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以下资料,为您匹配到 213910 部族谱
现代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始祖:赵氏先祖

散居地: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

族谱页数:80

浏览量:17483

赵氏族谱一 赵文光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邓氏族谱

散居地:江西省

族谱页数:3011

浏览量:0

南阳西昌邓氏七修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江西省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杨氏族谱

始祖:惟圣

散居地: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族谱页数:3814

编修人:杨建雄等

浏览量:0

杨氏九修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杨氏天绿公房九修族谱,纸谱、网谱,一谱双修。
查看详情
曹氏族谱

始祖:启宗

族谱页数:889

浏览量:0

曹氏十二修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张氏族谱

散居地: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族谱页数:1619

浏览量:2409

中华族谱集张氏卷八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散居地: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

族谱页数:201

浏览量:1499

槠山刘氏-添福房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梁氏族谱

族谱页数:1942

浏览量:0

梁氏明远祖总谱(伍丽、伍杏枝、刘琼、伍晗菲)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始祖:承福

散居地: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

族谱页数:10794

浏览量:0

泉口尹氏六修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
泉口尹氏六修族谱
查看详情
陈氏族谱

始祖:陈魁才

散居地: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

族谱页数:46

浏览量:7873

盐城陈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曹氏族谱

始祖:景让

散居地: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族谱页数:20

浏览量:2376

曹氏族谱卷三九应宗景让表(复制2份) 副本(1)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族谱页数:418

浏览量:5862

万安刘氏族谱电子版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滕氏族谱

族谱页数:13

浏览量:0

滕支武的家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陈氏族谱

始祖:陈胡(妫满)

散居地: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

族谱页数:34

浏览量:0

干塘陈氏南三米占坡支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
本谱为广东省湛江市南三米占坡村陈氏族谱,是干塘陈氏支谱。
查看详情

始祖:王子良

散居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

族谱页数:85

浏览量:1150

贵州省凯里市白腊后坝王氏族谱第四版
族谱卡可见
现代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
贵州省凯里市白腊后坝王氏族谱第四版
查看详情

始祖:陈九 經

散居地: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

族谱页数:377

浏览量:219

陈氏宗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谢氏族谱

散居地: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族谱页数:12

浏览量:0

谢氏家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始祖:惟兴公

族谱页数:14

浏览量:16265

中华谢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谢姓发源于河南,楚灭申后,把谢姓人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后又把其中部分再迁今湖北武当山东南的荆山,楚亡,谢姓一部南迁潇水流域,一部入重庆涪陵。汉魏时期,原潇水谢姓的谢夷吾发迹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一带,后裔谢嫁女于孙权,使自己的家族变为皇亲国戚;而中原的谢缵与其子孙均显贵于曹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衡为代表的谢姓人(谢缵后裔)从北方渡江南下,东山会稽派始祖谢衡迁会稽始宁,其子谢鲲迁豫章(今江西南昌),谢鲲弟谢褒,因担任会稽郯县令而迁居郯县(今浙江嵊县),这支谢姓显贵于东晋南朝,侨居于江浙三吴,以谢安、谢石、谢玄、谢琰为代表,并且使得原分为南北的谢姓获得了新的交流,同时阳夏还有一支谢姓迁康乐(今江西万载东),又有谢姓北上西迁至陕西冯翊郡,南迁居四川成都、彭水、云南永昌一带。隋唐五代时期的谢姓在以前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发展,其中谢夷吾和谢缵的后代都在东南沿海地区或中原一带进一步繁衍播迁,唐僖宗时,谢衡后人中还有一支迁江西宁都。宋时,有会稽山阴谢夷吾之后迁居福建长乐,以及嵊县、上虞等地。至元明清时,南方各省的谢姓人,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北方,并诞生了许多知名人物和著名家庭,江西宁都的谢新(谢衡后裔)随文天祥收复梅州后,任梅州令,谢新之子谢天佑,定居梅州福乡,成为谢姓在闽、粤之地的开基始祖。谢姓入台,始于明末,同时也有谢姓人迁吕宋(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清同治年间,有广东南海丹山谢姓迁美国旧金山……,至此,谢姓人广布全国各地。如今,谢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为多。目前谢姓人口列全国第二十四位。 湖南娄底市娄星区扶州谢氏大宗流派班行歌: 惟汉政应 祖宗必达 思彦敏永 通文元武 显添顺再振 兴仁征国瑞 合续肇南方 惠直声闻远 蕃宣世泽长 佐时毓哲辅 立学茂贤良 尚冀光先德 用期久发祥 宽容和济颖 敦厚坚毅强 博大高深智 钟灵秀丽煌 谢姓郡望:   陈留郡 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陈 郡 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会稽郡 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冯诩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谢姓堂号:   安晋堂 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宝树堂 相传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见其庭园中有一株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由来在此。另有一说,出自《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阁序》,文中就有“非谢家之宝树”之句。 祥凤堂(湖南邵东斫嘈十字路)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陈留、陈郡、下邳、会稽、冯翊。②自立堂号:哲经、存著、敬业、阁老、起风、乌衣、宣城、威怀、永思、承仁、葆光、世德、承德、聚德、同德、新燕、奕要、式南等。   河南光山、新县、罗山、息县、固始、商城一带谢氏派字:中耐成联芳,绍复焕其章;汝克昭明德,慎守尔彝常;雍熙延祖宪,启迪寿炽昌;国家资屏翰,勋名耀前光。   福建闽侯谢氏行字: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江西弋东案山谢氏字行:余烈暖林野,众芳揖兰荪;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远水昭匹练,因晴见吴门;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湖北随州谢氏辈行:懋修伦常,昭训万纪,兰玉长荣,贤才济美,诗书流传,家泽永远。   湖南醴陵屈塘门村谢氏名派:谢之祖宗,玉树世逢,本立枝高,家庭万象。   湖南醴陵南田谢氏派语:祖德绍光远,嗣英世泽承,人文继晋代,荣显振家声。   湖南长沙谢氏派语:成京起先,斯文人必,子崇松南,映之后敦。正大光远,洪开世典。新派歌:克兴承祖业,锡尔元有常,舒华以应运,玉树定延芳。   湖南湘潭南田谢氏派语: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晨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润余成岁,律吕调阳。   广西横县谢氏班次:宏植基绪,锡履南邦;根本孔固,技业蕃昌;培成宝树,蔚为栋梁;文经武纬,家国之光;克承前烈,长发其祥。   董家坊谢氏仁甫公支下原派语:镇仁骊远,伯文仲世。广本时大,必登上国。三修派语:道学传宗祖,名贤光万邦,芳兰钟秀瑞,贵显定荣昌。六修派语:忠信为家宝,诗书绍翰香。谦恭敦礼让,正直立纲常。   平远差干谢氏派语:乐观新仕,谢世英国,汝惟成文,用光兹绪,彩凤长扬,芬兰远继,载咏诜绳,遹征师济,克绍嶶猷,善承燕诒,盛也而衍,焕然亦然,皇哉令图,以昭来许。   台湾叠山公派谢氏字辈:奠贤益朴友,振腾天福文;亭凤日朝阳,锦龙从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鸿恩。   台湾兴公派谢氏字辈:弘开景运长,韶文祖德光;贝振蜚声烈,燮世有书香。   台湾宏献公派谢氏字辈:承继南邦曾孙恢祖德,栽植宝树兰桂发天香。 邵阳庆丰门谢氏 始迁祖宗仁、宗贤、宗寿三公,明洪武7年(1374)由江西迁入。宗寿无后,宗仁迁居大东乡石灰冲及上车桥。 邵阳江北谢氏 始迁祖三益、三清二公,明洪武17年(1384)自江西迁入。后裔分居槐树边、大坪铜盆塘、临津门、莫家冲等处。 邵阳郁溪谢氏 始迁祖忠茂公,元至正年间迁居北来溪,即今之郁溪。 邵阳白竹山谢氏 始迁祖俊公,江西泰和人。明时居邵阳县墨溪白竹山。后裔编洪仁十都九甲。 邵阳谷洲谢氏 始迁祖栋梁公,明正德间自江西吉安府金田迁邵南谷洲乡大塘冲。九公桥谢吴氏出此源。后裔分析邵东仙槎桥、祁东等处。 邵阳大田谢氏 始迁祖恭秋公,元季自江西泰和迁邵南扶田村。 邵阳楼底谢氏 始迁祖汉臣公,江西泰和人,明洪武初授宝庆卫指挥,居云路街打信巷。弟汉杰、汉寿随兄来湘,汉杰后回原籍,汉寿迁邵东黑田铺。汉臣子六:源信、源禄、源聪、源福、源佐、源兴。长子源信明洪武5年(1372)受父命于邵北沙子田沉山底建立福神寨,遂于沉山底山前筑室,曰"楼底",余五子迁武冈。 邵阳黑田铺谢氏 始祖惟兴公,宋绍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迁居邵阳。子汉三,生政一、政二,政二生太和,太和生安贵,宋宝祐5年(1257)由界牌铺田下冲紫云山迁黑田铺。明成化11年(1475)始修族谱,清干隆2年(1737)、乾隆57年(1792)、道光24年(1844)、光绪21年(1895)、1926年续修。派语:宣应梦再世,添子邦吉定,友仁嘉尚志,永宜继宗荣。显耀光祖德,忠孝启嗣贤,文武守道义,诗礼万代传。 邵阳界岭谢氏 始祖惟兴公,行十八,宋绍兴间由江西吉安泰和县千秋乡水北保梅子坡迁居湖南宝庆府邵阳县界牌(今属邵东)。其子汉三居界牌紫云山田下冲,生有三子:政一公裔徙居黑田、长塘各地;政二仍居界牌紫云山下;政三公失考。政一、政二共衍为贵、文、华、禄、海、玄六支。族谱始修于清嘉庆7年(1802),同治3年(1864)续修,1934年三修,1994年四修。班行:欣仁征家瑞,合续盛南方,惠直声闻广,蕃宣实泽长,佐时毓哲辅,立学茂贤良,尚冀光前德,用期久致祥。 邵阳坪上谢氏 始祖惟兴公,于南宋高宗绍兴间自江西吉安迁宝庆。传十一世至通、经兄弟,于元顺帝至正13年(1353)迁梅城坪上,今属新邵。 邵阳新田铺谢氏 始迁祖近道、健道二公,江西安福人,明嘉靖间同徙邵阳之北乡新田铺。今属新邵。 谢姓名人:   谢安(320-385),东晋大臣。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盛名,任司徒府佐著作郎,称疾辞,隐居会稽东山。年四十余始复出仕。孝武帝初,力阻桓温九锡之请。后位至宰相。时前秦强盛,他使弟石与侄玄为将领,加强东线防御。太元八年(383)前秦军南下,江东大震,他任征讨大都督,指挥石、玄等力拒,获淝水之战大胜,继又北伐收复洛阳及青、兖、徐、豫等州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受排挤,出镇广陵,不久回京病死。   谢石(327-388),东晋将领。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弟。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任都督,统兵御前秦,赖侄玄率北府兵力战,获淝水之战大捷。他以门第高贵、建有战功而自居。因聚敛无厌,为时人所讥。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侄。安为宰相,任他为广陵(今江苏扬州)相,拜建威将军,组织北府兵以御前秦。受命援襄阳,屡破秦兵,以功进号冠军将军,加徐州刺史,封东兴县侯。太元八年(383),与前秦苻坚战于淝水,以少胜多,获淝水大捷。后又率军收复徐、兖、青、豫、司、梁六州,进至黎阳。会稽王司马道子忌谢氏功业,使还镇淮阴。后以病改授会稽内史,卒于官。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位淮阴县北)人谢安之侄女,王凝之之妻。聪慧且有才辩尝在家遇雪,谢安曰:何所似也?”安侄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世称“咏絮才”。她作品留存很少,原有集,已佚。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玄孙。幼寄养于外,因名客儿,人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文章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仕晋为秘书郎。入宋,初为太子左卫率,出为永嘉太守,日游山水,不理政务后辞官返会稽祖居,经营园林产业。元嘉初,文帝召为侍中,因昼夜饮宴游乐免官。与谢惠连、羊璿之等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驱役奴僮及门生义故凿山浚湖。屡与郡守冲突,被诬谋反,遂被杀。擅长山水诗赋,为山水诗派创始人。曾作《辨宗论》以折中儒、佛。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谢瞻(387-421),南朝宋诗人。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晦兄。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豫章太守等职。善诗文,有盛名,曾作《喜霁诗》,由谢灵运手书,谢混朗诵,时人称为“三绝”。原有集三卷,已佚。今存《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张子房》、《答灵运》等五首诗,见《文选》。《宋书》有传,《南史》传附谢晦。   谢混(?-412),东晋诗人。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孙,孝武帝女婿。历任中书令、中领军,官至尚书左仆射。因党附刘毅,为刘裕所害。其诗较清新,工于写景,始革东晋玄言诗风,以《文选》所录《游西池》较著名。《宋书·谢灵运传论》云:“仲文始革孙(绰)、许(询)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原有集五卷,已佚。传附《晋书·谢安传》。   谢惠连(407或397-433),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族弟,世称“小谢”。幼聪敏,十岁能属文,灵运深相知赏。文帝时任司徒彭城王刘义康法曹参军。工诗赋,才思富捷,文辞清绮高丽,但内容较贫乏。以《文选》所录《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西陵遇风献康乐》、《秋怀诗》、《捣衣诗》及《雪赋》较著名。原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谢法曹集》。   谢庄(421-466),南朝宋文学家。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幼聪慧,七岁能文。始为随王刘诞后军谘议,领记室。元嘉二十九年(452),任太子中庶子。时南平王刘铄献赤鹦鹉,文帝命群臣作赋,袁淑文冠当时,见庄所作,叹道:“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孝武帝即位,升任侍中,迁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明帝时为寻阳王师,加中书令、散骑常侍,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工诗赋,格调飘逸,文笔清丽,但内容较狭窄,好堆砌典故,伤于繁密。其文以《文选》所录《月赋》为代表作,“白露暧空,素月流天”,“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等,向称名句;《宋孝武宣贵妃诔》亦以辞藻美赡著称。其诗以《北宅秘园》、《游豫章西观洪崖井》、《山夜忧吟》、《怀园引》较好。本传称其曾著诗文四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十九卷,已散佚,明人辑有《谢光禄集》。   谢脁(464-99),南朝齐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玄晖。少好学。历任诸王属官。与沈约、王融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明帝辅政以为记室,掌文翰出为宣城太守。建武五年(498),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后江祐谋废东昏侯,立始安王萧遥光,他不从,被祐等构陷下狱死。善草隶,长五言诗,世称“小谢”。为当时及后世所推重。后人辑有《谢宣城集》。   谢良佐(1050-1103),北宋学者。字显道,蔡州上蔡(河南上蔡)人。人称上蔡先生。元丰进士。徽宗时,因召对忤旨,废为民。受学于二程,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先生”。程颐尝问其所进,答曰:“但去得一矜字尔。”强调“穷理”、“居敬”为入“圣德”之门。为后世学者称道。著有《论语说》、《上蔡语录》等。   谢太后(1210-1283),南宋理宗皇后。名道清,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开庆元年(1259)理宗欲迁都避蒙古,她以为不可而止。度宗尊为皇太后;咸淳十年(1274)恭宗立,为太皇太后,主国政。德祐二年(1276)遣陈宜中等使元军乞降。后元兵破临安,遂递降表,至大都(今北京),受封为寿春郡夫人。   谢枋得(1226-289),南宋诗人。字君直,信州弋阳(江西弋阳)人。宝祐进士。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次年,失信州,更名流亡建阳。至元二十三年(1289),程文海荐宋臣,以为首,辞不起。魏天祐迫送大都,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其诗沉痛苍凉、悲愤感伤,辑为《叠山集》。   谢翱(1249-1295),南宋诗人。字皋羽,号晞发子。浦城(今属福建)人。曾投文天祥军抗元,宋亡不仕。工诗文。其诗多表达作者对宋朝灭亡的悲痛心情,满腔悲愤感人至深。他的诗注重精思苦炼,风格沉郁,受孟郊、李贺等人影响较深。其散文《登西台恸哭记》是为哭祭文天祥而作,表达了他痛悼文天祥的悲愤心情。著有《晞发集》、《晞发遗集》、《遗集补》等,编有《天地间集》。   谢迁(1449-1531),明臣。浙江余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1475)会试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孝宗即位,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晋詹事兼侍读学士入内阁。十一年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秉节直亮,处事明敏。武宗即位,请诛刘瑾不听,引疾告归。刘瑾矫旨夺其诰命。瑾诛复职,致仕。有《归田稿》。   谢榛(1495-1575),明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明史》称其“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终生不仕。嘉靖时曾赴京师救昌黎、卢柟出狱,为朝臣敬重。初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以榛为首。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列朝诗集小传》)。其诗以律绝见长。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其他谢姓名人有十六国前凉大臣谢艾;东汉学者谢该;三国吴史学家谢承;西晋大臣谢鲲;东晋大臣谢尚,将领谢琰,文学家谢万;南朝陈大臣谢伷,文人谢贞、谢嘏,宋大臣谢朏,文学家谢庄,宋齐间文人谢颢,齐梁间画家谢赫,文人谢览、谢征,梁大臣谢举,文人谢微、谢绰;唐文学家谢偃;宋大臣谢绛、谢涛、谢伋,诗人谢炎、谢逸;元大臣谢端;元明之际学者谢应芳;明文学家谢肇淛;清航海家谢清高,诗人谢咸,文学家谢菼等。近当代谢姓名人有革命家谢觉哉、谢子长、谢非,解放军将领谢富治,国民党政客谢东闵,水文学家谢家泽,气象学家谢义炳,医学家谢观,临床放射学家谢志光,地质学家谢家荣,作家谢婉莹(冰心),画家谢稚柳,电影导演谢铁骊、谢晋、谢添、谢飞,电影演员谢芳、谢园,梨花大鼓演员谢大玉,木偶艺术表演家谢祯祥,象棋棋手谢侠逊,国际象棋选手谢军等。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始祖:罗文积

散居地:广东省

族谱页数:1115

浏览量:2426

罗氏家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广东省
吾太祖文积公乃是真祐公五世孙万松公次子。公兄弟四人分房,各传祀典,瓜瓞绵绵。公传五世、六世、七世嗣孙多人出外求学,落居外地未详,更有旋轸公、旋斗公为庠士(约清干隆年间)文人辈出,祀典长明,螽斯衍庆……
查看详情
乔氏族谱

始祖:乔新亭

族谱页数:65

浏览量:65496

浦东乔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柳氏族谱

始祖:柳笃州

族谱页数:33

浏览量:432

山东济南柳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族谱网家谱翻新:家里族谱旧了需不需要翻新?怎么翻新?
族谱网家谱翻新:家里族谱旧了需不需要翻新?怎么翻新?
家谱,作为家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无数代人的记忆与传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老的家谱因岁月的侵蚀而变得破旧不堪,甚至难以辨认。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家里的旧家谱是否需要翻新?又该如何翻新呢?此刻,族谱网携手您,共同开启一场旧家谱的数字化翻新之旅,让家族的历史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光彩。家谱翻新的必要性保护文化遗产:家谱是家族文化的瑰宝,它记录了家族的起源、迁徙、繁衍等重要信息。翻新家谱,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便于查阅与传承:旧家谱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纸张破损,给查阅带来了极大不便。翻新后的家谱,字迹清晰、纸张耐用,更便于后代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增强家族凝聚力:家谱是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纽带。翻新家谱,可以激发家族成员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家族凝聚力。家谱旧了怎么翻新?我们深知,每一张破旧的家谱纸张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家族的辉煌。族谱...
挂喜丁是什么?族谱里要怎么记载?
挂喜丁是什么?族谱里要怎么记载?
挂喜丁是什么?“喜丁”旧时通常指的是在家谱中为无嗣长者预留的一个孩子的名字,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即为家谱中的“喜丁”,暂时先安一个儿子上谱,不需要注明出生日期,称为“挂喜丁”。喜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妻子还未怀孕,便先创造出一个喜丁来,讨个吉祥如意的彩头,以期望家族后继有人。第二种情况是妻子虽然已经怀孕,所以在喜丁上标注有出生年份,但无详细的出生月日,但生出来后才发现是女孩,后来才生出男孩,因此这种情况可以删去,依据后来的事实来写即可。第三种情况则是妻子怀孕后生出男孩,这种情况只需要把后面的出生日期进行增补即可。而前两种喜丁在续修家谱时都可以删去。记载方法:在家谱中,无嗣者若要求立“喜丁”,需经过族委或族老们的同意,并可能需要履行一定的仪式或交纳一定的费用。一旦同意立“喜丁”,就会在家谱中相应位置预留一个孩子的名字,并备注说明这是“喜丁”。特殊情况:如果已婚无子或只生了女孩的人家要求在谱上...
从族谱里寻找历史的宝藏
从族谱里寻找历史的宝藏
对于古代的历史,一般公认的要么是正史记载,而不起眼的老百姓的家谱族谱,其价值还可以挖掘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很多的历史在家谱里得到了印证或改变。“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谱,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瑰宝。未来,将有一个大型的国家图书馆,可以收集世界各地的家谱,并对学者进行不同的研究。这是一项不朽的事业。”清朝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就曾经称赞家谱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家谱记录了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视角相对狭窄。在内容上,会有一定的夸张或粉饰。但是细细研究沈姓,韩姓任意姓的家谱,你就能在浩瀚的族谱中有所收获。不同于正统的史书和地方志的视角,家谱的记载更加的详细,对于历史来说是一种补充。在家谱里,不仅仅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名字,也记载了其参与的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民俗,人员等领域都有一定的记载。很多不起眼的家谱有着非常多的历史数据。几十年来,许多历史谜团都从家谱中找到了答案。家谱里名不见经传的沈姓,韩姓小人物,从他们的视...
查家谱,修谱专业平台族谱网,喜迎双十一!
查家谱,修谱专业平台族谱网,喜迎双十一!
在历史上,由于战乱,人丁稀少,异地迁徙,相关事件,天灾等原因,造成一些人的家谱无从查起,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很多人想要寻根追溯自己的祖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宁波族谱网络打造的族谱网,就是这样的一个查谱平台,其功能非常的强大,能够让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找到自己的族谱,从而把家谱续上。1,查谱服务族谱网建有国内数一数二的族谱数据库,百家姓里几百个姓的族谱数据,打开族谱网网站,手机输入验证码登录以后,就可以在搜索框搜索自己的姓氏,如输入沈姓,韩姓后点击开始寻根,然后根据年代,地域(具体到省份县市),然后就可以看的一页一页的族谱了。在双十一期间,族谱网有黄金会员和钻石会员,黄金会员是98元/年,每天可查看3本族谱,下载族谱是8折优惠。钻石会员有2种,一种是138元/3个月,每天可以查看100本族谱,下载族谱享5折。新用户专享是398元/年,其他权利类似。族谱网拥有数十万本家谱,几千万页信息。能够...
族谱遗失,挖坟,墓碑被砸,祠堂被毁是什么原因?
族谱遗失,挖坟,墓碑被砸,祠堂被毁是什么原因?
在50年前,一场运动席卷全国,而这场运动中,发生了很多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做法,这个运动的影响至今仍在,一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祠堂被拆毁,墓地的墓碑被砸成两截,而家谱被付之一炬。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族长这种说法,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制就此完结。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的家谱无从寻找,原因就是在这里。1,砸墓碑对于很多的人的墓碑,如林徽因,齐白石这种名人的墓碑都不能幸免被砸。孔圣人孔子的碑也照砸不误,在那个年代里,历史上有过污点,犯过错误的,成分有问题的,如地主,富农,反动官员,当过国军等等,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依然被清算,砸墓碑就是重要的一个表现。小编小时候在给祖宗上坟的时候,就看到某卫姓祖先的墓碑被砸成两段,据说还是同姓族人带头砸的,被鼓励成“大义灭亲”。2,挖坟在合肥,清朝大臣李鸿章的遗体被挖出来,放在拖拉机后面拖,尸骸散落一地。河北张之洞的遗骸也被挖出。山东“聊斋”的作者蒲松龄,也被挖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