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
姓氏文化 | 2018-08-12 -
这些姓氏对应的郡望你知道吗?
武陵郡:苏,龙,冉,伍,华,安,苍,郏,封,顾,卜,仓,龚。西汉汉高祖置郡,治所在义陵县(今湖南省淑浦县南),东汉移治临沅县(今湖南省常德市西)。隋唐武陵郡即朗州。今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沅江以西、贵州省东部及广西三江一带。武功郡:苏,女。战国秦置县,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东汉移治废斄县(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南)。北魏废。北周别置武功县于中亭川(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北)。今陕西省眉县东,渭河南岸。武邑郡:苏。汉置县,西晋置郡,治所在武邑县(今属河北)。北魏移治武强县,北齐废。今河北省武强县西南。武昌郡:史,鄂。三国初孙权置郡,治所在武昌县(今湖北省鄂城县)。后改为江夏郡。西晋复为武昌郡。隋废。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武城郡:阴。南朝陈置郡,治所在豪静县。隋废。今广西昭平县南。进陵郡:晋代设。今江苏省常州、武进一带。陇西郡:李,时,辛,彭,董,牛,艾,边,权,关,米,闵,禹,第五。战国秦襄...
姓氏文化 | 2018-08-11 -
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发展?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对兵役制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重视,每次改革也是着重改革兵役制度。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代历朝历代的兵役制度有什么改革!1.商周时期的征兵与甲士制度我国在商、周时已经有征兵制度。当时规定,每个部落成员在战争期间,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军队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即“三族”与“多子族”所组成。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那时作战用战车,每辆车上有驾车、持干、戈和拿弓矢的作战人员三名.俗称“三甲士”。在每辆战车的两侧与车后,随有步兵(徒兵)几十名,由奴隶充当。他们既是战斗员,又是侍候奴隶主的杂役。2.战国时期的常备兵与常备兵考核制度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封建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建立了郡县制,兵役制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常备兵是军队的基干,他们都是应把经过考选而来。选时相当严格。以魏国为例:选拔武卒要求参加考选的人穿“三层之甲”,拿-张要用上百斤力才能拉开的硬弓...
姓氏文化 | 2018-08-10 -
我国秦汉到明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
我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就一直在积极的向外开展外交。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在外交的过程中有了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秦汉到明初的外交政策有哪些?秦汉:在此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涨钱开辟的著名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汉武帝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安息在汉与大秦进行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后汉书》)。南...
姓氏文化 | 2018-08-09 -
寻根问祖?如何“寻根”?如何“问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对于先祖以及故乡的追寻成了很多人的诉求。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应该如何寻根问祖?每一件事物都有一个源头,而寻根就是反向追溯,在文化层面一般分为两类;文明起源和姓氏起源,传统意义的寻根多指认祖归宗、追祖溯源,即为姓氏起源。人类起源是物竞天择的结果,是大自然的造化,人类为了生存,从最初的旧石器时代逐渐发展而形成文明。文明起源于语言文字、信息记录,然后通过日用品、建筑在实用的基础上衍生了艺术,再之后就有了信仰、宗教、文化等。文明起源是严谨的科学文化研究,包含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探究,如:生活用品、石器、化石、文字图画、工艺品等。通过各种信息来证实人类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人们对远古时期了解最多的是神话、传说,也许世界各个民族所留下的神话传说中,隐藏着人类文明来源的信息。如果把众多的远古传说贯穿起来,结合地球文明的发展轨迹,就可以理清地球各民族文明发展的脉络,找到人类文明...
姓氏文化 | 2018-08-06 -
古代的政治礼仪有哪些?主要有哪些流程?
古代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时代,政治、生活中都有很多礼仪。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③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
姓氏文化 | 2018-08-04 -
百家姓是怎么来的?关于百家姓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从史实来说,百家姓的由来是远古八大姓逐渐衍生演变来的。但在历史还没有考究清楚的时候,人们善于用神话故事来解释它们的由来,关于百家姓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呢?小谱今天就该大家讲讲。古时候,有老两口儿,住在一个山脚下,门前是一条大河,老头儿在沙滩上开辟了一块瓜园,日子倒也过得快活。可老两口儿有个心病,愁着没有人继承香火。一天,老两口儿正在吃饭,门里进来一一个白胡子老人,对种瓜的老汉说:“看你的瓜种的好,我把这倭瓜籽给你去种,记住,这瓜熟了不要去摘,它自己会落下来。”说毕,就丢下一粒白粉粉的倭瓜籽,不见影子了。老两口儿选了块最肥的地方,把那倭瓜籽种下了。几天以后,冒出一个胖乎乎的幼芽。老汉不断地浇水、施肥,眼看着长蔓、开花,结开果了。秋后,满园的瓜都摘光了,只有那粒籽结出的瓜还静静地亮在地里,那瓜长得有磨盘大,皮都泛黄了。一天天快黑的时候,老两口儿只听“叭”的-一声脆响,赶紧跑到瓜地去看,只见那个大倭...
姓氏文化 | 2018-07-30 -
为什么古人热衷用数字取名?有什么讲究?
朱元璋又名朱八八。朱元璋老爸叫朱四五。为什么古人喜欢用数字取名呢?据说元朝有个规矩,普通百姓取名,要依据父母年龄之和或者兄弟排行,也就是说,名字是一堆数字编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见,朱家三代都跟数字关系密切:祖父是一,父亲是五十四,孙子是八十八,全是一百以内的自然数。朱家三代为啥要这样取名呢?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老师解释道:朱元璋及其父祖生在元朝,元朝有个规矩,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来命名。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第五卷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意思是元朝禁止老百姓取正式名字,只让他们按照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龄编个号。俞樾还举出道光年间绍兴一带的取名风俗为证:“近年绍兴...
姓氏文化 | 2018-07-29 -
《周颂》、《九歌》里的音乐歌舞体现了什么?
诗经和楚辞作为商周时期的经典著作,里面包含了很多这个时期的制度和礼仪制度。今天,我们聊聊诗经里的《周颂》和楚辞里的《九歌》他们里面的音乐歌舞主要体现了什么?颂,为宗庙乐歌,祀神之诗。阮元《释颂》一文,以为颂就是容,歌而兼舞。关于颂具备音乐与舞蹈性质,在学界已成定论。不过,《周颂》中直接叙述歌舞场面的资料,仅有两首:”钟鼓口皇口皇,磬将将。"(《执竞》)”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崇牙树羽。应田县鼓,罄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口皇口皇厥声,肃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有瞽》)两诗所用的乐器,鼓类乐占40%。另外,《维清》、《时迈》、《丝衣》也是乐歌。周公制礼作乐,使国家步上礼治道路,周代的音乐、舞蹈,《三礼》详细实录之。周代的用乐程序,可分成祭祀前、祭祀中、祭祀后三阶段。祭前必须用鼓征引学士,以金奏迎客;祭祀中,则登歌(升歌);结束时,则歌彻。典礼成,以金奏送客,再宴飨宾客...
姓氏文化 | 2018-07-28 -
古代姓氏郡望有哪些?对应现在的哪些地方?(二)
上文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19个姓氏郡望和对应的现代地名,今天,我们继续讲述古代的姓氏郡望!中山郡:汤,王,仲,齐,刘,李,张,郎,焦,蓝,甄,蔺。春秋时为中山国,西汉高祖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后改为国,十六国后燕以为都城,隋废。今河北省定县一带地区。内黄:骆,蓟,路。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北部、卫河上游内黄县西北。玉田:阳。唐改无终县置,治所在今河北省玉田。平原郡:东,东方,芮,师,华,刘,张,陆,明,柏,常,温,雍,管。西汉高祖置郡,治所在平原县。晋改国。南北朝、隋唐时废时设。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平阳郡:凤,句(勾),汲,牟,纪,巫,邴,来,步,汪,卫,管,来,仇,欧,饶,晋,柴,敬,解。三国魏置郡,治所在平阳县。北魏移治白马城(今临汾市)。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平昌郡:孟,巨,毋,红,宓,管,离。三国时东魏置郡,治所在昌平县。后废,晋复名,隋废。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平卢...
姓氏文化 | 2018-07-22