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即写在
彩灯上面的
谜语,又叫“灯虎”。猜灯谜又叫“射灯虎”。谜语来源于
民间口谜,后经
文人加工成为谜,它
在中国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庾词”。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
三国时代,猜谜盛行。在
宋代出现了灯谜。
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
花灯上,
供人猜射。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民间十分流行。
灯谜的三大基本特征
1、独特的结构: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谜面、
谜目和
谜底,也称灯谜三
要素。
2、面与底别解:灯谜利用汉语
字词多意的
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
3、面与底异字: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
灯谜猜法
拆字法、离合法、
增补法、
减损法、
半面法、
方位法、
参差法、
移位法、
残缺法、
通假法、
盈亏法、
会意法、
一谜多底、旧谜新猜、
字字双谜、与虎谋皮、
拟面征底、
拆底就面、
底面相克、谜底别解、谜面别解、谜面太泛、谜面抛荒、谜底踏空、用字差错、谜面更新、谜目混杂、用典失实、格助谜活、谜面加注、
一字反义法、
有典化无典、
正字反侧法、
题外暗扣法、脚趾动”谜。
还有其他很多说法,说见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灯谜
2021-07-15

1

435

提交答案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