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族说帝王】暴虐治国,剥削百姓,最后却被饿死,这个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夏朝是中国历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系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一、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鲧的儿子,皇帝轩辕的玄孙。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因此而被尊称为“大禹”,后继舜为帝,称国为“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是子承父位,45年逝,葬于会稽山。二、启夏禹的儿子,姓姒氏,为夏朝君王。禹曾让位于益,但人民怀念禹的功绩,乃拥戴启继位,继位后,有扈部落首先不服,宣布独立。启向其进攻,扈部失败,启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确定君主世袭的局面,在位九年而卒。三、太康夏朝君...
新闻动态 | 2017-12-01 -
【修谱说】族谱中的核心内容世系表,怎么编才符合修谱规范呢?
世系是一本族谱的核心内容,也是家族世代繁衍的重要依据,将家族世代相传的血缘关系以图表的方式排列下来,将世世代代联结起来,成为瓜瓞绵绵的家族历史是每一本族谱所呈现的价值所在,延续数十代、数百代的世系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所以在编辑族谱的时候,一定要理清世系关系,让族谱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也让后代更好的传承和加修族谱。如何编辑世系表呢?一、世系表的主要内容世系表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名(谱名、讳)、字(平时所说的名字)、号(有地位、有声望、成年人自己提的)、生(出生年月日时)、死(死亡时间包括年龄)、葬(葬地和方位)、学(学历)、衔(官衔即担任的职务)、职(技术职称)、婚(指男的结婚)、嫁(指女子出嫁)、育(指母亲生育)。二、世系表编写注意事项1、在旧谱的基础上增补,保持内容的完整性续修族谱一定是在旧谱的基础上,旧谱中的世系表最好不要变动,发生变化的应该...
新闻动态 | 2017-11-30 -
【阿族说帝王】被逼自杀、还不能以皇帝之礼埋葬,这么惨的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说法“百代犹得秦政法”。但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阶级矛盾与社会的动荡不安,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仅15年,秦朝便走向灭亡。一、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
新闻动态 | 2017-11-30 -
【征稿函】如果你对修谱知识有兴趣,请联系我们!
【征稿函】如果你对修谱知识有兴趣,请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 2017-11-27 -
【阿族说帝王】旧贵族射杀变法者,直接加剧朝代灭亡,你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吗?
上篇文章,阿族带大家了解了东周前13位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余下的12位皇帝吧。十四、周敬王姬匄周敬王姬匄(?—前476年),在位44年,周景王次子,继兄周悼王为周王。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六年后,他在晋兵帮助下,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公元前476年病逝,葬于三壬陵,庙号为敬王。十五、周元王姬仁周元王姬仁(?—前469年),在位7年,周敬王之子。敬王逝后继位,周元王姬仁继位的这一年(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不过也有学者把三家分晋做为战国的开端。姬仁在位期间,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在徐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伯,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逝。姬仁死后葬处不明,庙号为元王。十六、周贞定王姬介周贞定王姬介(?—前441年...
新闻动态 | 2017-11-27 -
【修谱说】一本完整的族谱一定需要这七个方面,你知道吗?
一本完整的族谱,必须包括序言、宗规、字据、服制、图说、传志、世系、其他八部分。下面我们就以已编修好的族谱为例,详细介绍下这八个部分在修谱时应该怎么编!一、序言序言主要介绍家族源流、修谱意义、修谱过程和修谱人名。在《青山彭氏锡宽支谱》中序言是这样写的:如上图所示,最开始介绍祖先彭祖“钱铿”他的生平事迹,然后说出修谱的目的是:约定家训“持正秉公、勤劳节约、读书健身、行善积德”紧接着叙述此次修谱的人员:“由景字辈组织、出资、编撰和印刷。”这样一本族谱的谱序就写完了。二、宗规宗规主要包括祠规、家规、家训、派语等。在《青山彭氏锡宽支谱》家规家训有:敦孝悌、和兄弟、睦宗族、谨祭祀、崇祠宇、重坟墓、正婚姻、端心术等。着重强调伦纪、公益、持身和风纪四个方面。派语是族内子弟取名的规定,以列行次、连世系、定尊卑。《青山彭氏锡宽支谱》中派语是:旭濙公急、志罡伯再、仁守思文、公汝希应、兴子允添、朝明照远、玉贵盛邦...
新闻动态 | 2017-11-27 -
【修谱说】老一辈人到底适不适合修谱?从这两方面就能知道!
前面我们详说了如何判断一本旧谱的真伪和其实用性,等探查考究结束后,一本旧谱的价值才真正开始体现。旧谱最大的用处之一是为编修新谱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从旧谱中我们得知了姓氏源流、家风家训、宗祠字辈以及世系表等,只要旧谱是真实可信的,这些内容都可以编辑到新谱里,但旧谱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校对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旧谱照录,旧谱中的错误处不进行更改,设考证栏目,详细罗列错误之处,力求源流世系之衔接有序。其间有不明确的地方,暂存留以待考证,不采纳无根据之推断,以尊重史实。由于修谱的大多是老一辈退休人员,知识文化程度有限,在对族谱校对的时候对文字使用不明确,任意改换字体,造成很多错误甚至损害族谱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下面以实例说明:一、繁简字体随意互换如“西瀛裏”、“八潭裏”,此处“里”为地名,与里程、里弄、里社、几里路之“里”,原本如此,读音平声。翻成“裹”(裡)外之“裏”,...
新闻动态 | 2017-11-26 -
【阿族说帝王】由于财政拮据,死后第二年才被安葬,你知道这个皇帝是谁吗?
上篇文章,阿族带大家了解了西周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周皇帝。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成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成为战国时代。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一、周平王姬宜臼周平王(前781年—前720年)是东周第一代王,在位50年,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侯之女)。西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平王。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有发展,中国历史从此进...
新闻动态 | 2017-11-26 -
【修谱说】修谱为什么看重这两个方面,老一辈人这么说……
组建了修谱委员会,确定了一系列编辑流程和规范,然后组织专业编辑团队编辑……,经过了一系列复杂又繁琐的过程,我们的族谱已经有了雏形。接下来就是排版印刷的流程了。彰显几百年家族长历史的族谱排版当然不能随意,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展示家族的内涵品味,也帮助族人更好的阅读和传承。我们读过的旧谱大都是比较严肃、规范的竖版宣纸格式,所以我们的新谱编排也大致采用宣纸印刷和竖式排版装订的格式,这样既能保留人们对族谱庄重、传统的固有庄严印象,也能尊重、传承现有的族谱。但随着现代化排版印刷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各种风格的介入,使得族谱印刷越来越形神不符,表内不一,外表花里胡哨,内容庄严传统,会给族人很大的违和感,也不利于族谱的进一步传承。所以,我们在族谱的排版印刷上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和格式。具体有哪些排版印刷的格式要求呢?一、确定谱籍尺寸族谱在其尺寸的确定上应遵循严肃、庄重的原则,把...
新闻动态 | 2017-11-25 -
【阿族说帝王】东征西讨开疆扩土,却也是王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你知道这个皇帝是谁吗?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又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今天,阿族先带大家了解下西周皇帝。一、周武王姬发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在位3年。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二、周成王姬诵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在位22年,西周第二代君王,谥号成王。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
新闻动态 | 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