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独特魅力:元宵节来源和元宵节文化民俗猜灯谜、赏花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宵节的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放烟火、走三桥和迎紫姑。此外,人们还会吃元宵,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食品。这个节日充满了欢乐和祝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盛宴。
历史文化 | 2024-02-24 -
酒席为何有“先干为敬”的说法呢?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各种各样的礼仪规则,比如,在各种宴会和社交场合,我们常听到主人或宾客举起酒杯说出的一句话:“先干为敬”。这个说法其实是从传统文化里延伸出来的。在古代中国,人们的住宅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前堂是古人议事、行礼、社交的场所。室则位于后方,相对私密,用于居住。在酒席中,室内,是以东向为尊,即席上最尊贵的人面东而坐;在堂上,古人座位以“南向为尊”。通常最尊贵的客人都是坐北朝南的。按照这种尊卑长幼排序坐好之后,酒席就可以开始了。在饮酒礼仪中,主人需要先行举杯并饮酒,这种行为称为“献”。这个习俗历史悠久,主人的先饮不仅是对宾客的一种礼遇,也暗示了酒中无毒,宾客可以放心喝的意思。这与古代通过握手表明双方手里都没有暗藏凶器的逻辑很接近。主人饮酒过后,宾客需要饮酒以回敬,称之为“酢”zuò或“报”。接下来,为了劝宾客畅饮,主人通常会再次举杯并饮酒,这被称为“酬”。宾客见状,也会跟...
历史文化 | 2024-02-22 -
古代跪拜礼:为什么古代人要行“跪拜礼”
跪拜礼起源于古代中国,由于凳椅尚未出现,人们席地而坐。为表示尊敬,坐姿逐渐演变为跪拜,成为一种表达敬意的礼仪形式。它不仅体现尊重与敬意,还包含情感表达,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历史文化 | 2024-02-04 -
奶茶:北方牧民少数民族的日常饮品与文化象征
北方少数民族爱喝奶茶,原因包括帮助消化、驱寒、解渴和营养。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饮料。
历史文化 | 2024-02-01 -
南北方 “冬至”习俗:古代美食冬至团与馄饨拜冬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商旅停业、官衙放假、亲朋好友宴请,产生了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等习俗。吃冬至肉分肉有地位、学识之分,优先照顾老人。冬至团是江南地区特色,主要做供品和冬至宴食品。馄饨拜冬是北方习俗,因馄饨形似鸡卵、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历史文化 | 2024-02-01 -
立春时吃“春饼“传统习俗,可追溯到晋朝,兴于唐朝
立春是中国春天的开始,古代帝王举行迎春大典,民间有打春牛、喝春酒、吃春饼等习俗。现在立春仪式逐渐淡化,但老百姓仍习惯吃春饼咬春。春饼是北京民俗应节食品,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晋朝。春饼演变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仅是民间小吃,还成为宫廷糕点之一。
历史文化 | 2024-02-01 -
过百岁:中国婴儿庆贺仪式的传统习俗
过百岁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婴儿出生百日时举行庆祝仪式,取百日之“百”的吉祥含义,寓意祝福小儿长命百岁。通常由亲朋好友送礼庆祝,主家则会设宴款待宾客。在山东等地,过百日还有穿百家衣、戴百家锁等习俗,寓意婴儿能够得到百家之福。在过百日这一天,亲朋好友也会送婴儿衣服、鞋子等礼物,希望婴儿能够健康成长
历史文化 | 2024-01-31 -
婴儿出生后“送祝米”民俗:一种庆祝婴儿诞生的传统习俗
山东地区婴儿出生后有“送祝米”的习俗,亲朋好友和娘家人会带着鸡蛋、红糖等礼物前来贺喜。主家会用红鸡蛋答谢,并在婴儿出生第12天宴请亲戚。送祝米时,主家忌讳用竹篮送米面、鸡蛋。亲戚们会给小孩见面礼,主家也会拿出馒头、红鸡蛋作为谢意。不同地区的习俗略有差异。
历史文化 | 2024-01-26 -
民间习俗:饮食、建筑、生育禁忌;数字9、8、6、2吉祥涵义
中国民间有许多凶吉信仰和禁忌,包括饮食、建筑、生育、婚丧、生产、动植物、天体、时间、数字和节日等方面的信仰。这些禁忌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带有迷信色彩,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数字“4”和“7”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而“9”和“8”则被视为吉祥数字。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年龄的禁忌,如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被视为生命的关口,而一百岁则被认为是人的寿命极限。在节日期间,也有许多禁忌,如春节期间忌说不吉利的话和打破器物等。
历史文化 | 2024-01-21 -
祠堂祭祖三种类型:常祭、专祭和大祭
祠堂祭祖是封建官僚大家族的重要活动,形式复杂多样。根据祭祀时间和程序,可分为常祭、专祭和大祭。常祭在每月朔日和望日早晨进行,规模较小,每个家庭派一个代表参与。专祭是在族人有喜事时举行的特殊祭祀,子孙婚娶、生子、科举功名、升官晋爵等都是重要喜事。大祭是全族合祭,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在特定节日举行,规模最大。清明、冬至时举办得最为隆重,参祭人员众多,持续时间长,且在祭祖后还有一系列活动。不同地区和宗族的祭祖习俗也有所不同,但都重视祭祀先祖的传统。
历史文化 |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