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几千年,我国的姓氏发展变化有哪些?
从三皇五帝一直到各朝各代的发展,中国的姓氏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你知道姓氏发展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吗?第一,中国大姓的来源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的姓氏形成了一些“大姓”。大姓主要来自于历史形成的所谓“国姓"和“望姓”。国姓就是帝王之姓。在当今人口排列最多的前几个姓中,有李、刘、赵、朱等都曾是“国姓"。汉朝自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一直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期间仅有“王莽改制”短短10年,历400余年,都是刘姓家族的天下,皇位世袭,王位大量分封,形成刘姓人口作为中国单姓人口的第一个急剧发展期。唐朝从公元618年李渊立国,至公元907年,中间除武则天执政15年外,共276年李姓王朝,这是李姓人口作为国姓的大发展期。赵匡胤建立宋朝于公元960年,直至公元1279年,共320年赵姓王朝,这也是赵姓人口的大发展期。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直至1661年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共历294年...
姓氏文化 | 2018-09-23 -
中国100个姓氏的图腾,你的姓氏图腾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谈到姓氏起源,炎黄子孙差不离都是姜姓、姬姓。但在文字最早出现的时候,你知道这些你姓氏的字都是怎么写吗?每个姓氏的图腾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阿族就先给大家介绍下这几个姓氏的图腾。1王王姓主要源自姬姓。关于王姓,有说法是——“王姓皆为帝王之后”。而“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夏商周之前的部落首领称谓。“王”字,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王”的图腾,其实是一把倒置的斧钺。在古部落中,手持斧钺的部落首领称谓“王”,象征着绝对的权威和武力。王字的特性是至阳至刚。现在我们看到的王字,很好地将源流意义和特性结合起来了。2李李姓的始祖是皋陶,尧时期掌管律法的官员。在后面演变成“李”姓时,其实借用了表义的手法。什么意思呢?大家常说“木子李,木子李”。皋陶的后代就是逃亡时因为吃了“木子”,也就是“树木上的果子”活下来了,所以以“李”为姓,牢记这...
姓氏文化 | 2018-09-22 -
“潮汕人,福建祖”?潮汕人真是福建人的后代吗?
在潮汕地区,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句俗语。潮汕人又称福佬人,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潮汕人的先祖大部分是从福建移民而来。那么,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来自中原?潮汕人多来自中原一带移民,据考证,潮汕人中约90%是中原汉族移民,其他少量是当地的土著民族、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后裔。潮汕人祖先是秦始皇时候中原汉族迁来的,不过潮汕人先是迁到了福建,后来就有一些迁到了潮汕。因此潮汕人跟闽南人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来自福建?从中原直达潮汕定居的人,为数极少,绝大多数是先占籍福建,而后转徙潮汕。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从方志和家谱资料考察,认为汉族移民迁居入潮,迁入潮汕地区定居的汉族人,大致可分为福佬人和客家人两个支系。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宋代官师官落籍,二是南宋末随二帝播迁的军民,有部分散居在本区,三是元末到明初,由闽赣迁入的家族。第三个来源人数是最多的。大部分是中原移民追根溯源起来,构成潮汕人的大部分人是中原移民。为什么说是...
姓氏文化 | 2018-09-20 -
中国最奇特的五大姓氏,你知道几个?
中国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化,从原先一种单纯的民族遗传标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跃起来。有些姓氏不但稀奇古怪,而且往往还隐藏着某些有趣的传说。在我国,大多数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姓氏比较古怪,例如有表方向的“东西南北中”有带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类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也有类动物的,比如“狼、鸡、猴、狗、蛇....”甚至还有含“贬义”的,比如“妾、骂、邪、嫖”等。更有甚者,经过某些姓氏爱好者的“评选︰高居榜首的五大古怪姓氏竟然是“死、难、黑、老、毒“这五大怪性。不过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中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如果细考起来,这些古怪姓氏还大有来历呢!死:据说这是中国倒数第二小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不过自古以来,都非常避讳此一“死”字,谁愿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若已以此为姓,也就没办法了,无非令...
姓氏文化 | 2018-09-19 -
9月18日圆明园免费入园,你知道圆明园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吗?
圆明园作为我国古建筑的代表虽然如今只剩部分遗址,但它辉煌的历史我们有必要知道。今天,小谱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的新建历史。1709年~1860年一兴建1、康熙时期(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康熙执政期间,撤三藩、平叛乱,国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和安定,以及经济政策(如“永不加赋”)的提出,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加了国库收入,为圆明园修建提供了经济基础。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祺,并亲题了园额“圆明园”2、雍正时期(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禎)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而与此对应的,是政治的清明与经济上的富庶。雍正...
姓氏文化 | 2018-09-18 -
岭南宗族祠堂文化,究竟为何能延续百年?
“太公分猪肉”想必大家都听过吧~从最开始的添丁告知族人和祖先,现在演化为清明节和重阳节,也就是春秋二祭之后,族长和族内老人主持的祠堂聚会的一种仪式。分猪肉是村中的大事,真要问起源起,许多年轻人未必答得上来。但即使已搬离围村的男丁,也会尽可能回村参与。仿佛祠堂文化已深入进每一个岭南宗族人的骨髓,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祠堂的发展祠堂向来是和祭祀强关联的,也象征着森严的等级。从最初周朝礼法观念下的宗庙制度,到宋初理学影响下重建宗族制度的设想,再到明代以后,岭南地区,祠堂大规模的建立,宗祠修建开始下沉和繁盛。之后,从清初的“迁海令”到康熙的怀柔政策,从康乾盛世到民国的动荡,广东宗祠或大宗祠的兴建兴起又趋缓。到了如今,祠堂已经逐渐褪去以祭祀先祖为主要活动的外衣,它变成了宗族活动中心,民俗节日、婚丧嫁娶、村内议事等,很多时候,宗族祠堂也会被演化为文教娱乐中心,特别是祠堂中被当做重要的农家书屋和族谱修缮场所...
姓氏文化 | 2018-09-17 -
根据堂号寻找祖先,你知道你是哪个堂号的吗?
古代的名门望族多有自己的堂号,老百姓在称呼这一家族时,也常用“某某堂”来代替。那么,各位知道自己姓氏的堂号有哪些吗?他们又是怎么来的呢?堂号的由来及作用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加上在古代为了生存,或者为了繁荣昌盛,同姓族人大多聚族而居。大家族有时候数世同堂,分支即使不聚在一起,离得也不太远。久而久之,大家就会用堂号称呼某一族人,堂号也往往包含着祠堂的信息。堂号的几种类型按派系来讲,有两种。一种最初的堂号,也就是总堂号。大多取自地名为主,主要用于记住自己祖先源地。另一种自立堂号。与总堂号相对应,分支姓氏自立的,一般是来源于本支历史文化名人等。按起名含义细分,一般分为这几种:来看看自家堂号王姓王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宋代之前,将王姓分为太原、琅琊、北海、陈留、新野、河南、长沙等二十一个郡望,其中琅...
姓氏文化 | 2018-09-16 -
姓氏文化的五大内涵,你知道几个?
姓氏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内容,是由血缘关系而衍生的人本文化.它以人类为主体,随着人类个体、家庭、家族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人类群体的伴生文化。其内容大体包括:姓氏渊源、世系流派、迁徙开基、繁衍分布、郡望堂号、昭穆行第、族谱宗牒、祠堂庙宇(祭典.联匾)陵墓(祭扫、堪舆)名人事迹(功业德行)文物遗迹、艺文著述(佚事传说)等。姓氏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族谱.祠堂、陵墓、文物古迹和各种著述。谱牒是家族的史书,是姓氏的百科全书。每个姓氏或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都载在本家族的谱牒之中,或流传于口碑之上。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发祥之处与树起声望之地,因此形成郡望。如陈姓颍川郡、林姓西河郡、黄姓江夏郡、郑姓荥阳郡、王姓太原郡、张姓清河郡、李姓陇西郡、`卢姓范阳郡等,有的还不只一个郡望。此外,各姓氏还因自己历史名人的活动造成重要社会影响,形成典故轶闻,故而以之为堂号,如谢姓“宝树堂”郑姓“带草堂”,王姓“三槐...
姓氏文化 | 2018-09-15 -
古人如何过节?和现代人的过节方式一样吗?
我们现在有丰富的取暖设施以及除雪器械能够帮助我们惬意地度过冬天,但是古代,大雪封路,远距离的出行被阻断,古人便只能困在家中,或者局限于邻里之间。古代并无手机、电脑等娱乐设备,那古人是怎样度过漫长的冬日的呢?下雪天我们惯常的活动是打雪仗、堆雪人、滑冰,相较之而言,古人可比我们丰富多了。一、饮酒《问刘十九》白居易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译文: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冬日寒冷,温一壶酒,与好友闲聊对饮,既驱寒暖体,又悠然自乐。温热的酒在体内顺滑而下,一路暖到胃,酒又自带轻微烧灼感,饮酒是冬日必不可少的驱寒之法。二、赏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漫天飞雪,如...
姓氏文化 | 2018-09-14 -
山东孔姓为何来源于河南?有关孔子的传说有哪些?
孔子是子姓,孔氏,但后来提到孔姓,也就和孔子分不开了。话说回来,作为“万事师表”“至圣先师”,孔子不仅门徒三千,桃李满天下,更是有“七十二贤人”这样的出色子弟。创立了儒家学派,生前博学传道,克己复礼;身后对他的祭祀缅怀活动,更是上升到了“大典”这种与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的级别。生前身后,孔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提到孔子相关的建筑,有孔府、孔庙,而谈得比较少的,就是孔林。而关于孔林,在民间却有这样的一些传说。传说一孔子当年在宋国游说时,经常受到驱逐,甚至会有士兵持枪追赶。但往往是孔子一行被追到林子里,就会有一群乌鸦出来啄退追兵。而且还不止一次两次,很多追兵受到惊吓,而知道这个传说的人,也常说孔子有神灵庇佑。传说二而三孔之一的孔林,也就是孔子及其后人的墓地,也有着类似的传说。据说孔林附近“上不飞鸦雀,下不走虫蛇。”就是说,墓地丛林,上方从来没有乌鸦飞过或者停留,地面上也没有各种虫蛇爬物。同样,有人...
姓氏文化 | 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