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郭淮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1回答·399关注
郭淮(?~255年2月23日),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出身太原郭氏。正元二年正月癸未日(255年2月23日 [15] ),去世,追赠大将军,谥号为贞。
    两人是推心置腹的朋友
李显当了几年的皇帝?
1回答·4592关注
李显当了五年半的皇帝,其在位两次,一次是从683年到684年,第二次是在705年到710,一共加起来是五年半。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李显差不多当了五年半的皇帝,第一次是683年到684年的半年时间,第二次是705年到710年的五年时间,所以李显当了五年半皇帝。
元英宗逝世后,由谁继位了?
1回答·1020关注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元朝第五位皇帝(1320年—1323年在位),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继续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元英宗亲政后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被害,后由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继位。
    是元朝时期的第六位皇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吗?
石壁客家祭祖是哪里的民俗?
1回答·996关注
请问石壁客家祭祖是哪里的民俗?是福建哪里的祭祖民俗吗?是什么时候会有活动的?
    石壁客家祭祖福建这边的民俗全称应该是“福建宁化石壁祖地祭祖大典”,这是福建省宁化县的文化节日。通常祭祖活动中的内容有开幕式、文艺演出、民俗表演、祭祖仪式、客家民俗展、客家旅游推介会、经贸项目洽谈、风味小吃等。石壁客家祭祖是一个存在于当地客家人民中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早已传承了几百年,因此被视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祭祖仪式也有着多种称呼,它是客家人民祭拜祖先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客家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石壁客家祭祖是一种复杂的仪式,其中包括祭拜祖先、致敬爱人、致敬历史英雄、表演客家文化艺术等内容。客家祭祖仪式充满了客家人民对历史、民族和宗族的尊重和敬意,它向人们展示了客家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参加祭祖仪式的人们有来自客家的传统音乐家、艺术家、舞蹈家和传统艺术家,他们会表演客家文化的传统艺术,以及传统歌曲、舞蹈和戏剧。石壁客家祭祖仪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客家文化的传承。在祭祖仪式期间,客家人民会表演传统的歌曲、舞蹈和戏剧,以及一些客家文化的传统活动,如表演舞狮等,这些活动既是对祖先的祭拜,也是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客家祭祖仪式不仅是客家文化的传承,也是客家人民对祖先的尊敬和信仰,是他们对客家文化的爱护和致敬。客家人民在祭祖仪式中,不仅会表现出自己对客家文化的热爱,还会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传统价值,从而将客家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石壁客家祭祖仪式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是客家人民对历史、民族和宗族的尊重、敬意和致敬的体现。它不仅是客家人民的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他们对客家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石壁客家祭祖仪式不仅是客家文化的传承,也是客家人民对祖先的尊敬和信仰,是他们表达爱护客家文化、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方式。客家祭祖仪式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它以其多样性和完整性,向人们展示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使客家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赵煦之后是由谁继位的?
1回答·1167关注
赵煦就是宋哲宗,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之后的皇帝就是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宋徽宗。
    由宋徽宗继位
古代春耕图有哪些?作者都有谁?
1回答·1221关注
  又是一年春来到,对于描绘春天景象的方式从古至今历来都有很多,有通过文字的也有通过绘画的,在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除了写诗、声乐之外,往往通过绘画是另一种比较美满的表达方式。在古代和春耕或和春耕相关的丹青有很多,大多描绘的是立春过后人们在农田忙于劳作的场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浓郁的社会,从一些古诗词中也可以看到在宋·曾巩《二月八日北城闲步》就有诗云:“便起高亭临北渚,欲乘长日劝春耕。”的说法。而春耕图相关的中国古代画作有例如“明代画家戴进《春耕图轴》、清代金廷标《春野新耕图》、清代禹之鼎《春耕草堂图》、王蒙《谷口春耕图》、嘉峪关魏晋墓壁画春耕图、明代陆治的《春耕图》”等。
    元代黄公望的《春耕图》、王蒙的《谷口春耕图》,明代戴进的《春耕图轴》、陆治的《春耕图》,清代金廷标的《春野新耕图》、禹之鼎的《春耕草堂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农耕时代的田园风情。
冯胜是哪个朝代的?
1回答·1131关注
冯胜是元末明初的,明朝开国名将,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喜欢读书,通晓兵法。
    冯胜是明朝开国名将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
郭淮是哪个朝代的人?
2回答·703关注
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人。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出身太原郭氏。
    郭淮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是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
八九有什么习俗?
1回答·542关注
数九是中国民间风俗,数九天的来临告诉大家寒冷的冬天开始来临,数九天结束就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数九天也有一些习俗,具有一些文化韵味,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有了。
    中国人在八九天举行祭祀的时间开始得非常早,根据记载,最初的祭祀甚至能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祖先们,就在这个时间段里举行祭祀了。不过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地下,人们只能靠地为生。所以在举行祭祀的时候,主要针对的就是祖先和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让他们丰收、不饿肚子;祈求祖先在天之灵护佑他们平安健康,无病无灾。由于当时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且生产力低下,所以这种祈求的活动,便一直延续了下来。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他的故居在哪里?
1回答·4122关注
蒲松龄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四月,公元上是1640年6月5日,主要生活在清代,所以是清代时期的历史人物,他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小说家,是清代时期济南府淄川人,现在属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流传很广,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蒲松龄从祖上来看,家族自明代初年就世居淄川城东满井庄,在后来这个地方改名为蒲家庄,蒲松龄的家族虽然不是很大的名门望族,但通过多读书获科举功名者在历史中也不在少数,就蒲松龄的故居来看,目前的地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这边现在主要的名字是叫作“山东淄博蒲松龄纪念馆”这是在原先蒲松龄故居的基础上建立的,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陈列体系完备、展览内容丰富。
    蒲松龄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四月,公元上是1640年6月5日,主要生活在清代,所以是清代时期的历史人物
今年有两个闰二月,那第二个龙头节是什么时候?
1回答·799关注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
    是要当年的三月份你看日历
元英宗一共有几位子女?
1回答·1086关注
有人知道他有几个子女吗?
    史籍记载元英宗的后代好不是很清楚,似乎死于兵变
北宋一共有几位帝王?
1回答·1460关注
北宋一共有九位帝王。 分别是:宋太祖,名赵匡胤。宋太宗,名赵匡义,又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窘。宋真宗,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仁宗,名赵祯,原名受益。宋英宗,名赵曙。宋神宗,名赵顼,原名仲铖。宋哲宗,名赵煦,原名佣。宋徽宗,名赵佶。宋钦宗,名赵桓,原名宣,又名垣。
    北宋一共有9个皇帝
元英宗是元朝第几位皇帝?
1回答·1142关注
元英宗是元朝第五位皇帝。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元朝第五位皇帝(1320年—1323年在位),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元仁宗嫡子。大德七年(1303年)出生,延祐三年(1316年)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时年17岁,次年改元“至治”。
    第七位吧?
孙坚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名字?
1回答·1581关注
孙坚,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孙坚一生中共有5个孩子
    孙坚共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姓氏学的鼻祖柳冲冲是谁?哪个朝代的
1回答·1046关注
请问有姓氏学鼻祖之称的柳冲冲是谁?是河东柳氏吗?他生活在哪个朝代,为什么称他为姓氏学的鼻祖?
    姓氏学是研究人类姓氏和名字的起源、意义及其历史的一种学科,姓氏学的鼻祖柳冲冲是唐朝初年人物,往往称其为姓氏学鼻祖,唐太宗命诸儒撰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氏族志》,柳冲冲在此期间撰有《大唐姓系录》二百卷,并与柳芳合撰有《永泰谱》,指导柳璨撰有《韵略》等,从此开创了中国各姓氏研究和家谱创建之先河。
古代“姓氏学”相关著名著作作品有哪些?
1回答·2479关注
  姓氏学从古到今一直都有,这是一种用以研究人类姓氏以及名字由来,以及意义、出处,历史发展、地理分布、迁徙情况,和民俗特点的科学,从古代来看,“姓氏学”一直存在,在历史中还有很多和姓氏学相关的著作,可谓记录了在每个朝代历史阶段和我国古代姓氏文化和历史的情况,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瑰宝,从现代姓氏文化学说中影响相对较大的古代姓氏学经典著作大致有《姓氏急就篇》以及、《元和姓纂》、《百家姓》、《通志·氏族略》、《史姓韵编》等,下面将来主要的基本和古代姓氏文化相关的古书籍介绍做个罗列盘点。
    《古今姓氏书辩证》、《通志·氏族略》、《古今万姓统谱》都是
元英宗为何要杀宋恭帝?
1回答·1072关注
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宋恭帝投降,南宋灭亡。投降的宋恭帝先是被召进元大都,后来,为了表明自己不会有反叛之心,他主动请求到西藏学佛,并最终一代佛学大师,可是就算他与世无争三十五年,还是在五十多岁高龄时被元朝第五位皇帝元英宗赐死。
    元英宗赐死宋恭帝的原因,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宋恭帝作了一首触犯了文字狱的诗。这首诗便是《在燕京作》,燕京是元朝首都大都的别称,可见此诗是宋恭帝还在大都时创作的。诗中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郭淮为什么要背叛曹魏?
1回答·1583关注
郭淮背叛曹魏的主要原因是郭淮是司马懿提拔成大将军的,所以在司马懿篡权的时候选择放弃讨伐篡权的司马懿。
    郭淮背叛曹魏的主要原因是郭淮是司马懿提拔成大将军的,所以在司马懿篡权的时候选择放弃讨伐篡权的司马懿。
赵煦和赵佶是什么关系?
1回答·1706关注
宋哲宗赵煦是宋徽宗赵佶的兄长。赵煦,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在位十五年,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
    他们是同母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