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浇
2021-07-14
在历史上,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青乌、堪舆等均曾泛指中国风水学。
“卜宅”,最早见于《尚书·召诰》:“太保朝至于诰,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是说周克商后于洛河之阳选址营建洛邑之事。
“阴阳”最早见于《诗经》之《公刘》章,如“于胥斯原”,“陟则在谳,复降在原”,“逝彼百泉,瞻彼溥原”,“度其夕阳”,其中更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句,此句为后世风水称为阳阴所典。
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唐代孔颖达疏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解,故称地理。”
风水名称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堪舆最早见于汉代《淮南子》,即《淮南鸿烈》第三卷《天文训》中:“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