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个姓氏始祖起源,你知道你的姓氏始祖是谁吗?(上)
中国有上万个姓氏,每一个姓氏都有其始祖和起源。今天,族谱网小编整理了36个姓氏始祖的起源,快来看看有你的姓氏始祖吗?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去世后,约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2、戴姓正宗始祖一-戴搗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搞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撟。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擔为戴姓得姓始祖。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
姓氏文化 | 2018-11-26 -
各省份姓氏都是来自于哪?你的姓氏你知道吗?
中国的姓氏来源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来自封地和赐姓;二是以出生地或住地为姓;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四是民族融合之后改姓。其他还有诸如为了避难避仇改姓的,因为祖传技艺得姓的等等。种种渊源,加上千年的历史演进,让姓氏在地域分布上各有特色。想要从姓氏猜出一个人来自何处,先得了解一下姓氏分布。岭南闽越两广地区陈姓林姓梁姓黄姓说到广东福建东南沿海,上述四个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迁徙方向基本一致,或者由古代中原之地发源,或者由古代中原之地迁出。不论是颍川陈、汝南陈还是西河林,九牧林;又或者大名鼎鼎的江夏黄、莆阳黄;再有仅两广地区就聚集了全国50%以上的梁氏。两广福建地区是我国现在宗祠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广府客家潮汕祠堂保存众多,工艺精美,称得上争奇斗艳。江南地区陆沈顾钱江南四姓也是必不可少的话题。其中,顾姓在全国分布甚广,但从古至今,尤以江苏、浙江为中心。而陆姓从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
姓氏文化 | 2018-11-25 -
中国辈分自称大全,快来收藏起来!
中国辈分自称大全,快来收藏起来!1、父母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男的自称“男”或“儿”;女的自称“女儿”。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她”﹔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对于后母称“继母”。对过继的父母,称“寄父母”“义父母”,男的自称“寄男”,女的自称“寄女”“义女”。2、祖父母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女的自称“孙女”。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书面表达一般是称为“王考”和“王批”。3、曾祖父母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男的自称“曾孙”;女...
姓氏文化 | 2018-11-24 -
从国学典籍中探寻中华姓氏始祖,你的姓氏始祖是谁你知道吗?
历史发展上下五千年,人们普遍认为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而如今,大多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那我们的姓氏始祖到底是谁呢?今天,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从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史学文献中探寻中华姓氏的始祖之谜。首先说在先秦时代。先秦时代是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在这段历史时期最有权威的典藉是《五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春秋》。成书于战国前后的《易经·系辞下篇》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地,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易经·系辞·下》相传是孔子所作,儒家的创始人,并没有谈到诸子百家所列及的很多古帝,却拿顶显赫的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开场,且事迹中丝毫不含神话。尽管有“以通神明之德”一句话,但读遍...
姓氏文化 | 2018-11-23 -
中国姓氏大多数来自这三支族系,你是哪一支?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宗族都有自己的姓氏,每一个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是名副其实的。从血缘关系来看,中华百家姓氏绝大多数属黄帝族、炎帝族和东夷族(太昊与少昊)三族后裔。01黄帝一脉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属于黄帝族的有七十个姓氏:王、张、刘、陈、杨、周、吴、孙、朱、胡、郭、林、何、郑、罗、宋、唐、韩、曹、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魏、蒋、田、杜、范、傅、钟、汪、戴、陆、姚、...
姓氏文化 | 2018-11-22 -
江西祠堂众多,哪个才是江南第一祠?
江西在古代,尤其是唐宋元明时期,发展十分繁盛。【江西为什么有这么多祠堂】祠堂密集繁多,肯定跟经济文化繁盛。人口众多脱不了关系。汉文化发展昌盛,全国高校中心早在唐代,以江西为中心的书院集结区就已经初显。到宋代,江西更是独占鳌头,宋代的720所书院中,江西就占了224所。尤其在宋朝,江西人口达到顶峰,而宋朝治学风气盛行,江西文人才子辈出。唐朝的盛世、宋朝的治学,加上江西自汉代以来的历史传承,使得此地的汉文化大放异彩。唐后的大规模南迁,人口繁盛江西在唐宋元明清(清初)时代,安史之乱和唐末江淮大混战之后,大量北方人迁移到相对偏僻的江西繁衍生息,江西人口一度暴增,移民带去的先进技术、资金和劳动力让江西迅速繁荣起来。江西的汀州府、赣州府一度成为客家人的聚集地与迁移地,唐末的移民也一度加速江西经济文化人口的急速发展。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的各府州军户口表显示,江西所辖县数超过湖南、湖北,而户、口总数...
姓氏文化 | 2018-11-19 -
湖南省十大宗祠,你知道几个?
古代北方人口众多,动乱四起。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和食物、资源,人们不得不动身迁徙到当时所谓的南方“蛮荒之地”。从北方、中原到长江以南,到广东福建,甚至,远渡海外。而湖南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省份,保留了相当多的宗祠建筑和宗族文化传承。今天,阿族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湖南的十大祠堂~1、母公祠母公祠其实是桂东人民,纪念母崇正崇高气节的建筑物。母崇正,四川人,选贡,明末桂东县知县。被俘后,宁死不屈,骂献贼不止。崇正十六年(1643)十二月,母县长被起义军掳掠到了江西赣州,最后壮烈牺牲。后来桂东人民在县城(今下黄桥桥头)兴建了一座母公亭。到嘉庆年间,曾珏听说了母崇正的事迹,为他修建了这座母公祠。母公祠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50.8平方米,前低后高,前后两栋相连,三进四厢四合院式。2、高氏祠堂高氏祠堂位于沩山乡沩水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
姓氏文化 | 2018-11-18 -
从广西三雅祠看高氏的迁徙历史,高氏的故事你知道吗?
高姓起源一般认为高姓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说法源自姜姓,炎帝后裔。源自姜姓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其孙傒以先人封邑为姓,名高傒。一是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的字为氏,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以高为姓。第二种说法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北魏的鲜卑改姓,满族汉化改姓等。第三种说法,是源自官位和冒姓赐姓。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而玉林高姓族人,一般都认同高傒为得姓始祖,并记录在族谱中。博白高氏三雅祠广西博白县博白镇田湖高氏三雅祠,为博白田湖高氏二房至第七世祖讳雅爵、雅惠、雅林三人之裔孙于清朝时期(约1750年)建造,位于田湖村中间村内,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现祠堂为近年在原址上重建)。而北流新圩高氏祠堂位于北流市新圩镇河村石田垌,始建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高氏源流...
姓氏文化 | 2018-11-17 -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研究姓氏文化,对于追本溯源、寻根问宗意义重大。而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更是对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民俗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广东,就有这样一个村子,被迁出的4000万后裔奉为寻根圣地。广东南雄,寻根圣地珠玑巷珠玑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县城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作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珠玑巷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传说,南雄珠玑巷的名称由来,跟宋朝迁入珠玑巷的先民有关。南迁定居在此后,怀念家乡的汴京移民,将这里的名字也改为了珠玑巷。另一种说法是,珠玑巷原称敬宗巷。张昌祖先张兴,七世同堂居住于此。朝廷听说之后,赐珠玑绦环奖赏张家。而为了避唐敬宗名讳,改名为珠玑巷。唐代大庾岭路,是当时商人、学子、官员出入岭南的必经之地。而位于大庾岭路南方约20公里处的珠玑...
姓氏文化 | 2018-11-16 -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这八姓你知道是哪八姓吗?
追寻姓氏起源,不能不提历史上的人口迁徙。而衣冠南渡作为迁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影响深远。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有人认为是以三次封建政权移都为代表的整个南渐过程,也有人认为只是对这三次南迁的统称。第一次南迁在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避永嘉之乱,渡江建都建康(今南京),而后大批士族乡绅百姓也随之南迁。时间拨到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唐,爆发著名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人口再次向南迁徙,是第二次南渡。再到金兵灭北宋,“靖康之变”,汉族统治者再次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也称“建炎南渡”。八姓入闽在三次迁徙的过程中,原本在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大量的汉族人口,开始涌向他们眼中的蛮荒之地。人口的迁徙自然也带来姓氏的迁徙,八姓入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永嘉之乱爆发后,有八大姓氏迁居到今天的福建省。主要时候林、陈、黄、郑、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定居在福建沿海,史...
姓氏文化 |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