厅为单檐歇山顶,四根金柱分别选用柏木、梓...
新闻动态 |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