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家训的三个发展阶段你知道吗?
在古代,每一个家族都有特定的家训,但家训是在家族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中国传统家训有三个发展阶段,你知道是哪三个阶段吗?第一个时期,是先秦到两汉时期。它以先秦儒家经典为源,以两汉时期人们依据儒家经典阐发治家做人道理作为其流。在先秦儒家经典那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从他们所设计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标准、行为举止规范出发,对那个时期具有普遍意义的家训所进行的提炼,反映在《易》、《礼》《诗》《书》、《春秋》和《论语》、《孟子》、《孝》、《大戴礼》等典籍中。通过儒家圣贤对话这种形式所反映出来的先秦家训,又成为中国传统家训中的经典,直接成为两汉及其以后人们作为治家教子的价值标准,而被效法并得到阐扬。两汉时期家训作为先秦家训的流,反映在当时人的家庭对话中,直接引用先秦圣贤的语录,在阐释中体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两汉时期,人们在家训中,是将儒家经典作为格言、准则、信条来看待...
族谱知识 | 2018-06-29 -
清朝皇帝一共有多少位?他们的世系关系你知道吗?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十二帝,享国267年。共有12位皇帝,分别是: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按先后顺序):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今天,小谱给大家总结下清朝皇帝的世系关系:1.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1616年建国,年号天命。在位11年)。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日佛库伦。布库里雍顺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元于其地置军民万户府,明初置建州卫。越数世,布库里雍顺之族被戕,幼子范察走免。又数世,至都督孟特穆,是为肇祖原皇帝,移居苏克苏浒河赫图阿喇。有子二:长充善,次褚宴。充善子三:长妥罗,次妥义谟,次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子一:都...
族谱知识 | 2018-06-28 -
家风和堂号有什么关系,家族堂号都是怎么来的?
族谱中有很重要的两个内容,一个是家风家训,一个是堂号,它们俩直接有什么关系呢?堂号又是怎么来的?小谱带你解密!家风是一个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良好传统风气。家风的凝聚,常体现在一些家族的堂号上。旋马堂是李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廉洁家风,典出北宋名相李沆。李沆为官正直,生活清俭。他在京城封丘门内建宅院时,大厅门前只能让一匹马掉个头,被称作“旋马家声”。李姓后人遂以“旋马”为堂号。廉洁也是杨姓的家风,东汉名士杨震升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怀藏黄金10斤送给杨震。杨震严词拒绝,王密说深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退。杨氏后人遂以“四知”为堂号。折槛堂是朱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忠直的家风,典出西汉名臣朱云。朱云上书指斥朝臣尸位素餐,请斩佞臣安昌侯张禹。张禹是汉成帝的师傅,成帝听后大怒,想杀掉朱云。刽子手拉朱云:去执刑,朱云双手用力攀着金殿的栏杆,力奏不止,结果...
族谱知识 | 2018-06-25 -
字辈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字辈取名字?
每一个姓氏都有字辈,每一本族谱都有其特定的字辈形式,那到底什么是字辈,字辈为什么会被用来取名呢?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约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国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对于字辈的形式,通常情况有如下几种:一、类诗体类诗体一般是以四言、五言的居多。1、四言类诗体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譬如山东日照丁氏,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
族谱知识 | 2018-06-24 -
编修族谱必须知道的36个内容模块,你知道哪些?(二)
上篇我们讲了18个编修族谱必须知道的内容模块,今天我们继续解析来的18个。19、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的契约、合约、合同、诉讼文书等,范围很广、很杂。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类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之人方可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有懿行的女子传记,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自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20、耆旧传年高望重者,实为祥瑞。本族寿八十以上者有传。21、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族谱知识 | 2018-06-23 -
编修族谱必须知道的36个内容模块,你知道哪些?(一)
编修族谱,不仅需要一腔热忱,更多的是要了解编修族谱编修编修哪些方面,编修族谱的格式,编修族谱需要注意的方法以及如何编修等问题。小谱总结了36个编修族谱必须知道的内容模块,快收藏起来吧!1、谱名顾名思义即家谱的名称。-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可谓名目繁多。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的,大多是皇帝、高官或名人为本家族家谱写的题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光耀门楣。3、恩荣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包括各种勃书、诰命、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
族谱知识 | 2018-06-22 -
夏朝帝王谱,你知道夏朝有多少位皇帝吗?
夏朝帝王谱夏禹在位45年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启在位29年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太康在位29年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仲康在位13年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相在位28年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少康在位21年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
族谱知识 | 2018-06-18 -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么给他的后代取名字的?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出生,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留给后代的名字却蕴含五行,及其讲究。朱元璋是怎么给他的后代取名字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元璋的总体思路是以“木火土金水”来为后代辈分排顺序。他有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分别是:太子(朱标)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惊。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
族谱知识 | 2018-06-17 -
大多族谱中存在的这六个问题,一定要注意!
家谱的真实性是自古以来一直讨论的一个话题,珍藏了几百年的家谱,传承了几世的家族历史如果是假的,族人分不清自己的先祖是谁,寻根就会遇到很大问题,所以,要学会判断族谱的真假还得先清楚族谱具体有哪些问题!家谱既然是家族文献,免不了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官修则可假他手粉饰家族,自修则更可自我方便作伪。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则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儒家礼制来重塑祖先形象,规范祖先言行,掩盖祖先劣迹,抹去不良影响以获得主流文化的认同,所以中国家谱最大的流弊就是作伪,尤以宋代以后,明清两代为烈。《中国的家谱》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家谱作伪的六方面表现,可谓切中其弊:第一,在姓氏朔源上攀龙附凤,以上古和汉唐以来的帝王将相、贵胄名臣为本氏族始祖或远祖,乱人他人做祖先,这连谱学大师欧阳修、苏殉等人都不能免俗。以明清两代为例,通常林姓上朔至比干,陈姓上朔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李姓为李耳、黄帝,萧姓为萧何,赵姓为宋代帝室...
族谱知识 | 2018-06-16 -
解密不同地区家谱的编修特色,你见过那些有地方特色的家谱?
族谱作为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不管是族谱形式还是编修体制上。中国人历来重视纂修家谱,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私家修谱自宋代兴起,经元、明的发展,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入民国后仍延绵不断。在历经八、九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家谱在不同的区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不仅体现在纂修体例上,而且在版刻、装帧等方面也得到反映。关于家谱纂修体例特徵的论述时有所见,而版刻、装帧特徵却鲜见涉及。究其原因,可以是现存家谱80%以上是清末及民代期间的刻本、木活宇本、铅印本及石印本,而其中又以木活字本占绝大多数。从现存家谱的印刷形式上看,有刻本、钞本、稿本,也有铅印本、石印本,但更多的则是木活字本,这是因为家谱的内容不象其他古籍那样一成不变,一般家变每隔10至30年谋就须续修一次,且篇幅甚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木活字本印刷家谱显然要比刻本既便宜又省力得多。尽管木活字本是家谱版本的主流,...
族谱知识 |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