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重视修家谱,你知道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有多大吗?
不重视修家谱的人很多,怎么办?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在近几十年里,由于社会上都不讲修家谱了,人们的血缘亲情的意识淡薄了,所以认识到家谱很重要,应当世代传承的人太少太少了!很多人几十年以来都不重视修家谱了。因此,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搞好宣传培训,倡导每一家人都要重视修家谱。其实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家谱,由于多年不讲,意识淡薄,弘扬孝道还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爷爷的爷爷是谁”?就是因为很多人家中没有家谱。如果听任自己家族没有家谱的现状继续下去,那么,没有对父母祖宗尽孝的责任,没有尽到教化子孙,弘扬孝道的责任,将会是他一生永远都无法弥补的不重视血缘亲情的道德责任。那么不重视家谱的人自已将会得到什么?收获到什么呢?等待他们的,将是他们自己的名字在本家族内都不可能留传下来!当他的孙子当了爷爷之后,他的孙子的孙子都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就如同他自己现在不知道他爷爷的爷爷的名字一样。即便若...
族谱知识 | 2018-04-06 -
深圳现存最老的家谱,三百多年后才问世!
《新安县志》(康熙版)封面。(资料图片)2018年10月13日,由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组织的“文脉深圳数典问祖”系列活动开幕。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且最高价值的展品,当属密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海内孤本、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的《新安县志》。这部“国宝级”古书自问世330年之后终于回归故里,第一次公开在深圳亮相。作为记录深圳前身新安县的地方志之一,《新安县志》(康熙版)是现存最早的深圳“家谱”。它记载了古代深圳及香港开埠前的山川、河流、风俗、道里等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地价值。公元1688年春,广东布政司广州府新安县衙(位于今深圳南头古城),知县靳文谟紧急召见本县训导(即学官)许光岳、教谕(即教师)黄衮裳、进士邓文蔚,让他们重修县志,年内进呈朝廷。其时,靳文谟上任不满一年,这位来自直隶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的北方才子,深得百姓爱戴。他计划先开展全县的界域勘查和人口普查工作,准备充分后再主持纂修县志。但一...
族谱知识 | 2018-03-24 -
族谱常见的四种装订格式,你家的族谱用的是哪种?
古代的图书一般是抄写在缣帛和纸张上的,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印刷术发明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比如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下面一起来看看各种装订形式: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
族谱知识 | 2018-03-19 -
家谱是整个家族的隐私,还能在网上公开吗?
小谱有个朋友,昨天戴头盔去售楼处看房,原因是不想让售楼处的摄像头拍到自己进行人脸识别。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售楼处都安装了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目的是“确客”。确客就是确认客户是自己来的,还是中介带来的。如果是中介带来的,开发商需要支付中介费用;如果是自己来的,那就不用支付。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小谱咨询律师后得知,售楼处用这种方式采集客户脸部数据的确是“非法”的,客户有权要求删除,保护自己的隐私。小谱感慨,在高科技和大数据的时代,除非你生活下山里并且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否则没有什么是可以不被发现的。▲现代技术下还有隐私吗?就像家谱,更是隐私中的隐私。家谱作为记载家族传承和发展的文献,除了记录了家族谱系,还保留了一代代祖先留下来家规祖训,事迹功业,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尽管不受官方法律保护,但家谱作为家族档案,仍然具有极高的私密性。和西方人重视个人隐私不同,中国人更重视家族隐私。在古代,家谱因为事...
族谱知识 | 2018-03-18 -
编修族谱对一个家族有什么用?族谱的史学价值你知道吗?
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顺着历史的脉搏,追踪家谱的起源,我们可以把中国家谱追溯到先秦时代。“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则亦史之职也。”“定系世,辨昭穆”是家谱最基本的作用。这句话说明,早在周代,政府就设立“小史之官”,其职责是专管“定系世,辨昭穆”。秦统一天下,王侯将相失去原有的势力,社会格局重新划...
族谱知识 | 2018-03-01 -
族谱编修过程到底有多复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族谱?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祖训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族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族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如今,族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族的后人阅读族谱,便可以了解这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知道列祖列宗是谁,从而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细读族谱,了解家族发展的脉络与先祖的故事,便不难体味作为家族成员所肩负的责任,由此延伸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也似乎豁然开朗了。有族谱,自然也有族规,在中国古代,一个姓氏宗族的族规甚至比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范...
族谱知识 | 2018-02-25 -
有没有家谱对后代的影响差距很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传承家谱?
历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的族谱,在我国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族谱又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但在历经寒门子弟为做官伪造家谱、皇帝篡改重修族谱、世族新贵和有识之士私修族谱、文革十年遗失损毁族谱后,族谱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都有待考证,所以重修、修订族谱成了我们这代人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每一个朝代的动乱灾难四起的时候,百姓都得跟着颠沛流离。很多家谱在战乱中只能化作一抔黄土,被埋葬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也让修谱的工作难度不断提高,有家谱的家族能够追溯到自己生命的起源,在历代祖先的积淀中找到人生的指导。家谱有那些优势“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与国史、方志一起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古人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族谱知识 | 2018-02-23 -
族谱家谱的制作,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但编修族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组织人员,筹备资金还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不是说修就能修的,那到底,修谱需要那些方面的准备呢?充足的时间时间计算,是从开始决定修谱,到颁谱仪式结束,才算是一次完整的修谱时间。决定修谱后,家族就会成立家族家谱编修委员会,并立会长,副会长,组长等职务,开始修家谱。编修家谱时,编修委员会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如有老谱存在,就只需从上次家谱修谱后开始录入人丁信息就可以,只需更改家谱中一些不符合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词语和观点,再加上本次修谱人员名单,功德榜,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家族,可以编写本次家谱谱序,在这段时间内家族出现的名人,名人传记。最后印刷就好了。古人言:“人一辈子必须要修一次家谱”。如果家族没有老谱,或老谱遗失,缺失。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去完成寻根问祖、人丁资料搜集这两个环节,尤其是...
族谱知识 | 2018-02-23 -
族谱中的字辈是怎么排的,现在用字辈起名的家族还有吗?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是啊,简单说就是一个标志。可以看出别人的辈份。宗谱的字辈是怎么排?其实,字辈对一个人来说,如同姓名一样重要,按字辈可以追根溯源,进而找到自己的族人。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与增多,男女比例失调,在不远的将来,许多姓氏不但要成为历史,很多字辈也将消亡。族谱里面的字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辈份在中国人起名里面,以前是都必须表现出来的。例如:我父亲姓张的话,他的名字就是:张元×,到我们这一辈就必须是:张德×,儿子辈就必须是...
族谱知识 | 2018-02-22 -
海外漂泊三百年,拿着族谱寻根问祖,他们能找到祖先和故地吗?
众所周知,在中华文化上下流传的上下五千年时间里,诞生可众多有些的诗人作家,同时也衍生出诸多优美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到古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许多优秀思想习惯用诗词的方式流传至今。在古时,当代的诗词作者最喜欢表现的便是思乡之情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是众多优秀思想作品中的典范,也借此表现出我们华夏子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令人为之动容。就在不久之前,一个在海外漂泊300多年的家族,拿着族谱来中国认祖归宗,直言自己是中国人,这其中又发生了些什么呢?1.海外漂泊300多年的"田"姓家族这个在海外漂泊300多年的家族祖名姓"田",祖先在明清朝代交替年间被朝鲜军队抓做俘虏,随后整个家族便带着自己的"中华根"在朝鲜生活了300多年。虽然人在海外身处异乡,但他们没有一刻不想回归故土,回到曾经养育祖先多年的华夏土地上。300多年时光飞逝,直到十几年前,他们才重新踏
族谱知识 | 201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