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十天就是除夕了,古人是如何过除夕的?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古人在这一天比较重要的习俗有逐傩、贴门神和春联、守岁、饮药酒和喝桃汤。此外,古人在除夕也有许多禁忌。逐傩古代除夕最重要的活动是把“鬼怪”驱逐出家门,这就是“逐傩”,又被称为“傩”和“大傩”。在先秦时期,逐傩仪式便十分盛行。《礼记月令》中记载:“命有司大傩。”在唐代,这种仪式发展为傩戏,娱乐气氛加强了。宫廷的傩戏有音乐伴奏,文武百官可带家眷一起观赏。民间傩戏也发展为只有三四人的歌舞,可即兴表演说唱故事。在宋代,宫廷傩戏讲究排场,需从教坊中挑选有表演技能的人,这些人要戴假面具,铠甲、旗帜、刀剑一应俱全。扮演的角色有将军、门神、钟馗与灶神、土地神及各种神等。贴门神和春联中国最早的门神是神茶、郁垒。相传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上有神荼、郁垒兄弟俩负责驱逐鬼怪。后来黄帝用桃木雕刻其形象挂在门上,并在门上悬挂苇索,被称作“悬苇”。唐宋时期,因为雕刻桃木像比较麻烦,人们干脆在...
历史文化 | 2022-01-20 -
春节放假时间来了,那么古代哪个朝代的节假日最多?
马上要春节放假了,想想能够回家团圆,并且是带薪休假,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开心的,那么在古代,古代的官员也是有节假日的,甚至节假日还非常多,那么哪个朝代的节假日最多?他们又是如何休假的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在古代,官员们确实跟现在的公务员一样,有节假日,比如在汉代的时候,官员们就已经实行近似于现代的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了,还有就是在皇宫内办公的官吏,十天才能休一天,除了日常的休息日,汉代的官员在冬至,夏至以及其他传统的民间节日也是有假期的。那么哪个朝代的节假日最多呢?那我就要说说宋代了。宋代的官员除了承袭汉代以来的节假日以外,同时又增加了不少名目繁多的节庆假期,特别是在宋真宗朝时期,像是在《宋史》卷112中就记载着,增加了好多个节日,比如天庆节、天贶节、先天节、降圣节、天祺节等节日,假期均为5天。图源自网络到了宋徽宗时期,在原有基础上又增添了6个节日,分别是:天应节、宁贶节、...
历史文化 | 2022-01-20 -
古人是如何聚餐的,你知道吗?
根据《周礼》记载,最早的饮食讲究其实要追溯到与上天的沟通。因为当年《周礼》明确记载了太庙牺牲,我们的食物需要贡献给神明,然后神明保佑我们昌盛不息。所以早在最开始的时候,饮食就带有一种文化色彩,而且还与懵懂时代的神明相沟通。等到后来,所谓对于神明的信仰逐渐转变成了一种文明与礼仪的讲究。
历史文化 | 2022-01-19 -
古人冬季如何养生?勤记这六个方法!
现在不管是七零、八零还是九零后,都开始养生了,不是“保温杯里泡枸杞”就是“秋衣秋裤暖宝宝”。现代人这么注意养生,那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养生的吗?尤其冬天天气寒冷,很容易感冒的季节,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增强体质呢?族谱网小编带大家看看古人冬季的六大养生法:古人信奉“无扰乎阳",并将其视为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阳气的意思。冬季寒冷干燥,世间万物都进入了封藏冬眠的状态,中医将此称作“养藏"。而作为自然界组成部分的人类,在冬季也应以养藏为原则,而藏起来的这种热能和动力,就叫做“阳气”。一般来讲,冬季养阳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要动静结合:这里的“动"就是指要进行适当锻炼的意思,如散步、慢跑等,以身体微有汗出为宜。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提高耐寒能力。而“静”就是不要运动过度,导致身体过于疲劳、大汗淋漓,这样反而会容易感冒。中医说“无泄皮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要早睡...
历史文化 | 2022-01-19 -
奶奶为孙子织14000元同款毛衣,古人会织毛衣吗?
近日,有位女士想要在直播间给自家儿子买一件14000万的时尚毛衣,可惜没有合适的尺码,这件事情跟儿子的奶奶说了后,奶奶就按照同款毛衣,为孙子织了一件一模一样的,从这里看出奶奶对孩子的爱有多珍贵了。奶奶的手艺确实了得,可以说这织毛衣的工艺是非常不错的,那么在古代,古人会织毛衣吗?如果不能织,他们是靠什么保暖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温度降低,现代的我们能穿秋裤,毛衣,大衣,羽绒服,还有等等能够保暖的衣物,那么在古代人们是依靠什么御寒呢?其实从文献记载中,我们会发现,古代很少有关毛衣的记载,这也说明,在古代,是没有织毛衣这个手艺的,虽然编织东西的手艺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比如用树叶,兽皮来蔽体,用结网来捕鱼,都是运用了编织的技术,但是毛衣运用的材料,在古代比较少见,所以毛衣在我国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么古时候没有毛衣,他们是靠什么保暖呢?图源自网络像我们现在比较常用的棉...
历史文化 | 2022-01-18 -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你知道古人都在做什么吗?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春的气息越来越近。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与其感慨年味淡了,不如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如春风。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五,艮牛耕...
历史文化 | 2022-01-17 -
古代有哪些很好吃的零食?你都吃过吗?
糖葫芦可以算是受众最广的零食之一了,我们对这个小吃也都十分熟悉。酸脆甘甜的山楂,裹上莹剔透的糖稀,一口下去酸酸甜甜,让人流连忘返。这个中国传统小吃起源于南宋,《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在古代的茶楼、戏院,甚至说大街小巷都随处可见。
历史文化 | 2022-01-17 -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江歌去世后,江歌母亲为帮江歌维权找回公道,一直持续不断的打官司,历时五年,终于后了最后的结果。现代打官司除了日期比较长,其他流程相对比较清晰也比较方便。你知道古代是如何打官司的吗?古代打官司方不方便?族谱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古代,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对于民事案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诉讼,受理案件的具体日期由官员自己决定。起诉阶段【百姓若没交诉状,衙役帮忙找人写】古代告状的书面文书称诉状、呈状等。告状的老百姓如果没有诉状,衙役就带他们去找代书(官府指定并备案的书写状纸之人)帮忙写,然后将状纸呈县官过目,决定准诉日期,交刑名师爷(专门帮助州县官办案的人)办理有关审案事宜,出差票传唤原被告及相关的证人到案。【民事案受理时间由官员自己决定】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但是,对于民事案件,老百姓不能想哪天告状就哪天告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
历史文化 | 2022-01-14 -
都说民以食为天,那么古人餐桌上都有什么?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这也正是说明我们对美食的向往,就连古人也不曾例外。在古代,古人可能没有如此多的食物,在宴会上也不会有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山珍海味,看过现在餐桌食物,相信不少人对于古人餐桌上的食物也是很好奇的,那么在古代,古人的餐桌上到底有哪些东西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谈一谈。图源自网络在先秦时期,人们在烹饪食物上,就已经开始讲究色香味俱全了,尤其是在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人们所拥有的食材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再加上烹饪技术得到提升,还有器具上面花样变多,所以古代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人,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古人的餐桌上到底有哪些东西呢?在先秦时期,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主要是以“五谷”为主,还有就是各式各样的蔬菜和羊鸡犬猪等荤菜,而这个阶段的饮食文化刚好处于萌芽时期,就算在其他方面有所提升,但是人们所拥有的食物肯定是没法跟之后的朝代相比的。秦朝的时候人们依旧过...
历史文化 | 2022-01-14 -
68年前投保200万 保险公司:等值200,古代有保险吗?
古代到底有没有社保,我们祖先的生活又是如何被保障的呢?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下古代的“社保”!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所以古代中国的社保制度散发着浓厚的农业气息和中国特色。养儿防老我国古代最基本的养老保险,莫过于生孩子,然后在自己年迈的时候可以有人赡养。老话说,养儿防老,多子多孙多福气。这个养老模式能够实行,是与中国的农业属性密切相关的。农业的根本在于土地,为了保证生产和生活,人们很少迁徒,如果没有意外,一辈子都是要固定在自己耕种的土地上。而且古代土地是私有的,父传子,是可以世代相传的,这样就能保证子女长大离巢的时候,不会距离父母太远,甚至不用分开。另一方面,在农业上,经验相传很重要,所以父母在传给子女土地的时候后,也需要把生产经验传给子女。不但给了子女的谋生工具,也传给了子女的谋生技能。从这两方面来讲,父母对儿女的恩情之深,子女必须有赡养责任,这就形成了“养儿防老”的基础。灾荒之年靠国家“养儿...
历史文化 | 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