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用户动态:
韩开祥 查看了 《韩氏族谱》
黄光孝 查看了 《安定胡氏族谱》
黄光孝 查看了 《安定胡氏族谱》
黄光孝 查看了 《安定胡氏族谱》
黄光孝 查看了 《安定胡氏族谱》
王王玉娜 查看了 《1.王氏族谱, 1, 1370–1937》
黄光孝 查看了 《安定胡氏族谱》
177***878 查看了 《鲁西尹氏族谱 [8卷,及卷首,附艺文卷]》
赖重云 查看了 《赖氏族谱 八卷》
177***878 查看了 《鲁西尹氏族谱 [8卷,及卷首,附艺文卷]》
韩开祥 查看了 《韩氏族谱》
开始寻根
高级搜索
寻根问祖
33万册
查族谱
修族谱
查历史
历史今天
查黄历
网上祭拜
姓氏百科
周公解梦
APP下载
【1764年】
英籍荷兰裔天文学家约翰·古德利克出生
【1787年】
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制宪会议上获得代表的批准
【1862年】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安提耶坦战役爆发
【1871年】
第一国际的一次重要会议——伦敦会议
【1958年】
卡斯特罗游击队向古巴政府发起反攻
【1988年】
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1991年】
白鹿洞书院首次发现清代试卷
【1997年】
网上多媒体讲座开创中国先例
【2004年】
第十二届伤残人士奥运会于希腊雅典举行
【745年】
杨玉环被册封为杨贵妃
查看更多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宜
教牛马 馀事勿取
更多...
【家谱新修】记录人生,从你开始
【族谱会员】丰富权益,即刻开启
【寻根问祖】追本溯源,血脉传承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
1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宁海严姓分会隆重成立
2025-09-17
2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深入奉化开展姓氏文化交流
2025-09-17
3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黄姓委员会筹备会议在甬召开
2025-09-17
查看更多
历史文化
1
阿族视角: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与中国的异同
2025-09-15
2
从孔诞祭师到 “三节两寿”——古代 “教师节”那些事
2025-09-15
查看更多
人物百科
1
龙首蛇身:人道成圣的伏羲蛇年启岁
2025-02-14
2
看到琼瑶去世后,你是否第一反应也以为琼瑶是一部言情小说?
2024-12-16
查看更多
姓
氏
头
条
家族姓氏源流、族谱谱系及历史民俗知识
查看更多
族谱网修谱工具全新上线!免费体验一个月
2025-04-11
提要:钻石会员398元/年赠1个月,支持30本家谱、3000人/本录入;姓氏大使2998元/年赠钻石会员,或9980元/5年赠3年,享无限创建、人数及免费导出。预售用户8月31日前可领权益,多人协作、云端存储助力高效修谱,打造专属家族档案!
家谱卷轴定制:一统垂丝图,一元/人丁
2024-03-07
提要:垂丝图用于形容子孙世系像垂柳丝一样绵延不绝。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家族血脉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强调了家族后代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不断延续的关系。通过垂丝图,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脉络,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
全新智能工具重磅发布:族谱修撰进入「智能时代」
2025-08-21
提要:族谱网全新智能修谱工具重磅上线!革命性更新实现1分钟录入百人,所见即所得排版校稿次数锐减,并支持多分支自由构建。AI智能纠错与多人协同采集功能,极大提升修谱效率与准确性,开启高效精准修谱新时代。
族谱知识
1
编修族谱是要“编”什么?如何确保其与时俱进?
2025-09-08
2
明清族谱之核:垂丝图的内容与功能解析
2025-09-05
3
家族族谱中的“世系图”如何绘制?
2025-08-28
4
修家谱的步骤与流程:家谱编纂方法、注意事项
2025-08-27
查看更多
姓氏文化
1
崔氏家谱文化:起源、郡望、迁徙、祖训
2025-09-05
2
邵姓的来源和历史:起源渊源、迁徙分布、郡望堂号
2025-08-25
3
客从何处来?石壁与两百姓氏的客家迁徙史诗
2025-08-05
4
岑姓起源与历史名人大全:南阳岑氏宗祠分布、家训文化及迁徙图谱
2025-07-21
查看更多
文献精选荐读:
当天更新(40篇)
·
你知道中国十大名人祠堂是哪些吗?有你的姓氏吗?
·
古代社会制度对姓氏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古人夏天有哪些饮料?你知道吗?
·
今日小寒,小寒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
·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观潮的活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
富士康工人为回家12小时走了40公里,古人徒步出行一般可以走多远?
·
南北方腊月二十七民俗:宰鸡赶大集、洗福禄、洗脚
·
富豪刘銮雄拍卖76只奢侈品包,古代的包包有哪些种类?
·
正月初五是财神日,也称“破五”,到底有哪“五”可破?
·
线上家谱制作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哪里查谱修谱更专业?
·
河北将出现零下30℃低温,古代的冬天有多冷?
·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
浅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
腊月二十八习俗:春节前的倒数日子的独特传统
·
家谱中的家规有哪些?家训家规有哪些格式?
·
“姓”为什么是用女作偏旁?“姓氏”这一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在进行家谱校对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1000位寻根助力大使,助力海内外宗亲寻根问祖!
·
最难起名字的姓氏有哪些?毒和死上榜!
·
五姓七望闻名遐迩,关陇八大家和关西六大族你可曾听闻?
·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11岁男孩街头卖鱼,古代女子改嫁有怎样的约束?
·
从太平宰相到北宋词人的晏殊,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
·
江苏五大姓氏世家,有你的姓吗?这些姓都是从哪里来的?
·
新年倒计时!古人有哪些方法增加过年年味儿?
·
百位奶奶用健身鼓励女性别怕变老,古代健身方式有哪些?
·
长期晚睡即使睡够也会导致黑眼圈,古人也会熬夜吗?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其人生的经历是怎样的?
·
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如何从一个追求仕途的人变为世人口中的“白乐天”?
·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他的生平是什么样的?
·
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西游记》中表达了什么?
·
白娘子与许仙相遇的断桥,是何人修建的呢?
·
中国象棋是怎样发展的?你知道吗?
·
古代舞蹈的发展史,哪个朝代的舞蹈最盛行?
·
在古代姓与氏有什么区别?姓与氏的起源是什么?
·
中国有福气的姓,你的姓在里面吗?
·
如今哪个姓氏多半有古代贵族的血统,你知道吗?
·
历史上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她有哪些成就?
·
明代三才子之一的杨慎,他的生平是什么样的?
·
黄庭坚最著名的作品是哪一个?有哪些关于他的评价?
·
今日夏至,你知道夏至的来历和习俗吗?
寻
根
专
栏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千万大数据助您寻根成功
点此立即寻根
我要寻根
置顶寻根
查看置顶寻根
悬赏金:
¥
0
赵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赵
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
始祖/祖辈:
清道光帝之平贵人的娘家人后人,平贵人应为“士”字辈
备注:
家谱记载,先祖可法墓在济宁城北耿村祖茔内,想知道老家是否还有族人,求续。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0
唐
唐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唐
地址: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始祖/祖辈:
唐安荣、唐邦庆、唐平昌
备注: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唐氏族谱,寻根。本支系源自湖广宝庆府,后填川,近代1836年左右入黔。据平昌公老祖人口传,我字辈中含有......安邦定国....,平昌公为定字辈(怀疑与六大房字派系同支,但缺乏证据。入川原遗字派:召登三如友,仍文世尚大,永远照富豪,光明恩天佑,万里遇金桥。唐永清号有渔(增补)字派:忠诚孝贤本,承先启后荣,英烈振家声,安邦定国策。。由于年代久远,安字辈往上先人居住地没有线索(只知道是湖广填川,宝庆府人氏)。请字辈相合或相近家门联系我,早日找到近200年前失散的家门。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100
彭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彭
地址:
重庆市-县-巫溪县
始祖/祖辈:
备注:
重庆巫溪巫溪彭家庄彭性善公枝脉: 迁徙简介: 彭尚德爷爷谈,在巫山大昌有近支?何时从何地入川待考。 D字派: D1老字派,光绪丁未年碑文载: 连仲泽性瑞永有正端方,及第登科杲四海美名扬. 荣华富贵喜禄位高寿长。万古流传远家道兴隆昌。 D2使用字辈:忠泽善瑞永,有正德明长,应开文运世,绍启祖宗昌 希望找到湖广填四川那支人迁移过来的!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100
王
王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王
地址: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
始祖/祖辈:
王居礼
备注:
老人讲老家是山东大王庄,是王姓家族,是先祖挑扁担闯关东到辽宁的昌图县两家子镇小大洼村,但山东大王庄现在是什么地方不详。字辈为:居、雨、国、印、殿。寻是什么堂号。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100
王
王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王
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
始祖/祖辈:
王世吉
备注:
1900年前后山东莱州府掖县大王庄王氏一辈三个字一辈两个字,上一辈是世字辈,世字辈的子辈是两个字且都是王字旁,如王世吉有子王環和王瑞,兄弟二人于1926年前后逃难到黑龙江哈尔滨一带,后1938年哈尔滨战争,王瑞逃到博克图辗转到里山店,我是王瑞孙女,寻找王環后人以及祖籍现地址
提供线索
悬赏金寻根
查看悬赏金寻根
悬赏金:
¥
5
陈
陈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陈
地址: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
始祖/祖辈:
陈登乾
备注:
你好,陈氏家们,我们祖上据传始出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字辈守朋.国.师.登(乾).茂(福祥祐祯有碑记).月.忠.天.焕.文.章,确认茂字辈起名偏旁部首都是礻字旁的规律, 我们在24年在泰和县查阅陈氏五修谱那个朝代起的名字的偏旁部首全是一样的,如果有和你们字辈相似或者祖上起名,偏旁部首是一样的请与我了解分析一下,谢谢.重点找陈登乾,陈茂福,陈茂祐,陈茂祥,陈茂祯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10
李
李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李
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始祖/祖辈:
李占坤
备注:
家谱记载:江西吉安县以大石板为记,家谱后被烧,何时迁云南,始祖是谁,不知。已知,相传我祖李占坤公(20多年前,我爷爷还在世时口诉),子李登祥公共三子,李文重、李文正、三子名讳不详,清末年前(1860~1870年)三子分家,老大、老二家出走贵州,老三家留云南,分家原因多半是当时云南杜文秀少数民族起义,兵荒马乱,避占贵州,登祥公是否也一起来贵州,已不知。迁贵州后李文重、李文正两家,据说是走散了,也可能先落脚某地,李文重一家继续外迁至贵州清镇,我是李文重一房子孙。至于是云南何地迁出,也无知(家谱后因房屋失火被烧),我多方推测大约方向云南昭通一代,特别可能是镇雄(与贵州毕节接壤)(另在网上收到云南镇雄类似家谱,占、登、文、庭、明)。李文正一支,我用deepseek搜寻,可能在贵州金沙岚头、沙土一代,后续寻找占无果。现寻云南李占坤子孙,迁贵州的李文正子孙。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5
周
周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周
地址: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
始祖/祖辈:
备注: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88
肖
肖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肖
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
始祖/祖辈:
萧仕榜
备注:
萧仕榜于清朝1800年间迁移到湖北宜昌市宜都枝城镇
提供线索
悬赏金:
¥
50
张
张氏宗亲正在寻根
姓氏:
张
地址: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
始祖/祖辈:
张任远公
备注:
我始迁祖保一公,携弟保二公、保三公于洪武初年由原江西吉安庐陵县(今青原区)五都燕子庙迁现住地湖北省孝昌县。相传祖上为任远公,传六世至我始迁祖。我族谱载始迁祖上五世祖为(任道)任远…昌南(昌西)…源永(源庆)…福文(秀文)…慕祖(慕宗)…保一(保二、保三)
提供线索
今日寻根
查看今日寻根
陈氏宗亲正在寻根
陶氏宗亲正在寻根
李氏宗亲正在寻根
周氏宗亲正在寻根
肖氏宗亲正在寻根
赵氏宗亲正在寻根
张氏宗亲正在寻根
毛氏宗亲正在寻根
尹氏宗亲正在寻根
赵氏宗亲正在寻根
季氏宗亲正在寻根
辛氏宗亲正在寻根
汪氏宗亲正在寻根
潘氏宗亲正在寻根
李氏宗亲正在寻根
张氏宗亲正在寻根
刘氏宗亲正在寻根
何氏宗亲正在寻根
热销族谱
No.1
石氏宗谱 二十七卷首末各一卷
人购买
石
2
䏁窩集
442次购买
3
江西盧氏通譜 : 3冊(260頁)
442次购买
4
史氏宗谱 不分卷 , 2, 1250-1949
419次购买
5
瑞金张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410次购买
6
长陵祝氏宗谱 [26卷]
404次购买
7
7.新编苏氏总族谱, 7, 958-2012
395次购买
8
杨氏续修宗谱 [61卷,首2卷,末1卷]
357次购买
9
1.卷1: 仕朝祖世系图, v 1, 1916
318次购买
10
11.太原(王氏)族谱 [13卷,首3卷], 卷7续, 1057-1950
307次购买
查看更多
今日更新
No.1
段氏族谱
更新
95
本
段
2
梁氏族谱
更新90本
3
彭氏族谱
更新81本
4
陈氏族谱
更新77本
5
姚氏族谱
更新75本
6
吕氏族谱
更新69本
7
常氏族谱
更新68本
8
贺氏族谱
更新67本
9
苏氏族谱
更新59本
10
贾氏族谱
更新54本
查看更多
凡国必有史
有家必有谱
创建家谱
寻根觅祖
新家谱制作预览
新创建0916
南宁上林周富周氏族谱
随州大洪山双桂堂喻氏
纪氏族谱
焦滩坝王氏族谱
武氏族谱
武氏家谱合集
上林高荣周氏族谱
湘赣边区萧氏族谱
石门乡蒋氏书谱
名门族谱
No.1
孔氏族谱
孔子
孔
2
孟氏族谱
孟轲
3
曾氏族谱
曾参
4
颜氏族谱
颜回
5
李氏族谱
老子
6
姜氏族谱
姜子牙
7
孙氏族谱
孙武
8
孙氏族谱
孙膑
9
杨氏族谱
杨坚
10
屈氏族谱
屈原
查看更多
热门族谱
No.1
河南邱氏宗谱 [1卷]
1
人查阅
邱
2
12.萧氏宗谱, 12, 1993
42114次查阅
3
邹氏宗谱
41897次查阅
4
郭氏宗谱 [22卷]
38110次查阅
5
金门县山灶许氏族谱
36657次查阅
6
万载辛氏族谱
34870次查阅
7
徐氏族谱
30256次查阅
8
1.1-8册 (卷首-卷8)
28512次查阅
9
黄氏宗谱
25090次查阅
10
6.傅氏族谱 [10卷,含卷首], 6, 1600-1937
22682次查阅
查看更多
曹1分钟前查看了
《太谷北淡村曹氏阖族谱书志》
183***2601分钟前查看了
《皖宿萧胡氏族谱 [8卷]》
183***2601分钟前查看了
《皖宿萧胡氏族谱 [8卷]》
黄光孝4分钟前查看了
《安定胡氏族谱[15卷,首1卷]》
刘栋磊5分钟前查看了
《刘氏宗谱 [10卷]》
路爱辉12分钟前查看了
《路氏宗谱[10卷]》
路爱辉12分钟前查看了
《安徽亳县路姓族谱》
朱坚斌12分钟前查看了
《朱氏宗谱 [18卷,首2卷]》
177***87823分钟前查看了
《鲁西尹氏族谱 [8卷,及卷首,附艺文卷]》
中
华
谱
库
查看更多
王
wang
10359万
人
族谱121248
名人34125
赵
zhao
2956万
人
族谱14201
名人23128
刘
liu
7359万
人
族谱42309
名人47831
张
zhang
9746万
人
族谱56107
名人18402
李
li
10242万
人
族谱58805
名人33842
杨
yang
4722万
人
族谱22206
名人233474
罗
luo
1502万
人
族谱22007
名人321522
黄
huang
3522万
人
族谱129034
名人59303
周
zhou
2802万
人
族谱125790
名人354745
陈
chen
6410万
人
族谱61004
名人434159
全部1236人
姓氏族谱
族谱网用户姓氏榜
No.1
李姓用户
9699
李
2
马姓用户
9630
3
林姓用户
8897
4
郭姓用户
8162
5
高姓用户
7979
6
徐姓用户
7654
7
杨姓用户
7252
8
朱姓用户
6667
9
刘姓用户
5852
10
何姓用户
5243
导
读
专
栏
姓氏源流及家庭宗族姓氏寻根文化百科
查看更多
族谱文化
查看更多
怎么查族谱
查询族谱是一个结合家庭记忆、文献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系统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从“内部线索”拓展到“外部资源”。以下是一套完整的查询指南,涵盖不同场景和方法:一、第一步:从家庭内部挖掘核心线索(最基础、最关键)族谱的源头往往在家族内部,先梳理家中已有资源,能为后续查询节省大量时间。1.寻找实物族谱或手写资料很多家族会保留老族谱原件(通常是线装本、宣纸手写,或现代复印/重修本),存放地点可能在:家族长辈(如祖父、叔伯、族长)的书房、木箱、旧抽屉中;家族共同的“祠堂”“祖屋”的供桌或储物架上;部分家庭会将族谱扫描成电子档(存于U盘、电脑或云盘),可询问年轻一辈是否有备份。若找到族谱,重点记录:族谱的修撰时间(最后一次重修年份,通常在序言中);家族的祖籍地(精确到省、市、县、村,如“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家族堂号(如“清河堂”“陇西堂”,是区分同姓不同支的关键);始祖、始迁祖的姓名及迁徙时间(这是衔接外部资源的核心坐标)。2.访谈家族长辈,记录口述历史若家中无实物族谱,长辈的记忆是最重要的“活线索”,建议提前列好问题,用录音、文字同步记录:核心问题:咱们家族的祖籍是哪里?有没有听过具体的村名、地名?家族有没有“堂号”“辈分字派”(如“德、文、昌、明”)?祖上有没有出过有名望的人(如官员、商人、学者)?有没有流传下来的故事?家族有没有迁徙过?从哪里迁到现在的居住地?什么时候迁的?注意:优先访谈70岁以上的长辈,他们可能接触过老族谱或听过更完整的家族故事。3.整理家族遗物中的线索老照片、书信、墓碑、土地契约、家谱抄本等,可能隐藏关键信息:墓碑:上面通常刻有逝者姓名、生卒年、祖籍、子女姓名,甚至“某某堂”字样;老书信:信封上的寄信地址可能指向祖籍地或宗亲聚居地;旧证件:如民国时期的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可能记录祖籍信息。二、第二步:拓展外部公共资源(分“线下”和“线上”)当家庭线索不足时,需借助政府、学术机构、宗族组织的公开资源。(一)线下实体资源:权威且可靠这些机构保存了大量未数字化的原始族谱和文献,是查询的核心阵地。1.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重点机构:国家层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藏有清代皇族族谱《玉牒》及地方宗族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藏有民国时期族谱及宗族资料);地方层面:各省、市、县的档案馆“地方志科”或“档案查阅室”(如“广东省档案馆”“苏州地方志办公室”),通常会收藏本地家族的族谱、家谱。查询方式:提前电话咨询档案馆的开放时间和查阅要求(部分需持身份证登记,部分珍贵档案需申请);告知工作人员家族的“祖籍地”“堂号”“始祖姓名”,请其协助检索馆藏目录。2.图书馆(尤其是古籍部/特藏部)重点机构:国家图书馆(北京):馆藏族谱超过5000种,是国内最大的族谱收藏中心之一,可通过官网预约查阅;省级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藏有3万余种族谱)、浙江图书馆(侧重江南宗族资料)、广东中山图书馆(侧重岭南族谱);高校图书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古籍部,也藏有大量学术性较强的族谱。优势:图书馆的族谱多经过整理和编目,部分配有索引(按姓氏、堂号、祖籍地分类),查询效率更高。3.宗族祠堂与宗亲会很多宗族会在祖籍地或聚居地设立祠堂,祠堂内通常保存着本族最完整的族谱(尤其是“总谱”),并由族长或祠堂负责人管理;若知道家族的“堂号”或宗亲会名称(如“世界陈氏宗亲会”“江浙王氏宗亲联谊会”),可通过当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打听联系方式,说明来意后申请查阅族谱;注意:部分祠堂的族谱仅限本族男性或直系后裔查阅,需提前沟通并尊重宗族习俗。4.祖籍地实地走访若已知祖籍地(精确到村),实地走访是最直接的方式:到当地村委会、老年协会询问:“村里有没有姓XX的大家族?有没有保存族谱?”;寻找村中的“老祠堂”“祖墓群”,当地老人往往能提供宗亲线索;若遇到同姓氏族人,可主动说明自己的辈分、祖上姓名,尝试对接族谱世系。(二)线上数字资源:便捷且跨地域随着数字化普及,越来越多族谱被录入线上平台,适合跨区域查询。1.官方/学术类数字平台(权威免费)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与家谱:http://find.nlc.cn/(需注册,可检索馆藏族谱的目录,部分提供全文扫描件);中国家谱网(上海图书馆主办):http://www.chinajiapu.org/(收录3万余种族谱目录,可在线查询基本信息,全文需到馆查阅);方志中国(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http://www.difangzhi.cn/(可查询各地方志中的“宗族”“人物”章节,间接获取族谱线索)。2.商业族谱数据库(付费但资源丰富)族谱网(https://www.zupu.cn/)使用指南族谱网是专注于“姓氏、族谱、宗亲”的垂直类平台,聚合了大量用户上传的民间族谱、姓氏资料及宗亲互动信息,适合普通用户从“姓氏溯源”“族谱匹配”“宗亲联络”等角度切入查询。平台核心优势资源类型集中:以“族谱数字化”为核心,涵盖全国各姓氏的族谱扫描件、文字版族谱、堂号信息、迁徙记录等,尤其民间家族上传的非官方族谱资源丰富。互动性强:支持用户注册后发布族谱、寻找同宗、交流家族历史,适合通过宗亲网络补充族谱缺失信息。检索门槛低:无需专业知识,可通过“姓氏”“堂号”“地名”“始祖名”等关键词快速筛选。具体使用步骤注册登录:打开官网(https://www.zupu.cn/),点击右上角“注册”,使用手机号完成登录(部分公开资源可游客浏览,但发布/下载需登录)。精准检索:首页点击“族谱库”,在搜索框输入姓氏(如“李”)、堂号(如“陇西堂”)、祖籍地(如“江西吉安”)或始祖名,点击搜索即可查看相关族谱。示例:若已知家族堂号为“三槐堂”,搜索“三槐堂族谱”,可找到多支王氏家族的族谱记录。查看与利用:部分族谱提供“预览”(如前几页内容),完整查看或下载可能需平台积分(可通过上传族谱、每日签到等方式获取)。若找到疑似匹配的族谱,可点击“联系发布人”与上传者沟通,确认是否为同一家族支系。补充功能:平台还设有“姓氏文化”“宗亲社区”板块,可了解姓氏起源、迁徙路线,或发布寻根求助帖,借助宗亲力量扩大查询范围。3.社交媒体与宗亲社群(免费且互动性强)QQ群/微信群:搜索“XX姓宗亲会”“XX堂族谱交流”等关键词,加入后可发布寻谱信息(注明祖籍、堂号、辈分字),群内长辈或热心人可能提供线索;贴吧/论坛:如“家谱吧”“中华姓氏网论坛”,是宗亲交流的老牌平台,可发帖寻谱,部分用户会分享族谱片段;抖音/快手:近年很多宗族会通过短视频发布族谱、祠堂、祭祖活动,搜索“XX姓族谱”“XX祖籍寻亲”,可能找到同支宗亲。三、第三步:实用技巧与注意事项(避免走弯路)1.关键技巧:从“小线索”突破若只知道“辈分字”(如“爷爷是‘德’字辈,爸爸是‘文’字辈”),可在宗亲群中问“有没有XX姓的‘德、文、昌’辈分?”,通过辈分字匹配支系;若祖籍地模糊(如只知道“湖广填四川”),可先查移民史:“湖广填四川”的主要来源是湖北麻城、江西吉安,再重点查询这两个地区的XX姓族谱;结合地方志中的“人物传”“氏族志”:比如地方志提到“XX村王氏,明永乐年间从江西迁来,始祖王某某”,可对照自家记忆,缩小查询范围。2.注意事项:避坑与尊重族谱的准确性:部分族谱在修撰时可能存在“攀附名人”(如将祖上附会为帝王、名人)、世系断代、姓名错别字等问题,需结合墓碑、史料交叉验证;尊重隐私与习俗:部分宗族对族谱的查阅有严格规定(如女性、外姓人不得查阅),需提前沟通,不要强行索取;长期积累:族谱查询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线索积累,建议建立“家族档案”(整理文字、照片、录音),方便后续对接。
1071人阅读
白虎村南岭底穿坑
白虎村南岭底穿坑是一个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传说的独特地理标识,其具体位置和特征需结合多方面信息综合解析。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从搜索结果来看,“南岭底”可能指向南岭山脉的特定区域。南岭作为中国南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其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和天坑景观。例如,广东乳源的通天箩是一个垂直深度近100米的封闭下降洞穴,底部形成独特的“地下森林”,这类地貌极可能被当地人称为“穿坑”。而“白虎村”作为地名,在多个地区均有分布,如湖北宜昌、江苏盱眙、四川阆中、南江等地南江县人民政府。其中,南江县云顶茶乡景区的白虎村位于景区范围内,周边分布有大地坪、谢家湾等区域,且景区内存在溶洞、峡谷等地质景观,与“穿坑”的自然特征高度契合南江县人民政府。二、文化传说与历史渊源关于“白虎村南岭底穿坑”的名称由来,可能与当地民间传说相关。例如,山东菏泽的白虎集因“白虎镇守村落”的传说得名,其地名蕴含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中的“四象”概念。类似地,福建霞浦的白露坑村(别名白虎坑)以畲族文化著称,其地名可能与图腾崇拜或历史迁徙有关。若结合南岭地区的历史背景,穿坑可能与古代交通或军事活动相关。例如,南岭山脉中的西京古道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沿途分布有驿站、关隘和自然天险,穿坑可能曾作为古道的一部分或军事防御据点。三、可能的关联区域广东乳源通天箩:作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观,通天箩的封闭洞穴特征与“穿坑”高度吻合。尽管未直接提及白虎村,但其所在的大桥镇距离韶关市区约50公里,周边存在多个以“坑”命名的村落(如白马坑、竹马坑),且当地旅游线路常将通天箩与西京古道串联,推测“白虎村南岭底穿坑”可能指向这一区域。四川南江白虎村:位于云顶茶乡景区内的白虎村,周边有元顶子社区、石寨子村等,景区规划中提到“冯氏墓群”“千年香樟树”等人文景观,且景区范围内存在溶洞、峡谷等自然地貌。若当地存在未被详细记录的穿坑地貌,可能与此名称相关南江县人民政府。湖北、江苏等地白虎村:湖北宜昌、江苏盱眙的白虎村虽未直接关联南岭,但南岭山脉支脉可能延伸至这些地区。例如,江苏盱眙的白虎村紧邻龙王山水库和青草湖水库,周边坑塘水面众多,若存在地下溶洞或天然坑洞,也可能被称为“穿坑”。四、结论与建议综合现有信息,“白虎村南岭底穿坑”最可能指向广东乳源大桥镇的通天箩区域,其天坑地貌、历史古道和民间传说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文化标识。若需进一步确认,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查阅地方志:如《乳源县志》《南江县志》等,核实当地是否有关于白虎村和穿坑的记载。实地考察或咨询当地文旅部门:联系乳源大桥镇或南江云顶茶乡景区管理处,获取详细的地理和文化信息。结合卫星地图分析:通过遥感影像查看白虎村周边是否存在未被标注的天坑或洞穴地貌。这一名称背后可能隐藏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密码,需结合更多在地资料才能完全解开其神秘面纱。
131人阅读
安徽绩溪胡氏家谱
安徽绩溪胡氏作为徽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宗族之一,其家谱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家族传承。以下从源流分支、家谱存世情况、获取途径及最新动态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一、源流与分支:超越“四大胡氏”的多元谱系传统认知中绩溪胡氏分为“明经胡”“金紫胡”“龙川胡”“遵义胡”四大支系,但最新研究显示,其实际源流至少包含六支。根据元代《新安六县大族志全集》和明代《新安名族志》记载,迁入绩溪的胡氏分支包括市东派、遵义坊派、东门派、湖里镇派、西街派和龙川派。其中:明经胡氏(李改胡):始祖为唐昭宗之子胡昌翼,因避朱温之乱由李姓改胡姓,以经学传家,名人包括胡雪岩、胡适。金紫胡氏:始祖胡舜陟为北宋抗金名臣,获封金紫光禄大夫,家族以经学研究著称,“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为其代表。龙川胡氏:东晋散骑常侍胡焱为始祖,聚居龙川村(今大坑口),明代胡宗宪、近代胡锦涛均出自此支。遵义胡氏:以明工部尚书胡松为代表,分楫、格、柏、松四派,注重仕宦与礼教传承。此外,湖里镇派(明经胡分支)、西街派等小支系亦有独特的迁徙与发展脉络。二、家谱存世现状:从纸质典籍到数字化资源绩溪胡氏家谱保存情况差异显著,目前可查的22部家谱中,明经胡氏占12部,金紫胡氏3部,龙川胡氏2部,遵义胡氏1部。具体分布如下:实体馆藏:绩溪县档案馆:藏有《龙川胡氏宗谱》《金紫胡氏家谱》等,曾为湖南卫视《非常靠谱》栏目提供胡适相关资料。宅坦村博物馆:保存明代嘉靖版《龙井胡氏族谱》(胡适一支最早家谱)及清乾隆版《考川明经胡氏统宗谱》,是村级博物馆中罕见的宗族文献宝库。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收藏《考川明经胡氏宗谱》《绩溪金紫胡氏家谱》等多种版本,部分可通过“中华寻根网”在线查阅。数字化资源:大谱师官网:2025年上线免费家谱数据库,开放862部、6272册家谱,含绩溪胡氏相关谱籍,支持OCR文本识别。云家谱网:提供《明经胡氏续修龙井派宗谱》等电子版下载,需注册后获取。国家图书馆中华寻根网:收录绩溪胡氏家谱书目,部分可在线浏览全文影像,需注册后使用。三、获取途径:从线下机构到宗亲网络直接查询:实地访问:前往绩溪县档案馆(地址:绩溪县华阳镇良安路)、宅坦村博物馆(临溪镇宅坦村)查阅实体家谱,部分需提前预约。线上检索:通过“中华寻根网”(www.chinagenealogy.cn)或大谱师官网(myfamilybook.cn)输入关键词,如“绩溪胡氏”“龙川胡氏”,筛选谱籍地、年代等条件进行查询。宗亲协助:龙川胡氏宗亲联谊会:可联系修谱负责人获取新版《龙川胡氏宗谱》(2024年捐赠上海图书馆),地址: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胡氏宗亲网论坛(hszqw.com.cn):发布寻根信息,与各地宗亲交流,例如查询金紫胡氏“经解三胡”支系的详细世系。学术研究:参考《绩溪胡氏源流考辨》等论文,或《中华姓氏谱——胡姓卷》《徽州宗族研究》等专著,了解谱系考证方法与分支演变。四、最新动态:续修与文化传承家谱续修:龙川胡氏于2024年完成宗谱续修,新增世系内容并捐赠上海图书馆,用户可通过该馆特藏部申请查阅。明经胡氏龙井派(宅坦村)近年启动续谱工作,可联系当地宗亲获取进展。文化活化:宅坦村依托桂枝书院(安徽省最早书院)举办家谱展览,结合“三雕”艺术展示宗族文化,游客可实地感受胡氏耕读传家的传统。绩溪县博物馆推出“徽州宗族”专题展,系统呈现胡氏家谱的编纂体例与名人手迹,如胡适家族的《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序言原稿。五、余姚胡氏关联:独立支系与寻根建议宁波余姚胡氏主要为柏山胡氏分支,始祖胡从于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由常州迁居余姚云柯乡,与绩溪胡氏无直接关联。若在余姚寻根,可重点关注:烛溪胡氏宗谱:现存清嘉庆十七年(1822年)版本,记载胡梦阳支系迁徙历程,藏于余姚市档案馆或胡氏宗祠。柏山胡氏宗亲会:通过余姚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联系,查询柏山、竹山等分支的世系记录。
316人阅读
名人历史
查看更多
大清皇室族谱一览表
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一)后金时期(1616-1644)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在位)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子嗣:16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太宗,1626-1643在位)改国号为“大清”,完善中央集权。子嗣:11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二)入关后(1644-1912)福临(世祖,1644-1661在位)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子嗣:8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玄烨(圣祖,1661-1722在位)平三藩、收台湾,开创“康乾盛世”。子嗣:35子,晚年“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胤禛(世宗,1722-1735在位)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子嗣:10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弘历(高宗,1735-1796在位)在位60年,自称“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颙琰(仁宗,1796-1820在位)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子嗣:5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旻宁(宣宗,1820-1850在位)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子嗣:9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奕詝(文宗,1850-1861在位)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载淳(穆宗,1861-1875在位)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载湉(德宗,1875-1908在位)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溥仪(逊帝,1908-1912在位)清朝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无子嗣。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血缘界定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特殊群体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命名规则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编纂制度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历史沿革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1921年共修28次。1936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8册。现存情况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2600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1060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争议点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C3b单倍群,与汉族无关。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价值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一)后金时期(1616-1644)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在位)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子嗣:16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太宗,1626-1643在位)改国号为“大清”,完善中央集权。子嗣:11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二)入关后(1644-1912)福临(世祖,1644-1661在位)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子嗣:8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玄烨(圣祖,1661-1722在位)平三藩、收台湾,开创“康乾盛世”。子嗣:35子,晚年“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胤禛(世宗,1722-1735在位)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子嗣:10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弘历(高宗,1735-1796在位)在位60年,自称“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颙琰(仁宗,1796-1820在位)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子嗣:5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旻宁(宣宗,1820-1850在位)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子嗣:9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奕詝(文宗,1850-1861在位)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载淳(穆宗,1861-1875在位)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载湉(德宗,1875-1908在位)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溥仪(逊帝,1908-1912在位)清朝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无子嗣。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血缘界定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特殊群体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命名规则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编纂制度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历史沿革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1921年共修28次。1936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8册。现存情况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2600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1060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争议点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C3b单倍群,与汉族无关。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价值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32岁,皇女26岁。其编纂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32岁,皇女26岁。其编纂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98人阅读
神农氏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7572人阅读
宋太宗赵炅怎么读
赵炅,汉语配音:zhàojiǒng,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22年(976年至997年)。开宝九年即位,改名炅,改元太平兴国。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7826人阅读
家族寻踪
查看更多
冉家最大的人物
冉氏家族的历史长河中,若论影响力与历史地位,冉闵和**冉氏五贤(冉耕、冉雍、冉求等)**堪称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两者的领域和评价标准截然不同:一、政治军事领域的巅峰:冉闵冉闵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开国皇帝,其历史地位充满争议却无法忽视。在东晋末年汉民族濒临灭顶之灾时,他颁布“杀胡令”,以极端手段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压迫,虽引发血腥冲突,却在客观上阻止了汉族人口的进一步锐减。他建立的冉魏政权虽仅存三年,却以“挽狂澜于既倒”的姿态成为汉民族抗争的象征。冉闵的军事才能尤为突出,曾以千余骑兵大败后赵七万大军,威震中原。尽管后世对其手段褒贬不一,但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汉民族存续的贡献,使其成为冉氏家族中政治军事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二、文化教育领域的奠基者:冉氏五贤冉氏家族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堪称“一门五贤,十哲占三”。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中,冉姓独占五席,其中冉耕、冉雍、冉求更位列“孔门十哲”,与颜回、子路等齐名:冉耕(字伯牛):以德行著称,孔子称其“斯人而有斯疾”,对其早逝深感惋惜。他曾任中都宰,以仁德施政,使中都成为各诸侯国效仿的典范。冉雍(字仲弓):出身贫寒却天资卓越,孔子评价他“雍也可使南面”,认为其具备帝王之才。他主张“居敬行简”,以德行教化百姓,被荀子列为与孔子并列的“大儒”。冉求(字子有):长于政事,曾任季氏宰,率军击退齐师,助孔子重返鲁国。孔子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冉氏五贤不仅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传承者,更通过参与《论语》编纂等方式,将家族思想融入中华文明的核心体系。他们的贡献跨越千年,至今仍被文庙供奉,成为冉氏家族文化影响力的永恒象征。三、历史地位的多维比较政治军事vs文化教育:冉闵的影响集中于特定历史节点,其政策直接改变了北方民族格局;而冉氏五贤的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影响更为持久。若以“对汉民族存续的直接作用”衡量,冉闵的地位无可替代;若以“文化基因的塑造”论,冉氏五贤的贡献更为深远。争议与荣耀:冉闵因“杀胡令”的血腥手段备受争议,其历史评价常因立场不同而两极分化;冉氏五贤则以德行和学问赢得历代尊崇,被帝王追封公爵、列入文庙,成为“圣门典范”。家族传承与象征意义:冉氏家族以儒学传家,自春秋至清代世袭五经博士,与孔、孟、颜等家族并称“圣裔”。冉氏五贤的存在使家族与儒家道统深度绑定,而冉闵的抗争精神则成为家族血性的象征。四、当代视角下的再审视从现代价值观看,冉闵的极端手段已难获认同,但其在民族危机中的抗争精神仍具警示意义;冉氏五贤的“仁德政治”理念则与当代治理思想存在共鸣,如冉雍“居敬行简”的主张,至今仍被视为为官之道的典范。两者共同构成了冉氏家族“文武兼济”的历史形象,展现了中华文明在不同维度的韧性。
122人阅读
巴德年后人
一、托尔金作品中的巴德后裔在《霍比特人》及《魔戒》的故事体系中,“神射手”巴德(BardtheBowman)是关键人物。他作为古代河谷邦领主吉里昂的后裔,最终射杀恶龙史矛革,并重建河谷邦成为首任国王。巴德的血脉延续清晰:第一代:巴德本人,统治河谷邦33年,逝世于第三纪元2977年。第二代:其子巴恩(Bain)继位,成为河谷邦第二任国王,统治至第三纪元3007年。第三代:巴恩之子布兰德(Brand)继位,在第三纪元3019年的战争中与孤山矮人国王丹恩二世并肩作战,最终战死。这一脉系被称为“Bardings”(巴德的子民),他们属于北方人类分支,与贝奥恩家族、洛希尔人有亲缘关系。在托尔金的设定中,巴德的后代不仅延续了血脉,还通过联姻与矮人、精灵保持联盟,成为中土世界后期重要的人类势力。二、现实中的“巴德”与“年后人”关联巴德年院士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曾因网传“巴颖是其女儿”的谣言公开辟谣。巴德年明确表示,自己仅有两个女儿(巴一、巴方),均为医学领域从业者,与涉事企业无任何关联。此处“年后人”若指“巴德年的后人”,则属于误传,实际不存在这一亲属关系。老佛爷百货创始人后裔法国老佛爷百货创始人谢菲利・巴德(ThéophileBader)的家族延续至今,其孙女的丈夫菲利普・乌泽(PhilippeHouzé)现为集团总裁。但“年后人”在此语境中无特定指向,且该家族后代未以“巴德年后人”自称。三、可能的语义误解笔误或方言因素“年后人”可能是“后人”的误写。在中文语境中,“后人”特指后代子孙,而“年后”通常指时间节点(如春节后),二者组合无明确含义。结合托尔金作品中巴德的后裔谱系,这一解释最为合理。地域文化关联搜索结果中未发现浙江余姚地区有将“巴德”与“年后人”结合的特殊文化传统或地方称呼。当地历史文献中亦无相关记载。
209人阅读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号称“北州冠族”。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称“崔卢”。
8500人阅读
姓氏大观
查看更多
安徽胡氏名人录
安徽胡氏家族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尤其以绩溪胡氏最为著名。绩溪胡氏分为四大宗脉(金紫胡、龙川胡、遵义胡、明经胡),自宋以来在政治、军事、文化、商业等领域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以下是安徽胡氏名人的代表:一、历史名人1.金紫胡氏胡舜陟(1083—1143):宋代名臣,官至徽猷阁待制,因力主抗金、为岳飞辩冤并两次弹劾秦桧而闻名,最终被秦桧陷害致死。其家族以“礼学”传世,清代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被称为“礼学三胡”,是徽学的重要代表。胡思伸:明代右佥都御史、河南布政使,以清廉刚正著称,政绩卓著。2.龙川胡氏胡富(1446—1522):成化戊戌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任职期间不畏权贵,与宦官刘瑾抗争,七次辞官归隐,最终平反复用。胡宗宪(1512—1565):嘉靖戊戌科进士,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他组建“戚家军”,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编纂《筹海图编》,首次将钓鱼岛纳入中国版图。其功过参半,因与严嵩党羽有牵连而一度入狱,但隆庆年间平反,追谥“襄懋”。胡宗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严武备、明赏罚”著称,龙川村现存其四座功德牌坊。3.遵义胡氏胡松(1490—1566):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他刚正不阿,敢于与权臣严嵩抗争,后辞官回乡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胡澍:清代举人,以篆刻、书法、山水画闻名,与赵之谦并称“浙派”名家。4.明经胡氏(李改胡)胡雪岩(1823—1885):晚清红顶商人,创办“阜康钱庄”和“胡庆余堂”,资助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徽商领袖”。其商业帝国鼎盛时富可敌国,后因抵制洋商垄断生丝市场而破产,但胡庆余堂至今仍为“江南药王”。胡开文(1742—1808):清代徽墨业集大成者,创立“胡开文墨庄”,其产品“地球墨”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推动徽墨走向世界。胡适(1891—1962):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新文化运动领袖。他提倡白话文、文学革命,曾任北大校长、驻美大使,著有《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被誉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二、近现代名人1.军政界胡连松(1953—):安徽桐城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长期在地方政府任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胡翊儒(1884—1960):枞阳破罡胡氏代表,国民革命军中将,参与北伐和张勋复辟讨伐战,创办家族公学“瞻依学校”,开创桐城家族办学先河。2.科技与学术界胡进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领域专家,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主持多项国家科研项目。胡功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超级计算机中心研究员,从事高性能计算研究。胡功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曾任系主任。胡德芳:中国科大教授,在量子信息领域有重要贡献。3.文化与艺术界胡裕树(1918—2001):汉语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主编《现代汉语》教材,影响深远。胡一虎: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祖籍安徽枞阳,以深度访谈和新闻评论见长。三、徽商与实业界胡沇源:龙川胡氏后裔,清末民初“三泰”(泰兴、泰县、泰州)茶业创始人,创办“裕泰和”“胡源泰”茶庄,业务扩展至上海。胡炳衡:胡沇源之子,继承祖业并涉足金融领域,成为近代徽商代表。四、家族文化与影响安徽胡氏家族以“耕读传家”为宗旨,注重教育与伦理。例如: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第一祠”,彰显家族荣耀。芜湖胡湾村(教授村):自1909年创办新式学堂“两斋小学”以来,走出67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其中19人成为大学教授,36人从事高科技工作,形成“一门六子五教授”等佳话。
31人阅读
艾氏家谱
艾氏家谱作为家族文化的核心载体,记录了艾氏族人的血脉传承与历史变迁。以下从起源、迁徙、谱牒、字辈、名贤及现代动态等方面综合梳理:一、姓氏起源与多元脉络艾氏起源多元,主要包括:姒姓传承:夏朝少康帝大臣汝艾(又称女艾)因辅佐中兴有功,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被尊为得姓始祖,祖籍天水。古艾国后裔:商朝修水古艾国(今江西修水)、汤阴艾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封地与避难改姓:春秋齐国大夫艾孔(孔父嘉后裔)以封邑艾陵(今山东泰安)为氏;吴王僚之子庆忌避难艾城(今江西修水或河南汤阴),部分子孙以地为氏。少数民族汉化:北魏鲜卑族去斤氏、回鹘族爱里八都鲁、回族经名首音、满族爱新觉罗氏等均有改姓艾氏者。二、迁徙分布与聚居格局艾氏族人历经多次迁徙,形成广泛分布:早期扩散:先秦时主要在山东泰安、江西修水一带,秦汉后扩展至甘肃、河南。南渡与移民:唐末五代避战乱南迁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中,艾氏分迁陕西、河北;清朝“闯关东”潮中,山东艾氏迁居东北。当代分布: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集中了全国41.6%的艾姓人口,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亦有聚居。三、谱牒修纂与现存文献艾氏修谱传统深厚,现存谱牒呈现“南北并重、新旧兼具”的特点:历史名谱:江西东乡《礼洞艾氏宗谱》:创修于951年,为现存最早艾氏族谱之一,记载唐宋时期家族显赫事迹。湖北监利《艾氏族谱》:2023年新修,历时7年完成,收录13个分支世系,160余万字,涵盖家史、迁徙、名人等内容。地域代表:湖南临湘:以祥一公为始迁祖,谱牒记载明清时期湘北家族繁衍。陕西米脂:“小艾”宗谱创修于1544年,已续修7次;“老艾”宗谱因战乱损毁,2010年启动重修。数字化进展:“天下艾氏”平台(www.jiazuxitong.com)整合全国族谱资源,提供在线查询、修谱工具及祭祀功能。四、字辈排行与文化传承艾氏各支派字辈多含儒家思想与家族愿景:新余颖公支派:从一世祖颖公起排字辈为“艮伯一忠轼福省二彬日诚永賢坤德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16世后采用《千字文》排序。河南商城:以桂芳公为始迁祖,字辈为“家传忠厚远,世守诗书长”。湖北监利:新修族谱统一字辈为“礼唯铭孝启卓仕悦弘毅”,体现五行相生理念。五、历史名贤与当代俊杰艾氏家族人才辈出,涵盖军政、文化、科技等领域:古代精英:汝艾:夏朝间谍始祖,助少康复国。艾南英:明末“临川四才子”之一,倡导文学革新。艾元徵:清初刑部尚书,著《易经会通》。近现代代表:艾青:现代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被誉为“人民诗人”。艾国祥: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研制太阳磁场望远镜。艾儒棣:国家级名中医,传承“文氏皮科学术流派”。六、现代修谱动态与文化复兴近年来,艾氏宗亲积极推动家谱数字化与文化传承:湖北监利:2023年《艾氏族谱》出版,融合13个分支史料,采用“源流文献为主、世系为辅”的编纂体例。河北大名:2025年成立编谱委员会,启动“千村万户”史料征集,计划构建9大世系图谱,并增设“非遗传承人”条目。数字化实践:“天下艾氏”APP整合全国族谱,提供智能寻根、在线祭祀等功能,推动家族文化“云端”传承。七、寻根建议与资源获取实地考察:江西修水(古艾国遗址)、山东泰安(艾陵)、湖北监利(新修族谱收藏地)等地可探访宗族遗迹。文献查询: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艾氏宗谱》《礼洞艾氏宗谱》等。在线平台:族谱网(www.zupu.cn)、天下艾氏网(www.jiazuxitong.com)提供族谱检索与修谱指导。宗亲联谊:加入当地艾氏宗亲会或参与全国性活动(如湖北监利2023年族谱审阅会),获取一手资料。艾氏家谱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密码本”,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微观见证。通过修谱、寻根与文化传承,艾氏族人正续写着“忠孝勤俭”的家族史诗。
37人阅读
安化四甲李氏
安化四甲李氏是湖南安化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宗族,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历经千年繁衍,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与谱系脉络。以下从源流、迁徙、族谱、字辈、宗祠、名人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一、家族源流与迁徙脉络始祖渊源安化四甲李氏尊李太纲(字元隆)为始祖。他于南宋时期自江西吉安辗转迁居湖南安化丰乐乡首兜冲(今涟源市桥头河镇一带),成为湘中李氏的重要分支。太纲公四世孙李万安(字维新)在元代进一步迁居安化一都长乐罗纹,其后代分启二、四、六、七、八甲支派,其中四甲支祖为李汉卿(字佐朝),由此奠定了四甲李氏的根基。迁徙与分布四甲李氏以安化丰乐乡为核心,逐步扩散至周边地区。明清时期,部分族人因战乱、生计等因素外迁,如李登泰后裔迁居宁乡洞上、李登铭后裔徙居新化涟溪等地。此外,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中,可能有少量四甲李氏分支迁入四川,但具体记载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考证。二、族谱与字辈传承族谱修纂四甲李氏族谱历经多次修纂,现存谱牒包括清同治七年(1868年)的《李氏四甲续修族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李氏四甲三修族谱》及1995年的《陇西堂李氏四甲五修族谱》等。这些族谱详细记录了家族世系、迁徙轨迹、家规家训等内容,是研究该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字辈排行根据五修族谱记载,四甲李氏的字辈为:太司千万近,汉登从富明,思永维春(继祖代必朝天作废),顺世运长茂,高腾秀锦章,崇行钟美树,合义咏光昌,毂彦繁佳祉,修猷发久祥,同时栽振叶,祖绪衍天潢,先泽当传后,家声重远扬,德辉能弘缵,道学显流芳。这一字辈体系体现了家族对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的重视,至今仍为族人取名的重要依据。三、宗祠与家族文化桥头河李氏总祠四甲李氏的核心宗祠为桥头河李氏总祠,位于今涟源市桥头河镇。该祠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2007年重修,是纪念始祖李太纲的重要场所。祠内供奉着历代先祖牌位,每年清明、冬至等节日,族人都会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家规与家风族谱中载有家规家训,强调“敦孝悌、重伦理、勤耕读、戒奢靡”,要求族人以忠孝为本,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这种家风世代相传,塑造了四甲李氏忠厚朴实、崇文尚武的家族品格。四、历史名人与当代影响近现代名人李聚奎(1904—1995):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出生于安化丰乐乡(今涟源市龙塘镇),属四甲李氏分支。他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卓越贡献。李续宜(1823—1863):湘军名将,官至安徽巡抚,虽未明确记载其属于四甲李氏,但同为安化李氏后裔,其家族“刚柔并济”的处世哲学与四甲李氏家风一脉相承。当代传承如今,四甲李氏后裔广泛分布于湖南安化、涟源、新化及四川、湖北等地,人口达数万之众。族人通过族谱续修、宗亲会组织等形式,维系着家族联系,并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李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五、寻根与族谱查询若需深入了解安化四甲李氏的谱系信息,可通过以下途径:联系宗亲组织:桥头河李氏总祠管理委员会或当地李氏宗亲会,获取族谱查阅权限及家族活动信息。访问专业族谱网站:如族谱网、云家谱网等,检索《李氏四甲三修族谱》《陇西堂李氏四甲五修族谱》等相关谱牒。实地考察:前往安化丰乐乡(今涟源市龙塘镇、桥头河镇)及新化等地,探访祖居地、宗祠及祖坟,结合地方志进一步梳理家族脉络。
57人阅读
宗祠印迹
查看更多
广东最大何姓村落
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洊水村委会的何屋村相对较大:何屋村始建于清代初年,有300多年历史,全村238户,人口1520人,现居住的全是何姓人家。此外,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的大洲村全村一色何姓,1992年重修的何氏族谱记载有1200多人;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的上地村何姓占户籍人口3781人的95%左右;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油村村的何新屋全村以何姓为主,有173多户住民,人口1030人,这些村落的何姓人口也较多。
209人阅读
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长52.8米,宽18.5米,高9.7米,占地面积976.8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度不凡。古祠始建于明朝永乐2年(公元1404年),于永乐7年落成,系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参)而修建的。坐落于江西省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境内,是谓宗圣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古祠。在全南是凤毛麟角,在整个赣南亦不多见。
8352人阅读
蔚氏家庙
蔚氏家祠位于山东东平县沙河站镇沙南村东南部,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至今已有441年历史。蔚氏先祖德恒公于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奉诏东徙,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于兹,而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人丁兴旺,敬业相承。明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九世继儒率众会社,于蔚家村祖茔奉立祖碑,修林种树,立旺柱四至,又于沙河站祖居建立祠堂,奉祀先灵,是为时思堂蔚氏家祠奠基之始,至今已有441年历史。后经明季之乱,兵灾屡至,神堂被毁,谱碟失传,及至康熙丙子(公元一六九六年),蔚氏十三代弘业,弘毅等焦劳族事,率众议:重立祖碑,再树神堂。蔚氏合族一体同气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一六九八年)重修祖碑,计议再树神堂。经数十载积蓄筹划建设,族长弘谟焦劳操持,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零年),时思堂蔚氏家祠焕然一新,蔚氏先灵各归本位,合族欢欣雀跃。
7908人阅读
历史综合
查看更多
湖南常德市
常德市,古称“武陵”“朗州”,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千米。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5279102人。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常德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2022年,常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4.52亿元。2022年4月,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湖南省常德市因创建工作滑坡被取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7883人阅读
澧县鸡叫城遗址
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乡,属新石器时代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存(距今约5300~4000年)。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3月3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鸡叫城遗址在列。鸡叫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一大型聚落遗址,对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在鸡叫城聚落群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相关遗址的年代从彭头山文化到肖家屋脊文化,展示了该范围史前时期从简单社会到复杂社会连续6000年的演变情况,覆盖了中国史前社会文明化历史的全过程,是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的缩影。孙家岗遗址的F13房屋结构及朝向,在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到商周这段时期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孙家岗墓地的土坑墓及墓葬形态与高堰村石家河文化墓地、城河王家塝墓地屈家岭文化墓葬,可谓一脉相承。要继续沿着这些线索,追寻在“最早的中国”的形成时期,长江中游是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融入其中的。
7571人阅读
蝶恋花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一说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尤为传神。作品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540人阅读
专
题
知
识
家族宗谱、修谱及民俗历史在线图文导览
查看更多
族谱知识
1
家谱序言主要写的内容
2
各姓氏家乘合集
3
祭文的格式
4
清明节祭文
5
写得最好的祭文
6
辜姓溯源
字辈大全
1
酆鲍史唐
2
俞任袁柳
3
苗凤花方
4
鲁韦昌马
5
奚范彭郎
6
云苏潘葛
姓氏人物
1
姓氏宗亲会
2
中国姓氏人口分布汇总
3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4
唐朝历代皇帝
5
姓氏头条
6
百家姓排名
宗祠文化
1
2022年清明扫墓祭祀政策观察
2
宗祠四字牌匾
3
宗亲会文化
4
2021清明祭扫政策汇总
5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6
清明上坟的供品数量
历史解密
1
秋分祭拜风俗
2
三星堆宝藏
3
秦始皇兵马俑
4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开斋节
6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令养生
1
腊八节吃什么
2
小雪节气
3
寒潮是什么
4
霜降节气
5
重阳节习俗
6
中秋节的来历
公众号
APP
交流群
客服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