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以下资料,为您匹配到 213917 部族谱
现代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黄氏族谱

族谱页数:11

浏览量:0

黄富良的家谱总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廖氏族谱

族谱页数:967

浏览量:7639

廖氏族谱13897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伍氏族谱

族谱页数:355

浏览量:2105

华户(卷六)福騐祖自德房耀清系华阡、彩表26世到32世戴勤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覃氏族谱

始祖:才继

族谱页数:157

编修人:覃学健

浏览量:0

覃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本族谱是宾阳覃氏:真智继宗仲的支系. 根据《广西覃氏字辈汇总》(网络上可查), 与本分支比较接近的为: 象州县:真口欢受列 东兰县:真李壁可任 东兰县: 真与企李改(福,读) 河池市:真与企炮大, 可国(水)各(恩)振(君)朝(启) 宾阳县:真智继宗仲 马山县,武鸣区: 真逢福日文, 祖大达应恩,鼎茂积廷子,兆裕宏世继. 乃勋受泽封,立颐展司古,业延万载灵. 上林县:真智继道演 真智继成陋 真李才法昌 真李才胜人 真李才福林 真寿勤宵昌 其中的真应该是指真圣公,名玉翰,字维昭,号真圣.真圣公共有13子, 长子覃智公应该是上林和宾阳的始祖,其中可追溯的有: 宾阳支系: 真智继宗仲 (真圣公,覃智公与李氏婆生五子(长子:才继公, 次子:讳名失传, 三子:宋继公,见上林支系,四子/五子讳名失传, 才继公为本家始祖,后面宗,仲辈公及后人在宾阳覃氏家谱可查到) 上林支系: 真智继道演 (真圣公,覃智公, 宋继公(覃智公三子, 及道,演辈公,可在宾阳覃氏家谱查阅) 东兰支系:真与企李改(福,读)(真圣公与黄氏婆生儿子:与保/与业公, 与保公传二子:企盼/企望公, 李为覃李公,企望公三子,共生六子,覃改,覃福,覃读为其中三子. 河池支系:真与企炮大,和东兰支系同宗,覃炮公为企望公四子,生五子,大字辈(大春,大东,大秋,大立,大里) 马山,武鸣支系: 真逢福日文(真圣公与陆氏婆生一子:逢建,逢建公生一子:福运公, 福运公生四子,日字辈 (玄承 / 长子, 日长 / 次子, 日益 / 三子, 日利 / 四子, 日扬 / 五子. 文字辈为三子 日益公后人,具体见马山,武鸣支系家谱.
查看详情
罗氏族谱

族谱页数:35

浏览量:55752

道贤罗氏——邦庆房卷三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王氏族谱

散居地: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

族谱页数:15

浏览量:0

早湖王氏家族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李氏族谱

散居地:湖南省

族谱页数:60

浏览量:8424

李氏四修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严氏族谱

散居地:湖南省

族谱页数:16

浏览量:466

湖南湘西天水堂ys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夏氏族谱

族谱页数:77

浏览量:2880

夏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始祖:本公

族谱页数:2102

浏览量:32266

戴氏族谱《注礼堂》(合本)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戴氏四修族谱互联网版
查看详情
康氏族谱

散居地: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族谱页数:14

浏览量:96266

康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散居地: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

族谱页数:22

浏览量:28540

孔子世家谱世系图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曹氏族谱

族谱页数:12

浏览量:3231

曹氏茶溪陕西德榜支-曾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龙氏族谱

散居地: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

族谱页数:222

浏览量:0

春溪龙氏九修族谱卷八之二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黄氏族谱

始祖:黄家桢

族谱页数:18

浏览量:2867

濑旺村坟背黄氏家桢公世系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王氏族谱

始祖:王萬春

散居地: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族谱页数:7508

编修人:王鹏程

浏览量:0

古滕王家堂王氏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吾古滕王家堂王氏家族始祖讳万春迁居滕西四十五里使相乡辛安社慈云寺前,后代子孙繁衍众多,命名为王家堂村,因仕途、水患、迫于生计自王家堂迁出者众多,分散离居,今称王家堂王氏,居滕以来已传至三十余世。自有碑文可考二世祖讳世卿、世禄、世官,居滕以来已传至逾三十世。我氏被外姓称为老户人家或者王家堂王氏。吾氏传世居古滕使相乡望冢社,被外姓称为老户人家,滕州市村名志记载王家堂在洪武二年就已经存在,且有慈云寺庙碑为证。盛传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将领王晏(徐州滕县人,封韩国公、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追赠中书令)之后,数辈传至万春公。王晏卒后次年,随柩归葬故里,墓园恢宏,牌坊神道高耸,后毁于乱世,老人的记忆中墓园中有残留碑刻石雕遗存,该墓地现被西马村、吕堂村村民耕种,宗地名为王林、王道。晏公部分后昆世代居住故地,以诗礼传家,忠勇处世,离乡外迁异地,也都能立足扎根,生存能力非他族可比。王家堂王氏开山始祖万春公于元末迁居到古滕使相乡辛安社慈云寺前居住,村庄命名为王家堂。和西北庄(辛安)王氏始迁祖万里、新泰东都王旒为兄弟,吾祖万春重孝悌、信仁义,忠勇处世,开创基业,香火世代相传,子孙兴旺发达,培育了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古滕王家堂王氏家族。又传自青州迁于此处,系王晏长子王汉伦之后,宋朝南迁后,因躲避战乱从滨州迁居青州,数代后又迁回祖地故乡,躬耕乡野,看护祖林,后代因“打响场”(皇帝最讨厌老百姓为了炫富,把好好的土地挖成坑,或在缸上排上木板,木板上挂铃铛,用骡马拉碌碡在木板上打场,“打响场”官方是不允许的,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打响场”活动,严重违反了朝廷律例,一旦惊动了官府,轻则按律处罚,重则满门抄斩)触犯朝廷律例,又迁居异乡,不敢相互联络,也不敢回乡。万历年间滕县志记载王家堂在滕西慈云寺前,王氏世居该村,在辛安村南侧、石井村西侧,王氏因异地做官外迁,祖居地人口减少,后马氏自东村迁入,马王两姓联合修筑寨墙,遂称村东首为寨里大马村,村西首王氏聚居地依然称王家堂,文化大革命后立大队,王家堂并入西马大队,村名失传,王家堂村内原有公宅王家花园为我氏学堂、聚会、祭祀场所,后卖于马氏建宅,解放后为西马小学校。王家堂南侧裕荣公宅院前有我氏水塘,依然叫王家水塘。南北东西四方有环路,步量同为三十步,计地三亩七分五厘六。四周植柳树数十株,池内养殖有鲤鱼、鲢鱼、莲藕、芦苇。我氏被外姓称为老户人家或者王家堂王氏。原与李姓同居一村,李王不合,王氏将祖茔墓碑移至李姓宅院旁立林茔,李姓恶其立坟茔于其宅院旁,舍宅为庙,为观音行祠。后王、李各居一村(滕州市民政志有记载),王氏居王家堂,李氏居李家堂,后吕氏迁入曰吕堂。我们的祖茔所在地即是该村村委会。 因明朝隆庆年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水灾,王家堂紧靠独山湖,地势低洼,生灵涂炭,生存困难。在朝廷的组织之下隶属滕县的受灾族人自滕西王家堂迁到滕县东部、北部、南部及徐州铜山原属滕县的南三社一带,隶属鱼台、沛县的受灾族人迁到微山湖西一带,后在迁入地置业,其后人发家致富,又迁到新泰、泗水、费县、临沂、苍山、峄县、徐州、济宁、菏泽、河南、安徽等地,解放前多数一直与老家王家堂家族有联系,说是从滕县辛安王家堂迁走的,但是文化大革命后立大队,王家堂并入西马大队(隶属辛安管区),村名失传,造成外迁族人无法寻找老家,仅知道是从辛安、王家堂、王家庄迁出的。老家的广银公、裕龙公、裕荣公、广家公、学洙公等人解放前后曾多次去往外迁族人聚居地。另外一部分因“打响场”、参加白莲教、捻军起义触犯朝廷律例,迁居异乡,隐姓埋名,不敢相互联络,也不敢回乡,时间久了也不知来具体自何处,仅仅知道是滕县王姓。 同时代迁入的邻居姓氏均有滕县西部马、李、周、王(不同族)等姓氏,而且住的距离很近,或为同村、同社区。西山腰邻村为艾湖,马姓;王李庄邻村为北马庄,马姓;史楼邻村为周村,周姓;为同一村马、李、周、王(不同族)姓的同村合居的更是不乏其数。这些村庄的马、李、周、王姓都在辛安、王家堂(王家庄)、周村搬出的。 解放后1962年古滕王家堂王氏没有修谱,造成失联、失续。而且外迁族人自道光四年(1824年)至今二百年没有续谱,仅靠口传,时间磨灭了老家的记忆。值得庆幸的是一些牢靠的记忆,老辈都说从滕县王家堂、王家庄、辛安、吕堂迁出,和辛安王、盖村王是一个地方的,但不是一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把祭祀与军事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军事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祭祀的作用和意义更是众人皆知。《国语·鲁语上》:“夫祀,所以昭孝也。”祭祀祖先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祖先的孝敬、感恩与怀念;是不忘根本,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的高尚德行的具体表现。而且古人对于祭祀有着严格的限制,即祭祀只限本族。孔子就曾指出,祭祀别族的先人,是得不到护佑的。《左传》也有言:“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即神灵不享受外族人的祭祀香火,黎民百姓也不祭祀别族的神灵。 滕州市古滕王家堂王氏文化研究会 电话:18863290139、13276375038 微信:26067779
查看详情
唐氏族谱

始祖:唐存治

散居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

族谱页数:33

浏览量:8061

横县藤山唐氏族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
始祖唐存治大高祖是横县飞龙乡北敢村人氏,以牧鸭为生,先迁至良春乡六恩村,后又带长子唐明玉、次子唐明燕迁到永淳县化龙乡藤山村,从始至今存明启有发朝文士兆举天子本大国日共16代。留三子唐明雀随母留守六恩村。 第三代唐启理、唐启大(另名启秀)迁往永淳县化龙乡那宽村。(另有那宽第二代唐国登、第四代唐国景迁迁往甘棠乡那宁村,那宽第八代唐培生迁往崇左县罗白乡农那村。) 第七代唐文容迁往交址国(已失联) 第九代唐兆熙迁往南宁市亭子尾开香铺改名唐自发(已失联)。 第十一代唐天将外出从军定居湖南省,另娶有一女。(已失联) 第十二代唐子才外出从军,转业广州市公安厅,定居广州市。 第十三代唐本练曾任柳铁局房建段段长、党委副书记(副处级),定居柳州。 第十四代唐大友迁居南宁市南铁火车站。
查看详情
氏族谱

族谱页数:12

浏览量:0

111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始祖:殷聪公

族谱页数:853

浏览量:368518

朐阳殷氏宗谱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始祖殷聪公共分三门:潮大公(长门共祖)、岗二公(二门共祖)、谷三公(三门共祖)
查看详情
岳氏族谱

始祖:岳飞

族谱页数:12

浏览量:0

楚朝皇室玉牒
族谱卡可见
现代
暂无地址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族谱网家谱翻新:家里族谱旧了需不需要翻新?怎么翻新?
族谱网家谱翻新:家里族谱旧了需不需要翻新?怎么翻新?
家谱,作为家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无数代人的记忆与传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老的家谱因岁月的侵蚀而变得破旧不堪,甚至难以辨认。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家里的旧家谱是否需要翻新?又该如何翻新呢?此刻,族谱网携手您,共同开启一场旧家谱的数字化翻新之旅,让家族的历史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光彩。家谱翻新的必要性保护文化遗产:家谱是家族文化的瑰宝,它记录了家族的起源、迁徙、繁衍等重要信息。翻新家谱,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便于查阅与传承:旧家谱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纸张破损,给查阅带来了极大不便。翻新后的家谱,字迹清晰、纸张耐用,更便于后代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增强家族凝聚力:家谱是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纽带。翻新家谱,可以激发家族成员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家族凝聚力。家谱旧了怎么翻新?我们深知,每一张破旧的家谱纸张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家族的辉煌。族谱...
挂喜丁是什么?族谱里要怎么记载?
挂喜丁是什么?族谱里要怎么记载?
挂喜丁是什么?“喜丁”旧时通常指的是在家谱中为无嗣长者预留的一个孩子的名字,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即为家谱中的“喜丁”,暂时先安一个儿子上谱,不需要注明出生日期,称为“挂喜丁”。喜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妻子还未怀孕,便先创造出一个喜丁来,讨个吉祥如意的彩头,以期望家族后继有人。第二种情况是妻子虽然已经怀孕,所以在喜丁上标注有出生年份,但无详细的出生月日,但生出来后才发现是女孩,后来才生出男孩,因此这种情况可以删去,依据后来的事实来写即可。第三种情况则是妻子怀孕后生出男孩,这种情况只需要把后面的出生日期进行增补即可。而前两种喜丁在续修家谱时都可以删去。记载方法:在家谱中,无嗣者若要求立“喜丁”,需经过族委或族老们的同意,并可能需要履行一定的仪式或交纳一定的费用。一旦同意立“喜丁”,就会在家谱中相应位置预留一个孩子的名字,并备注说明这是“喜丁”。特殊情况:如果已婚无子或只生了女孩的人家要求在谱上...
从族谱里寻找历史的宝藏
从族谱里寻找历史的宝藏
对于古代的历史,一般公认的要么是正史记载,而不起眼的老百姓的家谱族谱,其价值还可以挖掘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很多的历史在家谱里得到了印证或改变。“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谱,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瑰宝。未来,将有一个大型的国家图书馆,可以收集世界各地的家谱,并对学者进行不同的研究。这是一项不朽的事业。”清朝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就曾经称赞家谱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家谱记录了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视角相对狭窄。在内容上,会有一定的夸张或粉饰。但是细细研究沈姓,韩姓任意姓的家谱,你就能在浩瀚的族谱中有所收获。不同于正统的史书和地方志的视角,家谱的记载更加的详细,对于历史来说是一种补充。在家谱里,不仅仅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名字,也记载了其参与的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民俗,人员等领域都有一定的记载。很多不起眼的家谱有着非常多的历史数据。几十年来,许多历史谜团都从家谱中找到了答案。家谱里名不见经传的沈姓,韩姓小人物,从他们的视...
查家谱,修谱专业平台族谱网,喜迎双十一!
查家谱,修谱专业平台族谱网,喜迎双十一!
在历史上,由于战乱,人丁稀少,异地迁徙,相关事件,天灾等原因,造成一些人的家谱无从查起,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很多人想要寻根追溯自己的祖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宁波族谱网络打造的族谱网,就是这样的一个查谱平台,其功能非常的强大,能够让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找到自己的族谱,从而把家谱续上。1,查谱服务族谱网建有国内数一数二的族谱数据库,百家姓里几百个姓的族谱数据,打开族谱网网站,手机输入验证码登录以后,就可以在搜索框搜索自己的姓氏,如输入沈姓,韩姓后点击开始寻根,然后根据年代,地域(具体到省份县市),然后就可以看的一页一页的族谱了。在双十一期间,族谱网有黄金会员和钻石会员,黄金会员是98元/年,每天可查看3本族谱,下载族谱是8折优惠。钻石会员有2种,一种是138元/3个月,每天可以查看100本族谱,下载族谱享5折。新用户专享是398元/年,其他权利类似。族谱网拥有数十万本家谱,几千万页信息。能够...
族谱遗失,挖坟,墓碑被砸,祠堂被毁是什么原因?
族谱遗失,挖坟,墓碑被砸,祠堂被毁是什么原因?
在50年前,一场运动席卷全国,而这场运动中,发生了很多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做法,这个运动的影响至今仍在,一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祠堂被拆毁,墓地的墓碑被砸成两截,而家谱被付之一炬。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族长这种说法,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制就此完结。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的家谱无从寻找,原因就是在这里。1,砸墓碑对于很多的人的墓碑,如林徽因,齐白石这种名人的墓碑都不能幸免被砸。孔圣人孔子的碑也照砸不误,在那个年代里,历史上有过污点,犯过错误的,成分有问题的,如地主,富农,反动官员,当过国军等等,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依然被清算,砸墓碑就是重要的一个表现。小编小时候在给祖宗上坟的时候,就看到某卫姓祖先的墓碑被砸成两段,据说还是同姓族人带头砸的,被鼓励成“大义灭亲”。2,挖坟在合肥,清朝大臣李鸿章的遗体被挖出来,放在拖拉机后面拖,尸骸散落一地。河北张之洞的遗骸也被挖出。山东“聊斋”的作者蒲松龄,也被挖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